河南梆子河南味兒,臺灣豫劇臺灣味《楊金花》
12月
05
2013
楊金花(台灣豫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86次瀏覽
張啟豐(2013年度駐站評論人)

臺灣豫劇團

正戲未上演,觀眾隨著投影,一一回顧臺灣豫劇團在這塊土地落地扎根的過程。六十年一甲子,讓河南梆子臺灣化了,裡裡外外。這一場演出不啻是見證儀式--在全場眾目睽睽注視下的薪傳見證:王海玲的楊金花由蕭揚玲來演。

西羌進犯,楊宗保受圍,朝廷校場選戎,領兵西征。楊金花在楊門之中輩分最晚、年紀最小,為了營救父帥,不惜違抗佘太君禁令,女扮男裝出了天波府,改名宋朝臣,在校場中擊敗狄家父子,奪得帥印。帥印拿到了,麻煩也跟著來,小女生不知如何是好,在校場上使計脫身,直奔家中,並把帥印藏到花園金魚池中--虧她想的到!寇準與包拯循線到楊府,覓印尋帥,見到老太君,寇準半使計半試探,在太君面前技巧地揭開主帥身分。當楊金花被叫到曾祖母跟前,看到寇準包拯,活脫脫就是個知道自己闖禍的小女孩,手足無措地躲在曾祖母後面,儘想開溜。最後金花勇接帥印,領兵西征,果然英武平定西羌,解救父帥之危,奏凱還朝。謝幕最後,臺上臺下在「薪火永傳」巨大布幅下,激動熱烈地迎出了王海玲、朱海珊!是薪傳了。

這一場演出,蕭揚玲是重點,王海玲是亮點。蕭揚玲自言武戲非其所擅,但是仍硬咬著牙扛起這塊薪傳招牌,與劇中楊金花硬是了得地在校場比試中奪下帥印或乃異曲同工。蕭揚玲音質清越透亮,音準穩定,動能飽滿,閃爍著鑽石般璀璨光芒,十多年來始終維持相當良好的水準,放眼臺灣同輩戲曲演員,絕對名列前茅,這是她的舞臺優勢。儘管其不擅武戲,但是場上舞劍、走邊、紮靠出手……等,都穩紮穩打,一一展現,尤其第八場「平定西羌」的繁重表現一氣呵成,演出零失誤。綜觀全劇,不論是楊金花的俏皮可愛,宋朝臣的年少英豪,闖禍之後的心驚膽怕,接帥印後的捨我其誰,平定西羌的巾幗英雄,都能夠鮮明塑造入物形象,且有一貫的詮釋,可見這一塊招牌是扛得起的!

王海玲音質柔厚瀏亮,深含底蘊,且富含內勁,全面散發珠玉般溫潤光澤;聲情詮釋不作第二人想。朱海珊嗓音外華中實,高音處如鵬摶直上、御風九霄,愈顯光彩。兩人演唱時都能因應腔調特色,下甩而上揚,頓挫之間彈性十足,特別是第六場「覓印尋帥」,彼此眼神情態拋接默契十足,唱演雙美,戲味具現。當寇準問到天波府可有兒男?引得太君「心情惆悵,點點往事湧上心房」,王海玲這一段演唱,將佘太君內心糾結複雜、哀愴淒涼的情緒表達無遺。之後太君「招討帥印,我接在手…喜的老身,我淚雙流」,唱演情真意摯,激動情緒溢於言表;最後唱及「小金花接帥印校場點將」的「將」字,腔韻特殊,行腔悠悠忽忽懸而未下,演唱則含而不放,以旋律連接上述複雜的心情;下場前身子一頓、悠悠嘆了口氣,更將佘太君內在情緒,以具象的肢體表現做了完整呈現。這一場演出再加上略嫌莽撞的包拯,和闖禍心驚但最後勇接帥印的楊金花,表演各有特色,且能順著戲脈融溶為一,實在是全劇最令人欣賞與激賞的一場。

聽罷全劇,主要演員唯王海玲、朱海珊所唱有明顯的河南味兒(或河南梆子味兒),也只有她們二位能將河南話的語言旋律與勁頭,完全表現在腔調演唱之中,這是全場演出最為受用之處。至於蕭揚玲的演唱,就音樂旋律、速度、節奏乃至音準,都中節合度,但就是少了那股味兒--屬於河南話的味兒;然而,這是毋庸強求的,而且是落地扎根之後必然產生的現象,對此反而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新一代的臺灣豫劇特色。時代一去不復返,時代更要往前走,如何了解自身實力與特色,並發揚強化之,才是積極的面向。

楊金花在這一場戰役中已經圓滿達成任務,順利解了父帥受困之危,可以安心地換下戎裝;臺灣豫劇團在楊金花時期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也應該另闢新天地。該是為蕭揚玲量身設戲,打造臺灣豫劇新風華的時候了。

《楊金花》

演出|
時間|2013/11/29 19:30
地點|臺北市城市舞臺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
然而,該劇在故事的拼接敘事呈現得有些破碎、角色的情緒刻畫有些扁平,沒有足夠的時間,展現整體故事表現的豐富程度。《1624》試圖再現歷史故事,並用不同族群進行故事發展,值得肯定,但本文希望針對歷史時間與觀點拼接、表演形式的拼接、與巨大美感的運用方面,進一步的提出以下的思考。
4月
08
2024
兩人初見在彩傘人群迎城隍,而江海的反擊/重生在假扮鬼魅還魂向白少威討報;戲裡以民俗儀式意象接地,戲外特邀霞海城隍廟主神城隍老爺及城隍夫人賞戲,戲裡戲外兩者巧妙呼應下,與大稻埕形成更強烈的地景連結。
4月
04
2024
反觀《借名》,抒情由內心情境的顯影表現,確實凸顯劇中人物行動的心理狀態,但密集情節讓這些設計難以察覺,更偏向填補場景過渡的接合劑。在唸白方面,使用大量四句聯提示角色身分背景資訊,末字押韻加強文字的聲調起伏自成音樂感。
4月
02
2024
這也更仰賴演員的表演與角色建構。三位主要演員王婕菱、陳昭婷與于浩威恰好表現出了三種表演方案——王婕菱可見戲曲表演的痕跡,又更靈活地挪用了自己的肢體與聲音特質,幾個耍帥的動作與神情可見她對人物的刻畫。陳昭婷是最趨近於歌仔戲的,特別是尾音、指尖這些細節都可以看到她相對拿捏在戲曲的表演系統裡。于浩威則明顯沒有戲曲身體,演唱方法趨近流行歌曲,也符合「國外返鄉青年」的人物設定。演員表演的細節,不只是劇場調度上給予了空間,更因他們的表演強化了空間的畫面感。
4月
0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