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梆子河南味兒,臺灣豫劇臺灣味《楊金花》
12月
05
2013
楊金花(台灣豫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670次瀏覽
張啟豐(2013年度駐站評論人)

臺灣豫劇團

正戲未上演,觀眾隨著投影,一一回顧臺灣豫劇團在這塊土地落地扎根的過程。六十年一甲子,讓河南梆子臺灣化了,裡裡外外。這一場演出不啻是見證儀式--在全場眾目睽睽注視下的薪傳見證:王海玲的楊金花由蕭揚玲來演。

西羌進犯,楊宗保受圍,朝廷校場選戎,領兵西征。楊金花在楊門之中輩分最晚、年紀最小,為了營救父帥,不惜違抗佘太君禁令,女扮男裝出了天波府,改名宋朝臣,在校場中擊敗狄家父子,奪得帥印。帥印拿到了,麻煩也跟著來,小女生不知如何是好,在校場上使計脫身,直奔家中,並把帥印藏到花園金魚池中--虧她想的到!寇準與包拯循線到楊府,覓印尋帥,見到老太君,寇準半使計半試探,在太君面前技巧地揭開主帥身分。當楊金花被叫到曾祖母跟前,看到寇準包拯,活脫脫就是個知道自己闖禍的小女孩,手足無措地躲在曾祖母後面,儘想開溜。最後金花勇接帥印,領兵西征,果然英武平定西羌,解救父帥之危,奏凱還朝。謝幕最後,臺上臺下在「薪火永傳」巨大布幅下,激動熱烈地迎出了王海玲、朱海珊!是薪傳了。

這一場演出,蕭揚玲是重點,王海玲是亮點。蕭揚玲自言武戲非其所擅,但是仍硬咬著牙扛起這塊薪傳招牌,與劇中楊金花硬是了得地在校場比試中奪下帥印或乃異曲同工。蕭揚玲音質清越透亮,音準穩定,動能飽滿,閃爍著鑽石般璀璨光芒,十多年來始終維持相當良好的水準,放眼臺灣同輩戲曲演員,絕對名列前茅,這是她的舞臺優勢。儘管其不擅武戲,但是場上舞劍、走邊、紮靠出手……等,都穩紮穩打,一一展現,尤其第八場「平定西羌」的繁重表現一氣呵成,演出零失誤。綜觀全劇,不論是楊金花的俏皮可愛,宋朝臣的年少英豪,闖禍之後的心驚膽怕,接帥印後的捨我其誰,平定西羌的巾幗英雄,都能夠鮮明塑造入物形象,且有一貫的詮釋,可見這一塊招牌是扛得起的!

王海玲音質柔厚瀏亮,深含底蘊,且富含內勁,全面散發珠玉般溫潤光澤;聲情詮釋不作第二人想。朱海珊嗓音外華中實,高音處如鵬摶直上、御風九霄,愈顯光彩。兩人演唱時都能因應腔調特色,下甩而上揚,頓挫之間彈性十足,特別是第六場「覓印尋帥」,彼此眼神情態拋接默契十足,唱演雙美,戲味具現。當寇準問到天波府可有兒男?引得太君「心情惆悵,點點往事湧上心房」,王海玲這一段演唱,將佘太君內心糾結複雜、哀愴淒涼的情緒表達無遺。之後太君「招討帥印,我接在手…喜的老身,我淚雙流」,唱演情真意摯,激動情緒溢於言表;最後唱及「小金花接帥印校場點將」的「將」字,腔韻特殊,行腔悠悠忽忽懸而未下,演唱則含而不放,以旋律連接上述複雜的心情;下場前身子一頓、悠悠嘆了口氣,更將佘太君內在情緒,以具象的肢體表現做了完整呈現。這一場演出再加上略嫌莽撞的包拯,和闖禍心驚但最後勇接帥印的楊金花,表演各有特色,且能順著戲脈融溶為一,實在是全劇最令人欣賞與激賞的一場。

聽罷全劇,主要演員唯王海玲、朱海珊所唱有明顯的河南味兒(或河南梆子味兒),也只有她們二位能將河南話的語言旋律與勁頭,完全表現在腔調演唱之中,這是全場演出最為受用之處。至於蕭揚玲的演唱,就音樂旋律、速度、節奏乃至音準,都中節合度,但就是少了那股味兒--屬於河南話的味兒;然而,這是毋庸強求的,而且是落地扎根之後必然產生的現象,對此反而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新一代的臺灣豫劇特色。時代一去不復返,時代更要往前走,如何了解自身實力與特色,並發揚強化之,才是積極的面向。

楊金花在這一場戰役中已經圓滿達成任務,順利解了父帥受困之危,可以安心地換下戎裝;臺灣豫劇團在楊金花時期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也應該另闢新天地。該是為蕭揚玲量身設戲,打造臺灣豫劇新風華的時候了。

《楊金花》

演出|
時間|2013/11/29 19:30
地點|臺北市城市舞臺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觀眾組成亦透露端倪:入場者以長輩居多,年輕面孔稀少。地方戲曲的「新編」似乎依舊默認以長輩的審美為出發點:強調情感、凸顯孝道、盡量兩全其美。也就是說,地方戲是否因「孝道」的說教而被侷限在單一價值框架?
8月
21
2025
《牡丹燈籠》揉合了南管及能樂,兩個分別在中國及日本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樂種。音樂設計楊易修在兩者之中各自提煉,或著說揀選出特定音樂特徵,再縫合成《牡丹燈籠》繽紛的樂音景觀。
8月
21
2025
身為臺灣原生劇種的歌仔戲,雖有改編自民間傳奇的演出會觸及到妖怪,但像《魚島鯊鹿兒傳奇》這類進行類似「台灣妖怪圖鑑」的創作發展,仍舊少見。特別是這部作品的考證細緻且立意良好,其實更期待能重新對焦歌仔戲如何表現臺灣主題/體。
8月
20
2025
全方位統合的技術調度營造了強烈的臨場感,但高密度的敘事與聲光也縮減了後設反思的距離。幾次crew上場換景的技術暴露暫時懸置敘事,然而,由於演出大部分時間表演、燈光、音樂與聲響設計都相當飽滿,換景段落很容易被理解為演員與觀眾暫時休息沉澱的必要空檔,難以在根本上開啟不同於敘事的時空感知。
8月
19
2025
性別身分裡的種種發言,多半是在服務前述中看似偉大、卻又過度簡化的主題,呈現《公主與她的魔法扇》的「立意良善、卻操作牽強」,並難以理解預設的受眾與目標。
8月
15
2025
這些妖精角色對臺灣人來說多是陌生的,從本地方志傳說挖掘、串連在地妖精圖騰本身即是一件創新的發想,只可惜因為時空為架空,與臺灣意象的呼應也不夠明顯,只有在序場透過舞群歌隊不斷唱頌著臺灣的古地名,以及末場鯨鯊化為臺灣島的意象極其隱微地扣合著。
8月
13
2025
從王熙鳳出場的那句幕後白:「平兒,跟誰說話呢?」開始,黃詩雅便宛似魏海敏上身,每一句唱念、身段、表情都掌握了其師的韻味。當她身在暗處看不清面貌時,有時會分不清是魏海敏還是黃詩雅。
8月
08
2025
創作團隊力圖呼籲成人觀眾反躬自省、以身作則,為孩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世界。只是,我們仍需要回到最基本的議題,什麼是當代的「火焰山」?如果迴避這個議題,只會如孫悟空一樣被假扇迷惑,縱容烈焰遮空。
8月
08
2025
本劇未描繪出當時的權威與獨裁,卻高呼革命口號與犧牲精神,整體顯得空洞無力。這正是《感謝公主》最致命的問題所在:形式在說話,情感卻缺席其間;表演者努力投入,觀眾卻只能勉強自己理解與接收。
8月
0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