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離日常的集體歡娛《暴動時刻》
1月
23
2018
暴動時刻(Noise Book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67次瀏覽
馮祥瑀(專案評論人)

有別於大型音樂祭以及音樂節,《暴動時刻》(It’s Time to RIOT)為我們帶來的是目前龐克以及金屬次文化的日常活動樣貌。金屬音樂以及龐克次文化已經是時常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必要之聲,他們的音樂中所傳達的訊息展現了年輕世代對於生存在社會上掙扎各種樣貌。或許有些人認為這樣的聲音並不討喜,或是只出現於大型音樂節的罕見音樂種類,但並非如此。在這樣一個平凡的週六夜,年輕世代仍正努力積極地為這座城市的音樂注入新的活力,儘管這牆音樂過去的繁盛的光景已逐漸消逝。而「暴動時刻」不僅向我們展示了台灣獨立樂團當前的狀況,也說明了龐克以及金屬音樂的正在轉變的勢態。《暴動時刻》由三個來自不同地區、不同風格的樂團接續演出:Noise Book、暴噬者以及謎路人。

首先,Noise Book的音樂並非精緻而優美的,而是粗糙、實驗且隨性的。以近似於呻吟以及吼叫的方式唱出旋律,主唱對於節奏的處理也時常忽快忽慢,或是斷點在不尋常的地方。他們的歌聲類似於一種迂迴且類似噪音的方式,並嘗試拓展所謂樂音與噪音之間的界線,他們的歌聲既非樂音亦非全然噪音,反而更像是酒醉後無意識的呻吟與喊叫。就這點而言我認為是有趣的,音樂的精緻程度在很多時候並不能代表音樂的品質,聽覺上的趣味性才是引起我共鳴的重點。然而,由三人組成的樂團編制在聲音以及音色的平衡上我認為有些問題:首先,鼓手音量稍微有些過大,而吉他手的音量稍微小,我隨著他們的演出在舞台下來回調整自己聽音樂的位置,儘管可以辨認出吉他手的聲音,但是他的音色始終無法與其他樂器之間有明確的分別,這樣的狀態使得我認為他們的音樂有些過於單調。但是當我回過頭來重新聆聽他們的錄音時,卻並非完全是如此,我想這大概是演出場地方面所帶來的問題。另一方面,在舞臺動作方面或許可以再試著做得更加多樣化,鼓手的節奏型態也可以試著加入更多層次,而非只有強、弱以及過門之分。

在樂團的性格方面,Noise Book呈現的是一種自由不羈的態度,同時又相當謙虛,他們的演出讓人感覺到每個團員似乎都將音樂作為閒暇時的自我表達,而那不僅僅是發洩,而是每個團員都享受著音樂,但與其說是演出給樂迷看,我認為很大一部分層面的演出給自己的。Noice Book的演出性格跟其他兩個樂團相比,更像是一種對於音樂的自我享受與沈醉。儘管Noise Book承認自己的音樂與其他兩團相比下是音樂性較低的,我認為他們仍能嘗試努力做出更好的作品,Noise Book所採用的樂團編制雖然簡單,卻有很多機會能將音樂做得更加豐富以及有趣。最後,我認為Noise Book的演出實際上是相當與眾不同的。最重要的是,聽眾以必須更加審慎地聆聽這樣的音樂。Noise Book雖是龐克,雖然表面上看來是充滿派對以及群體風格的音樂,但倘若我們不將他視為膚淺而無內涵的音樂,那麼我們必定可以發現其音樂中所蘊涵著的動能。

再接出場的是暴嗜者。暴嗜者的音樂與前一團相比顯得精巧許多,無論是在樂句的編排以及演奏技巧上都相較於Noise Book好。暴嗜者的音樂風格混合了相當多元的素材,吉他以及貝斯的合奏之下呈現了黑金屬(black metal)的風格與特色,吉他的音色則是典型的黑金屬音樂常見的音色,吉他的樂句也相當有創意。但是兩把吉他的音色太過接近,有時也難以分辨出主奏與節奏吉他音色上的差異。暴嗜者的鼓手除了大量運用雙踏之外,在過門以及吉他樂句的處理上時而呼應,時而分離,除此之外,也在某些曲目中加強小鼓的回聲(echo),使其聽起來更加空靈而具備毀滅金屬(doom metal)的節奏特色,這樣的處理我認為想當有趣。此外暴嗜者也將Breakdown樂段做得相當不錯,這個樂段通常樂迷被認為是評斷音樂好不好聽的關鍵之一,當Breakdown樂段的斷點以及節奏能夠引起樂迷共鳴時,樂迷常見以甩頭以及魔鬼角手勢回應樂團。從暴嗜者作品中的幾個Breakdown樂段看來,我認為他們的音樂是相當不錯的。從樂迷們的反應看來,暴嗜者的演出是這場演出中最能讓他們玩得盡興的樂團了。整體來說,暴嗜者首次為今晚的演出注入了相當多的活力,扭轉了Noise Book演出時聽眾們的態度。

從暴嗜者的演出當中,我感受到他們對於重金屬音樂的熱誠與他們對於演出的用心。暴嗜者對於演出的態度是嚴肅的,他們重視自己在樂迷眼中的樣子,也真誠地希望為樂迷帶來有水準的演出以及品質的音樂享受。這樣的用心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認為暴嗜者的音樂還可以做得更好,同時暴嗜者也不需要一昧地迎合樂迷喜好,而是做出品質更好,且屬於自己的作品。暴嗜者的音樂風格與許多國外知名樂團的風格相近,而這些知名樂團的音樂就是最好的學習對象。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暴嗜者需要抄襲或是模仿這些樂團,而是去深入研究、分析以及學習為何這些知名樂團的音樂能夠產生這樣的共鳴。暴嗜者作為一個國內的金屬樂團來說,最能帶給樂迷的就是從這樣的學習途徑中,嘗試做出屬於自己風格的音樂,並能夠時常在國內各地演出,提供樂迷們更加精彩的音樂。最後,倘若暴嗜者想要具有本地特色的音樂,也並不一定要以傳統音樂為創作元素或是主軸,閃靈路線並非國內金屬樂團生存的唯一方法。我想這點是暴嗜者應該相當清楚也相當熟悉的。整體來說,暴嗜者還算是相當不錯的樂團,未來的發展是相當令人期待的。

最後壓軸的樂團是謎路人。謎路人給聽眾的感受又是與前兩個樂團差異相當大的。謎路人的音樂以饒舌為主,重金屬風格在其作品中只是一部分,在嘻哈以及饒舌方面的比重較大。更具體的說,謎路人的音樂是以饒舌為主體,並嘗試融合其他音樂風格,而重金屬音樂並不是他們主要關注的音樂風格。因此,謎路人較強調饒舌歌手在樂團中的表現,這使得其他樂團成員在演出時顯得相對不重要。謎路人作為一個饒舌樂團,與前兩者的音樂風格有相當大的差異,這點在一部分金屬樂迷的眼裡是相當沒有力量的樂團,但是在另一部分謎路人的樂迷當中,是相當有趣的音樂。值得注意的是,謎路人即便是一個饒舌樂團,他們同樣也鼓動樂迷們進行「mosh pit」。「mosh pit」在金屬樂迷當中是一種回應樂團的團體舞蹈方式,透過「mosh pit」,樂迷們更加能與樂團以及其他樂迷互動。而「mosh pit」通常是由樂團鼓動進行或是樂迷自行開始的。這樣的團體互動方式通常是當樂迷們聽到最具代表性的曲目或是段落時進行的。然而,在謎路人的演出當中樂迷們也以「mosh pit」回應樂團,即便那些進行「mosh pit」的段落並非與重金屬音樂來的有力量。從這裡可以看出,「mosh pit」的使用以及進行方式與過去幾年又有所轉變。然而這樣的轉變或許與演出現場的安全考量有所關聯,簡言之,「mosh pit」的轉變是值得探討的新興議題。謎路人的演出是本場次演出中最受到熱烈歡迎的,也是最多樂迷們喜歡的樂團,相較於前兩個樂團來說,樂迷們參與謎路人並與他們互動的狀態也較前兩個樂團來得多。這多少也反應了聽眾的喜好。獨立樂團的音樂風格實際上受到主流媒體以及唱片工業相當大的影響。

整體來說,《暴動時刻》音樂會呈現的是一個與日常生活區隔開來的場域,在這個場域中,所有參與者不僅將音樂作為一種娛樂工具,也是一種凝聚群體意識的媒介。在《暴動時刻》,樂迷將日常生活中所累積的壓力與疲勞一一釋放後,透過音樂互相取暖,並在離開現場後再次充滿面對生活的勇氣。我想這是《暴動時刻》--It’s Time to RIOT這場演出最重要的精神。

《暴動時刻》

演出|Noise Book、暴噬者、謎路人
時間|2018/1/13 20:00
地點|這牆音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