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沿襲著林奕華導演一貫的風格,以具現代感的觀點和速度詮釋著名的古典文學《紅樓夢》,所以看不到可娓娓道來的故事線條,也無法清楚比對各角色性格及其轉變,一切打散重新來過,從一個遊戲,開始。這個關於「在之前呢?」的遊戲,用倒敘法為觀眾很快地複習了一遍《紅樓夢》,接收到多少不太確定,但快節奏的氣氛建立了一種期待,直到落著雪的太虛幻境裡出現賈寶玉。以集體組合(Ensemble)的概念調度演員,十二位年輕美麗的女生分飾劇中各角,她們統一穿著剪裁俐落且貼身的時裝,設計著各式層次的聲音和畫面與賈寶玉互動,試圖以多和一的排列組合喚起他(她)對前世的記憶。可能寶玉忘的太徹底,仙子們才要用較誇張的、接近丑劇的能量和表達方式喚醒他(她);虛無縹緲的、以字幕顯示的、場上對嘴場外出聲的、透過音響效果變聲的…,在這些不同聲形和聲源的交疊中,賈寶玉重回人世。
這是一齣女人的「紅樓夢」,溫和英俊的少年主角亦由女生反串,聲場全為女性特屬音質,情意上大致符合賈府花園裡多是眾姊妹和大小丫鬟的場景,但久了之後不免覺得音頻接近容易疲乏。難怪賈寶玉總陪著多病的林黛玉,似乎只有在病著的感覺裡說話時才最似生活,可以慢慢緩緩地說,是暗諷寶黛以外的世界才是病嗎?而這關於真和假的辯證也一直出現在其他場景,就如同戲的副標題「Awakening」(覺醒),因在夢裡而醒,因醒過一回而甘願再夢,「唯一的真實,是每個人自己來自己去」。從戲的形式本質(遊戲)到角色扮演的衝突(性別)至故事內容的設定(天上凡間),若是能在世界上留下什麼,那就是在文字和詩裡所承載的記憶。所以「選書」,所以「讀西廂」;也所以在新娘應該是寶釵的婚禮上,寶玉掀開頭蓋後卻發現是黛玉,而兩人得以透過戲劇和夢對彼此傾訴思念及告別。台前台上,界線亦不再明顯。
主角個人的歌唱魅力是這齣戲的一大賣點,本也無可厚非,但歌隊只純粹當作MV式的背景人物,實在可惜,既然在聲音變化的尋求上都已經開發許多,為何不能讓歌隊的聲音裡也有「旋律」?最終,主角發現自己能面對輪迴是因為找到「勇氣」,接續「海棠花謝」和「告別繁華」的感傷氣氛,理應令人動容,但不知為何表演節奏急促,很像是演唱會中的最後一首歌提早到來,以致於感性忽然被搖醒,若是純粹以戲的流動思考,較難引起共鳴。
不管如何,這台演員是幸福的,她們被擺在前線以最亮麗之姿作戰,很是威風,但不知是不是後方支援不足、階梯蓋得不夠高以致於爬不上去,常令人擔心。一直以來,林奕華導演以現代包裝經典,提供許多年輕有能力的演員舞台發揮,得以用開放自由的語彙展現經典文學,也透過熱鬧摩登的戲劇氣氛引起觀眾閱讀的興趣。新瓶裝舊酒並無不可,但看過幾回類似形式的呈現後,林奕華導演及其團隊是否能挑戰過去曾令人眼睛一亮的突破,應該是要被期待的。
《賈寶玉》
演出|非常林奕華
時間|2013/03/07 19:00
地點|大東文化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