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出紙面的溫度《向左走,向右走》
3月
09
2015
向左走,向右走(人力飛行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584次瀏覽
胡予欣(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表演藝術碩士班)

在那不確定的城市裡,或虛或實的車站,在不確定的終點站停靠的列車,透過夢想成為導演的K手中的DV鏡頭,出現在鏡框中的W(氣象小姐),遠處響起的雷聲,在雨天相遇的男女,點點傘下的你我他,隨著「機遇與命運之歌」一步步進入從紙上走入舞台的故事裡。翻譯的女人L與小提琴家R,向左向右的機遇,從最初短暫的相遇、一次次交錯而過、公園裡終於交叉相會而相戀、卻又在那樣的雨天遺憾失去連結、僅一牆之隔但誰也看不見誰的距離,直到最後做出相同決定離開現在的L與R終於再一次走到了交叉點,這一次誰也不會再抱著遺憾離開。

向左其實也向右,迂迴錯綜走過的路途,歷經千迴百轉還是會回到圓(原)點,在那最初的交點再一次開啟新的故事旅途。觀賞人力飛行劇團的《向左走向右走》幾米音樂劇可以感受到視覺、聽覺、感覺交疊的三重饗宴;自揭開序幕後即可感受到導演處理舞台上各個角色人物間精緻細膩的關係與畫面呈現,將幾米繪於紙上的故事:服裝、佈景、道具等一切周邊配置忠實還原至舞臺上,再加上幾米繪本的原圖投影營造出的氛圍恰到好處,一幕幕交待的清楚明確,讓觀者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自然而然的跟著劇情發展深入故事中。緊密相連結的戲與歌,由19首歌曲串聯劇情發展,在歌曲中說著故事,而故事中又帶著另一個故事;劇中的廢柴三人組,筆者認為其真面目實為「臭皮匠三劍客」,俗話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三人在劇中彼此出主意、互相調侃,卻同時也互相支持著彼此;三人貫穿全場,時而進入「戲裡面」演繹著正在發生的故事,時而又悄然留出「戲外面」當起了主線劇情的旁白說書人,時兒詼諧有趣,時而嚴肅正經。

全劇不僅各個劇中角色們實力與表現是無庸置疑的,亦可明顯感覺到從硬體設備的處理細膩度甚至到換景的小黑人工作人員亦感覺融入舞台設置中。也因為細膩的處理,劇情表達的如此清楚明確,筆者第一次真切的感覺千萬不要因為好奇或著想先了解劇情而在演出前看導讀文章,因為懷抱著上半場的感動與好奇,詳細翻閱了劇情解析後,反而使得觀賞後半場劇情時稍微分心及喪失了某些隱密性,無論是情緒的起伏或者下一秒將發生的事情,會開始預先期待,急著尋找即將發生的人、事、物;進入《向左走向右走》的世界裡,只要放鬆心靈,任由自己隨性穿梭於幾米、歌曲、劇情角色所交織出那亦虛亦實的空間時間裡,專注感受即可。2015的《向左走向右走》幾米音樂劇,是一場細膩值得再三回味的演出,懷抱著希望,期待再相見。

《向左走,向右走》

演出|人力飛行劇團
時間|2015/02/06 19:30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