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自如,時空穿越《封神外傳─首部曲》
5月
20
2015
封神外傳—首部曲(舞蹈生態系團隊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44次瀏覽
張薰尹(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所碩士班)

近年來臺灣表演藝術展演大量的融合跨領域的藝術來呈現,無論是以音樂為主體的「音樂劇場」,或是結合現代科技的「多媒體劇場」等。而此次【TCO】2015傳統藝術季中所推出的全新製作《封神外傳─首部曲》,是以「時空穿越音樂劇場」的演出型態展現。其故事的發想是以中國的神魔小說「封神演義」為主軸,敘述一位現代檢察官因長期做了相同的一個夢尋求心理治療師的協助,因而展開一連串穿越時空的夢境之旅。節目共分十二段,其中三段以男主角獨自在台上與僅以聲音呈現的心理治療師對談作為故事的起承轉合,每當男主角談完一個夢時,場景便轉換到夢境中,因此男主角在此演出中同時擔任了說故事者及串聯故事的角色。

在舞台的呈現上,並無繁複的裝置與布景,舞台的中後段以階梯式設計,將一太鼓置於階梯最上端舞台後方正中央,時而演奏用時而在燈光投射下好似場景中的月亮一般。而伴奏的樂手主要坐在階梯上方,利用舞台高低差所呈現的視覺,與舞台前端的主奏者和舞者相互呼應,畫面和諧且可清楚觀賞樂手們演奏樂器的過程。音樂的部分主要由海馬樂團作曲,除了國樂中常見的琵琶、胡琴、嗩吶及打擊樂器,海馬樂團在作曲時亦放入許多不同地區的民族樂器及演唱方式,像是馬頭琴、埃及鈴鼓、中東手鼓、三味線和呼麥等。樂曲中巧妙的運用這些不同民族風格的樂器,不但無突兀之處更藉由不同音響的碰撞使音樂的內容更加豐富。其中較為特別的是人聲的部分,女高音使用的是西洋聲樂的發聲方式吟唱,在一開始聆聽時覺得與國樂的曲調風格不太搭,但整體來說不至於過於唐突,在中西音樂風格的衝突下反而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此外,在服裝設計上風格大致呈現純樸的民族風,但仍有令人不解之處。像是女高音在詮釋女媧一角時身著連身無袖長裙腳踩細跟高跟鞋,與其他演出者充滿民族風格的服飾有極大的差異。還有〈妲己─三妖受命〉一段中,圍繞在妲己身邊的兩位狐妖,頭戴全白直長髮身著秀場式的雪白的亮片長洋裝,扭腰擺臀想展現狐妖的魅惑,卻不知怎麼一度覺得是崔苔青上場。創作者利用較為西方的服飾與肢體語言來詮釋女性的性感撫媚,不知是否是想在古代時空背景中添入現代元素?又亦或藉由反差的效果來凸顯人物的特性?而東方女子的嬈嬌嫵媚是否能有更合適的詮釋方式?值得再思考與討論。而舞蹈的部分,不僅僅是利用肢體協助敘述故事,亦運用設計過的動作協助樂手更換樂器或道具時更為自然與順暢。但可惜的是,某些片段中舞者的肢體過多使得視覺比聽覺強烈,以至於演出結束後對於故事內容及營造的畫面的印象比音樂本身來的深刻。此次的「時空穿越音樂劇場」無論是故事的走向或每段音樂的演譯都非常完整及流暢,除了小部分的視覺強於聽覺的狀況需調整外,樂舞的融合相當自然,舞蹈及戲劇充分地擔任輔助音樂的角色,帶領觀眾自在穿越時空與古代連接。

《封神外傳─首部曲》

演出|海馬樂團/郭姿君/陳胤錞/舞蹈生態系創作團隊
時間|2015/04/18 19:30
地點|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