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搭創意市集與流動夜市的民間文藝風味《321小戲節》
12月
19
2016
莎士B亞 (影響新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56次瀏覽
吳思鋒(2016年度駐站評論人)

有吃有喝有東西買的藝宵合作社、以四組參演團體與前兩屆小戲節為內容的展覽、加上以「莎士比亞的日式花園」為主題,混搭莎劇與日式官舍群,靈活運用場域特性的四齣戲;《去他的森林》(末路小花)、《終章之後》(阿伯樂)、《莎士B亞》(影響)、《悲劇的靜止》(耳邊風),邁入第三屆的《321巷小戲節》,彷如一個流動夜市,或者就是台南蓬勃發展老屋欣力、懷舊文創以來,造訪的旅人總能在巷弄間遇見驚喜,這樣的台南的縮影。

做為古都的府城,運用歷史空間做為展演場域的戲劇節,很容易就使創作者浸染了歷史的氣息,在台灣現代劇場的舞台上,台南的創作者們早在臺南藝術節藉「城市舞台」鼓動演出結合歷史環境之前,就已展開諸多類似的創作。《321巷小戲節》則是把進駐團隊一起拉進來擺攤,各有特色的攤車與產品,把整個場域營造得十分熱鬧、好客,發泛著一種既庶民又典雅,看似違和卻能並存的懷舊文化情調,甚至是一種品味。

這種情調用味道來形容,該說是甜而不膩罷。即便離開小戲節的場域,環視台南的戲劇、舞蹈創作,亦不乏相似的例子。意思是,反映在台南的創作者們面對歷史題材、歷史空間的層面上,創作者們通常不是將歷史做為主題,而是使用它的情節與人物,稍作改造,改造是為了說一個更有趣的故事,亦習於加入歌、舞元素,往往先構想著怎麼造出一個人物、情節與主題結構緊密、具備完整起承轉合的文本,翻轉歷史的意圖及表達嚴肅的思想,則置於次要。面對歷史空間,則多是將空間當做背景,物理性地進行豐富的場面調度,較不是回返空間的歷史,進行歷史性的爬梳與翻轉,選景與借景先於翻轉景觀。

就這一屆321巷小戲節來看,《去他的森林》盡可能地運用了台南人戲花園裡裡外外,三組演出散焦各處,除了頭與尾必須集合之外,觀眾在整個過程中可自由走動、選擇。回頭看進場前發放的地圖、耳機,以及必須縮身擠過一顆靠住磚牆的兩層樓高的白色大球,其實與進入這座森林,在這座森林進行探險沒有那麼緊密的關係,但這些元素無疑強化了觀眾進入這則探險故事的氣氛,與森林的情調。《終章之後》是唯一僅利用屋內空間的作品,整場有說有唱,詩人與女弟子之間的對話,倒不如說就是一則關於故事如何說得完整的故事,鬼魂與現世,虛構與真實不斷交錯,繞到莎士比亞背面回擊正典。

《莎士B亞》引我們坐在房舍後院,掛在木構房舍上的招牌寫著「老屋」、「文創」,盧志杰的台語劇本與說學逗唱的本領,讓人領會到台語豐富的節奏感,席間笑聲不斷,民間故事與庶民文化透過他與陳芷蕾的口中,又活了過來。這類的演出擺在這一屆小戲節,再適合不過。《莎士B亞》也指向九零年之初的台南現代劇場舞台上,華燈劇團的蔡明毅(蔡阿炮)做過《台語相聲》,結合方言、答嘴鼓與劇場舞台,將北平話的相聲翻轉為具有答嘴鼓、庶民與俚俗風味的在地表演。

《悲劇的靜止》是唯一不甜的例外,但這齣戲的創作者也與台南無地緣關係。血與血紅的視覺,在巷弄外圍漆黑的空地格外顯眼,血連貫(拆解)著一齣又一齣的莎翁悲劇,勾引出一個又一個性、愛與死的慾望景觀,所有表演者、觀眾乃至燈光,都是這個不斷流動的現場的一份子,光線、沙地、流動的人與碎場景,所有人恍如置身案發現場,真相則藏匿在最後燈光照向的密林,一處什麼也沒說卻隱隱騷動的景觀。

四組創作者各自機巧地將《李爾王》 、《羅密歐與茱麗葉》、《奧賽羅》、《馬克白》等莎翁劇作拆解重組,還有一個被拆的,是321巷的外牆。經友人提醒,我才發覺與前年走入首屆321小戲節,感受不同的原因不是在於這次的321巷變成一個結合進駐團體出來擺攤、表演的流動夜市,前年則是在點與點之間的移動加入了導覽;而是外牆被拆了,還多了一組突兀的白色骨架家屋做為入口意象。

兩晚觀後,返北車上,重新回想消失的牆,回想畫蛇添足的入口意象,回想兩晚的四齣戲;《去他的森林》(末路小花)、《終章之後》(阿伯樂)、《莎士B亞》(影響)、《悲劇的靜止》(耳邊風),回想「藝宵合作社」眾家設計製作的攤車與產品,回想年輕學生為花三十元買一齣莎劇五分鐘版的觀眾,使盡渾身解數、汗流浹背的模樣,回想四組參演團體與兩屆321巷小戲節做為內容的展覽,回想曾讀到黃孫權寫下:「......藝術化了的地方變成資本主義更新的最後階段,這次不僅用是推土機而已,而是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合約,市民變成消費者或觀看者或創作者。空間於是變成指令的意義,專案的俘虜,每個人都找到角色,並且樂見之中的衝突;因為每每在各種衝突中,他們會重建政治正確的觀點,伸張團體正義,產生論述與行動,以便走的與新形式的資本主義更恆久些。」(〈三階段打造品牌地景密技〉,《今藝術》208期,2010年1月)

之前,日式官舍群與外面的世界隔著磚牆,賦予了321巷一種靜謐,一種隱密,內與外不同的建築風格,相對襯托出321巷特有的空間感。現在,門戶洞開,主事者樂於製造一種就是要你進來消費的空間視覺。戲外,如此的景觀改造是源於開放團隊進駐之外的官辦計畫。戲裡,場內,所謂的甜而不膩,其實也可能是一種在劇場與社會的協商空間中的自覺與知性,一種張力時空中所生產的動力,就像策展人李維睦說,他婉拒了聚落外想進來擺攤的人,就像《莎士B亞》把空間搞成老屋文創咖啡館的場景,卻又上演著俚俗且庶民的落台語。甜而不膩的張力,也像是在小戲節這兩周的321巷藝術聚落,混搭了創意市集與流動夜市兩種風格,看似被定型了,卻又並非如此。

《321小戲節》

演出|末路小花劇團、阿伯樂戲工場、影響.新劇場、耳邊風工作站
時間|2016/12/3-4 19:30、20:30
地點|台南321巷藝術聚落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男演員跳躍於不同的角色,試圖抓住莎翁擅於「說故事」的精髓並結合在地方言,效仿他精於「偷」故事的技巧,自生活中發現、攫取且注入新的生命。(邱書凱)
12月
08
2016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
讓我們能夠更進一步看清與推進思考,本劇所嘗試對話的當代難題:究竟什麼樣的「人」、「者」或者「眾」,才能夠在這個時代有效地統一起「沒有歷史」的主體形象,使之成為有效地置入歷史,乃至介入歷史的主角?
12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