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是個方法,也是問題《婚姻1/2》
7月
28
2014
婚姻1/2(國光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44次瀏覽
吳岳霖(專案評論人)

由王友輝所策展的「小劇場大夢想」,自2013年啟動,今年邁入第二屆,並以「傳承、活化、新苗、跨界」作為主要精神,透過黑盒子小劇場,展現近年來展演不停卻也爭論不斷的「戲曲元素」的實驗、交融與拆解。這兩屆的參演團體中,往往會出現一個從不曾姓「京」的劇團,去年是三缺一劇團,而今年則是EX-亞洲劇團。

EX-亞洲劇團所帶來的,是該劇全體演員共同創作,由Chongtham Jayanta Meetei(江譚佳彥)所導演的《婚姻1/2》。這個作品,以「婚姻」作為故事核心,結合印度神話與現代生活為敘事架構,以他們所擅長的肢體、身體符號與表演為溝通、演繹的媒介,在時空、虛實的穿梭間,重新探問現代人對於「婚姻」、「愛」及「生育」三者的關連與矛盾。在其呈現中,除了瀰漫著濃厚的印度氣味外,更由於其碰觸了不同的肢體美學、劇本題材,而著實地站在「跨界」這個位置。

特別是在肢體方面,《婚姻1/2》維持了EX-亞洲劇團一貫的表演美學。江譚佳彥彷彿製造了一個「東方(亞洲)藝術」的熔爐,演員則作為承載與轉化的容器,將頗具意象化的肢體美學,透過身體的語彙說故事。於是,劇本主要可以被切割成兩個空間,一個是屬於神與靈魂的,另一個是現代人的,因此表演方式也分割為二。神明、神的侍者與靈魂的傳統肢體,透過一種離觀眾較遠且不熟悉的印度舞蹈,製造出一個神秘且奧妙的氛圍,特別是配合了快、慢交錯的移動與舞步,凝結出異於我們所處空間的玄奇感受,拉開了與現代人之間的差異。至於,現代夫妻的詮釋,就較屬於日常生活動作的劇場化與虛擬化。

這些肢體動作與表演程式,是難以被嚴格劃分到任何一個系統的。整個舞台、演員的身體都像是個爐子,被丟進其中的有印度舞蹈、武術、京劇程式、日本能劇的肢體等,最後熔解再重塑過後的「跨界」型態,不被任何一個系統所歸類,體現出屬於EX-亞洲劇團的身體。但,也由於這個融合、消化的過程,是以EX-亞洲劇團本身所擁有的體系作為中心,於是印度表演藝術的身體美學是相對強烈且主導的,而其他「跨界」與「跨文化」程式則是被稀釋的。於是,勉力地去觀看「戲曲元素」在裡頭殘留的痕跡,或許是神明臉上的妝譜,或許是接合在印度服飾上的(類)水袖,或許是侍者「接近」於插科打諢、檢場的功能,或許是意象化或虛擬化的動作。只是,這些方式真要與京劇搭上腔,似乎也是觀者因「小劇場大夢想」這個企劃而先入為主的判斷。那麼,又何必「跨界」?

這種紛陳與綻放的現象,則在「語言」的運用上更為明確。除了最後靈魂群聚時,為表現不同族群,演員以不同的方言詮釋,整個舞台漫佈著客家語、閩南語等,整部劇作基本上是以江譚佳彥的印度母語,與其他演員的中文所組成,這也是在《假戲真做》、《猴賽雷》一直以來的語言策略。也就是,江譚佳彥所使用的印度語並不進行字幕或任何形式的翻譯,著實地直接拋到觀眾耳際。到底該如何理解他所說的,乃是藉由他與神明或侍者間的對話,從另一方的回應進行接收。因此,整部劇作的對白設計其實是巧妙的,並不因語言的不熟悉而產生劇情的抽離。反而,是因為印度語在音節與節奏上的相對快速且連續,製造出靈魂的焦躁與喧囂感,對照了神明或不耐、或不徐。

至於,在劇本方面,我認為EX-亞洲劇團用了「完整」的策略說了個「不大完整」的故事。以題材而言,《婚姻1/2》以「婚姻」作為中心,拋出了不少問題,更透過舞台的佈景、道具,以及燈光變換,如聚光燈般把分散的探問一一聚焦。例如:「性愛」場景時,舞台背後降下兩人結婚時所穿的禮服,於是我便會開始追問,是否兩人的婚姻只因為解決性衝動呢?而生活上的衝突也會隨著精液一併噴射到子宮,然後就等候下一次衝突出現,還是卵子的受精。或是,最後兩人因為生育問題的爭執,藉由侍者與夫妻穿插式的代言,讓整個衝突的語彙交錯且紛亂在舞台之上,並把婚姻的意義打碎。整個劇本的隱喻與明示,都用得透徹。而這個劇本也帶有「跨文化」的色彩,根據節目冊的說法,《婚姻1/2》取材自印度民間故事與歐陸現代劇本《婚姻場景》。當然,這樣的素材更可被追索到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甚至是以降的「娜拉劇」。(《婚姻場景》劇中主角也有閱讀《玩偶之家》)不過,在《婚姻1/2》裡,印度神話色彩是清晰可見的,但它與《婚姻場景》間的關係,僅有一個場次是相近的。現代雙薪夫妻在婚姻、在性愛、在生育、在工作上的矛盾與衝突,其實散落在我們生活的周遭,壓根無需聯繫到某個劇本。能夠提出質疑的,則是在於這些題材的過度集中,導致最後拋出的問題其實是瑣碎又不斷重提的,雖製造了日常生活本身的焦慮,卻也受限問題的開展,而近乎於老生常談。《婚姻1/2》雖以「開放式」作結,並降下原本在舞台頂端象徵「輪迴」的布幔,籠罩住靈魂,彷彿一個「子宮」,孕育著生命也等待下一個衝突的發生。只是,這個開放式結局到底開放了什麼觀點?還有,故事看似說完了,卻把許多問題講得不大完整也不夠深刻,結局到底是讓人深思或嘎然而止?仍有大量空間可以詮釋。

《婚姻1/2》這個作品,延續了EX-亞洲劇團原有的身體藝術與劇場美學。包含舞台簡約的兩色燈光(除了婚禮的紅色外,整場都以黃、藍為主)、各種佈景道具的「隱喻」與「象徵」(輪迴的布幔、可被移動的輪板、相望的斷橋等)、印度的古調吟唱等,都成功地營造出凝練的劇場氛圍。只是,以「跨界」做為觀看視角時,《婚姻1/2》實是以印度風格作為主角,其他藝術形態僅為添加物,最後所融出的樣貌仍是濃濃的印度身體,而這些也都在劇團本身的既定結構中發展。於是,「跨界」帶給EX-亞洲劇團的,到底是一個已經既定的樣貌,還是有更多開展空間呢?其實,「跨界」是懶惰卻又麻煩的方法,哪些該守在界內?哪些又得溢出界外的?最後所呈現的東西到底該如何權衡?另一方面,回到「小劇場大夢想」的系統裡,「戲曲元素」對於《婚姻1/2》到底產生了什麼影響?倘若抽出後,是否仍不改變其樣貌?《婚姻1/2》之後,「跨界」是個方法,但也是個期待被解決的問題。

《婚姻1/2》

演出|EX-亞洲劇團
時間|2014/07/26 14:30
地點|國光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門禁社區》給人的啟示不應是退守平庸,而是盡你所能,做到底,做到極致,並以每個人自身的條件,盡力去做。再者,小雯理應不是為了背書平庸而來的,且有許多懸而未表的課題尚未展開,雖然編導已經佈線了。這條線,纏結了性、家與國家,唯有通靈者的囈語才能打碎文謅謅的腔調,穿透體制化、保守主義者的象徵層,講出它的困局、流動與盡其可能的出路。
5月
14
2024
渡假村的監看者檢討原住民,漢人檢討原住民、不滿監看者,原住民檢討自己、檢討政府,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思考,各種權力交織卻不被意識,他們形成了某種對泰雅精神最殘忍的「共識」,之於「文創劇場」這個荒謬至極的載體,之於「生活還是要過下去」,消逝的文化本質很難回來,著實發人深省。
5月
14
2024
生命的惡可以被淨化嗎?經過洗滌的靈魂可以再次分享展演嗎?《誠實浴池》以童話般的扮演方式來論述惡與救贖這樣深沉的議題,更用儀式象徵的各種意象去概括了帝國主義的輪廓與性別權力關係。
5月
14
2024
這個作品的意圖並不是要討論身分認同議題,而係聚焦在創作者以自身生命經歷作為媒介(作為一個澳門人選擇來到臺灣),講述外部環境與自我實踐之間的漂泊與擺盪狀態。而這樣的經驗分享展現了一種普遍性,得以讓觀眾跨越不同的國家與認同身分投入,對於在該生命階段的處境產生共鳴,這個作品就不僅僅是特屬於澳門人來臺灣唸書後在澳門與臺灣之間徘徊的故事,更能觸及有離開故鄉前往他地奮鬥之經驗的觀眾置入自身情境。
5月
09
2024
形式上,主軸三個部分的演譯方式,由淺入深、由虛至實,層次錯落有致,但因為各種故事的穿插,使得敘事略微混亂,觀眾可能會有點難以很具體地理解,主角身上某些情緒發生的原因;再者,希臘故事的穿插雖然別具深意,哲學意涵豐沛,但由於和故事主軸的背景有些遠離,且敘事方式稍嫌破碎,不具備相關背景的人,可能有些不好捉摸,或許是可以再多加思考的面向。
5月
09
2024
若將此作品在客家文化景點長期駐點演出,相信會是一部能讓觀眾共鳴十足的的好作品。但若要與一般商業音樂劇競爭,或許也要在客家元素上精確地選擇,並由之深度探索。對筆者而言,這部劇目前呈現了許許多多的客家元素,但作品每介紹一個新元素給觀眾,筆者就會稍微出戲,頓時少了些戲劇的享受,變成知識的科普學習。
5月
07
2024
但所有角色的真實身分皆為玩家,因此國仇家恨、生死存亡,都僅僅是一場虛擬扮演,這使得觀眾意識到自己無需太過代入角色,反將焦點轉移到遊戲策略的鬥智、選擇上,以及表演的觀賞性。猶如旁觀著卸載了命運重量的歷史,情節是舊的,但情懷是新的。
5月
07
2024
《門禁社區》,探討的不只是「禁」本身的神祕以及誘惑性,更是開啟「門」走進去的人性本身,重新思索人生的存在與否,短促與永恆。偌大的「祥瑞聚落」內,所謂有生活品味的「上人」,過著弔詭的美好生活,追求的純潔與高貴、平靜與祥和,諷刺的是,這裡卻曾是一個葬送自由生命的悲慘之地。而小雯一家的入住,究竟是參與了與世俗之人相異的「上流」,亦或者只是踏入了一場與普世類同的束縛?
5月
03
2024
音樂劇的劇本採取首尾呼應的寫作方式,首幕和最後一幕的場景、事件、角色都是一樣的,但每個角色的心態和情緒都出現了相當大的轉變,中間幾幕則是在闡述過去的事,對被留下來的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想在社區歌舞比賽獲獎的一群客家媽媽們,在設計客家歌舞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境。整齣戲以礦工生活以及客家文化傳承為主軸,「彩虹」是貫串全劇一個相當重要的元素。
5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