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由側台漫延至前台的活戲張力《斬,楊家將》
10月
12
2021
斬,楊家將(劉祐誠攝影、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630次瀏覽

文 劉祐誠(專案評論人 )

筆者曾於9月22日對陳美雲歌劇團《販馬記》進行評論後,得到陳美雲歌劇團的回應;而劇團於臉書粉絲頁提前公告,他們將在四天後該團的下次演出地點「做大」——擴大演出規模,並把該日的劇目及演出人員先向觀眾告知。【1】對於經常欣賞外台戲的觀眾來說,這樣的方式並不常見。外台戲的演出團隊,通常都是於當日扮仙戲結束後才會公布當日的劇目,部分劇團甚至還會分兩個時間公佈日夜場演出劇目。這樣的做法其中一個比較常見的原因是,劇團負責人會在當日依照準備演出的演員(偶爾劇團編制內的演員有事無法演出,會調派他團演員前來支援),才能安排適合劇目及各角色人選。陳美雲歌劇團提前公告演出資訊的宣傳手法,不僅代表該日的演出人員已大致擬定,同時為了讓觀眾感受到該團的擴大演出心意,《斬,楊家將》應該也不是該團近期眾多固定演出的劇目之一。

對比於《販馬記》,《斬,楊家將》的敘事情節相對簡單。其從文臣馬世榮被人告知戍守邊疆的叔父戰死沙場的消息開始,得到消息的馬士榮趕緊進殿向皇帝稟告,皇帝於是派請楊文廣前來商議並委由他作為部隊元帥。正當眾人討論部隊先鋒官一職,馬世榮自薦請求皇帝讓他擔任此職位,此時恰逢戰事告捷的佘開山回朝,當他聽聞文臣馬世容準備擔任武職,不服這項命令的佘開山要求馬氏與他在校場比試,最終由佘開山獲勝。有意敗於佘開山的馬世榮,在戰場上連連得勝,甚至還救下佘開山引得佘開山格外的豔羨。於是佘開山設計將馬世榮推落山崖,再與敵方將領協商,請他提筆寫下馬世榮的降書,待部隊取得勝利後,佘開山與眾人回朝慶功。得到勝利的佘開山,與他的表哥楊文廣一同來至楊府向佘太君稟告好消息,心懷不滿的馬世榮來至宴席,直接向佘開山索命。另一方面,鬼魂馬世榮先向自己妻兒說明自己已被人殺害,請他儘速逃命,並尋求報仇時機。馬氏妻在逃亡路上巧遇包拯底下的五鼠捕快,五位武林好手聽聞楊家這件事氣憤難耐,眾人隨即殺入楊家,與楊家人等一拼高下。諸多打鬧聲響驚動佘太君,於是在她的調停下才知到是佘開山的專斷,最後在佘太君的擔保下,馬氏妻在楊府得到餘生的生活保障,此日日戲的演出在此結束。

外台戲的演出,能在相當短的時間內推出新的劇目,是由於每個演出作品能拆解多段演出段落。許多相異的劇目,卻可能有相似的演出段落,演員嘗試新劇目時,便能借鑒昔時曾上演過的表演段落稍加修改。以做活戲方式呈現劇作,演出內容品質端賴每個劇團的演員們,是否想要在既定的表演段落,發想新的表演特點。《斬,楊家將》的表演內容,由於包含佘開山與馬世榮在校場的比試、宋朝與邊境國家對戰,或是楊家眾人與五鼠捕快的打鬥,數段的大段落武打套式動作相當精彩,另外還能在演出過程中不斷地見到演職人員的緊張情緒,增加另種觀賞趣味。

《斬,楊家將》並非陳美雲歌劇團近期經常演出的劇目,劇團的眾人自然對演出內容相對不熟悉,加上當日有許多個武打段落,許多演員在舞台上套招時都會互相出聲相互提醒,接下來要呈現那套武打段落。另一方面,該日狹小的舞台,為了要讓武打段落能順利進行,劇團人員也經常要在舞台右側(下台口)確認道具的擺設位置,並依照劇情的推移,提醒即將上場的演員。經筆者向劇團詢問,該日飾演佘開山的李月卿同時是此戲的講戲人。每當李月卿不用上台時,她也都會在側台注意演出是否順利,甚至在劇末較為複雜的走位,他還會趕緊走到舞台上,教導演員場上的走位,再趁勢快速走下舞台。

這樣以戲養戲方式呈現一部作品,縱使演員的臨場反應各個都相當好,總還是會出現失誤的情形。例如,當皇帝向楊文廣(孫詩詠飾)詢問該由誰當先鋒官?與楊文廣同坐在金鑾殿上的馬世榮(馮鈺瑛飾),以為楊文廣已說畢,於是他立刻站起準備向皇帝回話。此時的孫詩詠還有一段話未向皇帝說明,但是她看見馮鈺瑛站起,隨即他趕緊加快說明的速度。同時,馮鈺瑛也選擇繼續站立在台上,以免觀眾發覺異樣。儘管演員在場上的互動會出現些失誤,透過演員各自的發想角色人物形象展示,則是活戲其中一項讓觀眾喜愛的原因。以下筆者以該戲應該最熟悉劇情的講戲人李月卿為例,李月卿(飾佘開山)為了要表現武將佘開山的囂張氣度,不同於生行馬世榮的規矩,她選擇讓自己在走路時都向後微挺自己的身軀,並且每次出場前都會以「唉呀呀呀」為口頭禪,同時每次講完話還會再拍腹、比大拇指等動作,讓觀眾加深佘開山的跋扈形象。該日由於松江市場舉行普度,歌仔戲演員聲音與普度科儀的道士念誦聲會相互干擾,但是藉由演員一些細膩的動作,縱使無法完整天聽見口白及演員的唱詞,筆者仍夠清楚理解劇情走向及對角色產生共鳴。

觀眾喜愛做活戲的原因有很多種原因,包括演員展現風格多變的唱功,或是驚艷觀眾視覺感官的奇巧機關,甚至是演員能夠即時的與台下觀眾進行有趣的互動,這些都可能是一部活戲演出得到觀眾喜愛的成因。此部《斬,楊家將》展現做活戲的活力,是相對於劇場內的演出作品,除了能讓觀眾欣賞演出內容時,也能同步見到工作人員的緊張準備過程。另一方面,透過演職人員間緊張情緒搭配劇情的緊湊節奏,再加上演員們不願意在舞台上呈現隨便態度,最後造就一齣精采的演出。

註釋

1、可參考陳美雲歌劇團臉書粉絲專頁於9月23日與24日的貼文,網址:https://reurl.cc/kLal9b、https://reurl.cc/Yj08mx

《斬,楊家將》

演出|陳美雲歌劇團
時間|2021/09/26 15:20
地點|松錦一號公園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創作團隊力圖呼籲成人觀眾反躬自省、以身作則,為孩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世界。只是,我們仍需要回到最基本的議題,什麼是當代的「火焰山」?如果迴避這個議題,只會如孫悟空一樣被假扇迷惑,縱容烈焰遮空。
8月
08
2025
從王熙鳳出場的那句幕後白:「平兒,跟誰說話呢?」開始,黃詩雅便宛似魏海敏上身,每一句唱念、身段、表情都掌握了其師的韻味。當她身在暗處看不清面貌時,有時會分不清是魏海敏還是黃詩雅。
8月
08
2025
本劇未描繪出當時的權威與獨裁,卻高呼革命口號與犧牲精神,整體顯得空洞無力。這正是《感謝公主》最致命的問題所在:形式在說話,情感卻缺席其間;表演者努力投入,觀眾卻只能勉強自己理解與接收。
8月
07
2025
霍去病那獨特的短劍與長巾武打套子,讓演員在交手間隙還能一展丰神,搭配上蒙面造型,宛似電影的蒙面俠蘇洛(The Mask of Zorro)再現,有種以一敵多的帥氣感,展現出與傳統不同的武戲思維。
8月
05
2025
經典重述的詮釋路徑,無所謂標準答案;鴻明版《包公會國母》徘徊在修舊如舊與修舊如新之間,有著借演員之勢托戲的姿態,卻看不出創作者欲往何處。令人不禁想問:經典重述究竟為了什麼?
8月
05
2025
《崑崙盜兵書》在史料罅隙間大開腦洞,透過「轉世」銜接神話與歷史,即便史實比例並不高,但依然可以與《穆天子傳》、《史記》等古籍記載相互呼應,充分展現編劇對史料∕戲劇、歷史∕虛構的掌握與轉化能力,堪稱近年來古冊戲的新編典範。
7月
29
2025
聖淵戲曲藝術坊《孫武子下山》巧妙平衡戲段冷熱,將老生文武做表融入情節轉折,展現出演員從行當技藝出發,嘗試混合兩種行當屬性共構一角的個人化再詮釋。
7月
28
2025
《文武天香》在這次的版本裡,因為角色關係的變調,在演員表現上產生了新的逸趣,劇作核心從情愛流轉衍生出新的流變——逃逸美學。愛與自由從創作命題的理想問題,轉化為辯證關係
7月
23
2025
真正獨特之處,是此作依循古典歌仔戲結構形式,卻深入核心思維以求突破,以自由意志挑戰既有體制。自此,作為創作者不畏權勢、自由表述的「身分責任」,取代倫常階級的封建定義。所謂「守本分」,不再是臣服於體制,而是忠於信念的堅持。
7月
2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