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由側台漫延至前台的活戲張力《斬,楊家將》
10月
12
2021
斬,楊家將(劉祐誠攝影、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170次瀏覽

文 劉祐誠(專案評論人 )

筆者曾於9月22日對陳美雲歌劇團《販馬記》進行評論後,得到陳美雲歌劇團的回應;而劇團於臉書粉絲頁提前公告,他們將在四天後該團的下次演出地點「做大」——擴大演出規模,並把該日的劇目及演出人員先向觀眾告知。【1】對於經常欣賞外台戲的觀眾來說,這樣的方式並不常見。外台戲的演出團隊,通常都是於當日扮仙戲結束後才會公布當日的劇目,部分劇團甚至還會分兩個時間公佈日夜場演出劇目。這樣的做法其中一個比較常見的原因是,劇團負責人會在當日依照準備演出的演員(偶爾劇團編制內的演員有事無法演出,會調派他團演員前來支援),才能安排適合劇目及各角色人選。陳美雲歌劇團提前公告演出資訊的宣傳手法,不僅代表該日的演出人員已大致擬定,同時為了讓觀眾感受到該團的擴大演出心意,《斬,楊家將》應該也不是該團近期眾多固定演出的劇目之一。

對比於《販馬記》,《斬,楊家將》的敘事情節相對簡單。其從文臣馬世榮被人告知戍守邊疆的叔父戰死沙場的消息開始,得到消息的馬士榮趕緊進殿向皇帝稟告,皇帝於是派請楊文廣前來商議並委由他作為部隊元帥。正當眾人討論部隊先鋒官一職,馬世榮自薦請求皇帝讓他擔任此職位,此時恰逢戰事告捷的佘開山回朝,當他聽聞文臣馬世容準備擔任武職,不服這項命令的佘開山要求馬氏與他在校場比試,最終由佘開山獲勝。有意敗於佘開山的馬世榮,在戰場上連連得勝,甚至還救下佘開山引得佘開山格外的豔羨。於是佘開山設計將馬世榮推落山崖,再與敵方將領協商,請他提筆寫下馬世榮的降書,待部隊取得勝利後,佘開山與眾人回朝慶功。得到勝利的佘開山,與他的表哥楊文廣一同來至楊府向佘太君稟告好消息,心懷不滿的馬世榮來至宴席,直接向佘開山索命。另一方面,鬼魂馬世榮先向自己妻兒說明自己已被人殺害,請他儘速逃命,並尋求報仇時機。馬氏妻在逃亡路上巧遇包拯底下的五鼠捕快,五位武林好手聽聞楊家這件事氣憤難耐,眾人隨即殺入楊家,與楊家人等一拼高下。諸多打鬧聲響驚動佘太君,於是在她的調停下才知到是佘開山的專斷,最後在佘太君的擔保下,馬氏妻在楊府得到餘生的生活保障,此日日戲的演出在此結束。

外台戲的演出,能在相當短的時間內推出新的劇目,是由於每個演出作品能拆解多段演出段落。許多相異的劇目,卻可能有相似的演出段落,演員嘗試新劇目時,便能借鑒昔時曾上演過的表演段落稍加修改。以做活戲方式呈現劇作,演出內容品質端賴每個劇團的演員們,是否想要在既定的表演段落,發想新的表演特點。《斬,楊家將》的表演內容,由於包含佘開山與馬世榮在校場的比試、宋朝與邊境國家對戰,或是楊家眾人與五鼠捕快的打鬥,數段的大段落武打套式動作相當精彩,另外還能在演出過程中不斷地見到演職人員的緊張情緒,增加另種觀賞趣味。

《斬,楊家將》並非陳美雲歌劇團近期經常演出的劇目,劇團的眾人自然對演出內容相對不熟悉,加上當日有許多個武打段落,許多演員在舞台上套招時都會互相出聲相互提醒,接下來要呈現那套武打段落。另一方面,該日狹小的舞台,為了要讓武打段落能順利進行,劇團人員也經常要在舞台右側(下台口)確認道具的擺設位置,並依照劇情的推移,提醒即將上場的演員。經筆者向劇團詢問,該日飾演佘開山的李月卿同時是此戲的講戲人。每當李月卿不用上台時,她也都會在側台注意演出是否順利,甚至在劇末較為複雜的走位,他還會趕緊走到舞台上,教導演員場上的走位,再趁勢快速走下舞台。

這樣以戲養戲方式呈現一部作品,縱使演員的臨場反應各個都相當好,總還是會出現失誤的情形。例如,當皇帝向楊文廣(孫詩詠飾)詢問該由誰當先鋒官?與楊文廣同坐在金鑾殿上的馬世榮(馮鈺瑛飾),以為楊文廣已說畢,於是他立刻站起準備向皇帝回話。此時的孫詩詠還有一段話未向皇帝說明,但是她看見馮鈺瑛站起,隨即他趕緊加快說明的速度。同時,馮鈺瑛也選擇繼續站立在台上,以免觀眾發覺異樣。儘管演員在場上的互動會出現些失誤,透過演員各自的發想角色人物形象展示,則是活戲其中一項讓觀眾喜愛的原因。以下筆者以該戲應該最熟悉劇情的講戲人李月卿為例,李月卿(飾佘開山)為了要表現武將佘開山的囂張氣度,不同於生行馬世榮的規矩,她選擇讓自己在走路時都向後微挺自己的身軀,並且每次出場前都會以「唉呀呀呀」為口頭禪,同時每次講完話還會再拍腹、比大拇指等動作,讓觀眾加深佘開山的跋扈形象。該日由於松江市場舉行普度,歌仔戲演員聲音與普度科儀的道士念誦聲會相互干擾,但是藉由演員一些細膩的動作,縱使無法完整天聽見口白及演員的唱詞,筆者仍夠清楚理解劇情走向及對角色產生共鳴。

觀眾喜愛做活戲的原因有很多種原因,包括演員展現風格多變的唱功,或是驚艷觀眾視覺感官的奇巧機關,甚至是演員能夠即時的與台下觀眾進行有趣的互動,這些都可能是一部活戲演出得到觀眾喜愛的成因。此部《斬,楊家將》展現做活戲的活力,是相對於劇場內的演出作品,除了能讓觀眾欣賞演出內容時,也能同步見到工作人員的緊張準備過程。另一方面,透過演職人員間緊張情緒搭配劇情的緊湊節奏,再加上演員們不願意在舞台上呈現隨便態度,最後造就一齣精采的演出。

註釋

1、可參考陳美雲歌劇團臉書粉絲專頁於9月23日與24日的貼文,網址:https://reurl.cc/kLal9b、https://reurl.cc/Yj08mx

《斬,楊家將》

演出|陳美雲歌劇團
時間|2021/09/26 15:20
地點|松錦一號公園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整體而言,《求你騙騙我》並非唱功戲或做工戲,而是以其生活化的取材與演出為勝,當中的詼諧,作為團慶大戲自然可收到歡樂之效。然作為朱海珊的退休之作、同時也是林文瑋首次擔綱演出新編戲主角的製作,卻也讓人好奇:一般退休告別舞台的製作,大多是演員自己的拿手戲以饗戲迷;推出青年演員,也多會選擇功底吃重的劇目,讓觀眾看見演員的真本事,本次選擇用新編戲不知是何原因?或許,透過兩天的分演,一魚二吃,兼收兩種效果與功能,也讓觀眾比較兩位演員的角色詮釋,就是劇團的目的吧。
3月
30
2023
當代傳奇劇場以跨文化改編走出鮮明的特色,如今當代戲曲跨文化改編的作品屢見不鮮,《女神·西王母》看見了劇團力圖求新求變的決心,但同時也暴露了缺乏專業編劇與旦角戲的雙重問題。
3月
18
2023
寫意性是戲曲重要的美學命題。曾永義認為寫意性是戲曲在當代表演藝術中,無可取代的美學價值。身段是戲曲最基本的美學命題,透過戲曲演員的身段表現,就能展現人物性格與情緒、變化場景與氛圍。
3月
17
2023
回歸戲劇類型,公堂戲的結構並不複雜,其魅力或許就在正義伸張的痛快。公堂戲是媒介,也是入口,像圖騰般,勾連我們對公義的想像與模擬。無論出自實事或虛構,公堂戲都必須細膩梳理出虛擬的公義。因此,沉冤昭雪的結局,其實直指著人心所向。而善惡必報也暗合著民間信仰重視的勸善意圖。《郡馬斬子》最終帶給觀眾一個秩序井然的理想世界。一如民戲,顯示神人之間的無形連結,用某種不變的意念,回應劇烈變動的世界。
3月
11
2023
此次豫劇團演出的《求你騙騙我》為老戲新製,在原有的劇情架構上以生活化的台詞貼近觀眾,值得一觀的是,演員們挑戰相異的行當以及彼此對戲的默契令人感受到誠意滿滿。豫劇團在台扎根七十年,王海玲與朱海珊皆擔負起傳承的重責
3月
09
2023
行當制作為戲曲美學之一,強調表演技術與類型化角色的連結性。戲曲觀眾依賴聲腔和程式化表演認可角色。換句話說,觀演關係因「技藝」而串連。本劇巧妙利用此框架,透過跨行當扮演的不精準缺陷製造疏離,打斷觀眾審美,反向增強喜感。有效穿透文化、政治、社會、語言隔閡,藉著歡笑從劇場延伸至觀眾心智,並打開思索的平行宇宙。
2月
18
2023
布袋戲,一直在適應現代劇場,特別是「空間」——怎麼克服觀眾席與舞台的距離,讓相對小的戲偶被看見?如何讓操偶師在舞台上移動是有意義的?我認為,首演於2017年的《天堂客棧》除用音樂劇揭示義興閣掌中劇團主演王凱生的才華,同時是布袋戲在現代劇場空間的範本,用最低成本成為「全能空間改造王」。
2月
15
2023
回歸歌仔戲重視的戲肉戲骨論,全劇戲肉落在殺子碎屍一折,這段過去不見容的敘事,放在當代依然衝擊,其他枝節則是強化戲感的戲骨。但對我來說,徐氏殺子的理由和掙扎過程,遠比殺戮本身重要。
1月
12
2023
國光劇團的新版《西廂記》企圖將兩位當家女旦戲份平分秋色,塑造一靜一動的畫面,將婉約柔美與嬌俏活潑互現,同時代表內斂與直率的兩種不同女性類型。
12月
29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