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進劇場,迎面而來的是一大面位於左側的布景牆,如城垛般的頂端由左至右漸次降低高度,而牆面錯落設計若干穿透的四方窗格,讓牆內/外開始有了微妙的想像……
《病號》所關注的核心議題,是真實與網路世界的連結(或衝突),牆內的舞台,恰如戲劇詮釋的虛擬世界,看是沉靜的一方空間,當舞台燈亮起的那一刻,反而成為眾所矚目的結界領域,台下的你與我即使比鄰而坐,兩人距離何止天涯。
中文劇名《病號》一詞根據節目單說明,是製作團隊經過多次討論,從《NG城市》、《無名城市》、《聖人無名》,最後才拍板定案,出自專門形容在網路上用以發洩負面情緒的帳號。相較於英文劇名《The Unnamed》清楚揭示虛擬空間的匿名性,「病號」一詞更多了一層立場辯證的意涵。
所謂病者,乃是相對於正常的心/生理狀態而言,也是由多數來定義少數的行為,但在席捲全球的網路風潮下,究竟何種行為溫度才屬於正常?
在第一幕震撼性的開場中,眾人時而失速狂飆,時而如屍速列車一般,以現實世界不存在的扭曲肢體,追逐、騷擾單一目標,雖然沒有齊一的口令,但網路獵巫行動卻在狂暴與停頓間進退有據,彷如隱形指揮下帶有詭異的規律。在不斷走升的狂熱中,突然有一人定身直立,與周圍的氣氛格格不入。對此,是盲目從眾者為病號,抑或是自詡清流者才應該是被定義的對象?
貫穿全劇的氣球道具,則是另一個極具巧思的象徵符碼。線上的同溫層可以按讚、可以+1,甚至可以無限吹捧,如績優股不斷追高股價,這樣的鍵盤行動拉抬、拯救(劇中用語)個體於無形,就像氣球可以扶助一個弱勢者,讓他重新感受到生命的喜悅。
而氣球的荒謬性或許在於「一個一百,兩個五十」的顯性趣味中,更直指核心的潛在意義,當如台詞中所說「愈吹愈大之後,一旦破滅,才發現原來裡面只是一團汙濁的氣體」。氣球如此,虛擬的世界何嘗不是?
電腦科技的運用日新月異,網路亂象、科技犯罪也隨之推陳出新,線上世界的脈動反而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旋律。在這個「第二社會」中,狂熱或獵巫行動永遠不缺,但就如最後一幕的隱喻,在依舊的奔跑與衝撞中,間或出現「人」的互動,不管是擁抱或是爭執,即使稀少,但這無疑會是人際關係中永恆而必須的溫度。
《病號》
演出|動見体劇團
時間|2018/04/21 19:30
地點|台北市水源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