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境與虛擬的溫度 《病號》
4月
25
2018
病號(唐健哲 攝,動見体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52次瀏覽
范姜泰基(表演藝術工作者)

踏進劇場,迎面而來的是一大面位於左側的布景牆,如城垛般的頂端由左至右漸次降低高度,而牆面錯落設計若干穿透的四方窗格,讓牆內/外開始有了微妙的想像……

《病號》所關注的核心議題,是真實與網路世界的連結(或衝突),牆內的舞台,恰如戲劇詮釋的虛擬世界,看是沉靜的一方空間,當舞台燈亮起的那一刻,反而成為眾所矚目的結界領域,台下的你與我即使比鄰而坐,兩人距離何止天涯。

中文劇名《病號》一詞根據節目單說明,是製作團隊經過多次討論,從《NG城市》、《無名城市》、《聖人無名》,最後才拍板定案,出自專門形容在網路上用以發洩負面情緒的帳號。相較於英文劇名《The Unnamed》清楚揭示虛擬空間的匿名性,「病號」一詞更多了一層立場辯證的意涵。

所謂病者,乃是相對於正常的心/生理狀態而言,也是由多數來定義少數的行為,但在席捲全球的網路風潮下,究竟何種行為溫度才屬於正常?

在第一幕震撼性的開場中,眾人時而失速狂飆,時而如屍速列車一般,以現實世界不存在的扭曲肢體,追逐、騷擾單一目標,雖然沒有齊一的口令,但網路獵巫行動卻在狂暴與停頓間進退有據,彷如隱形指揮下帶有詭異的規律。在不斷走升的狂熱中,突然有一人定身直立,與周圍的氣氛格格不入。對此,是盲目從眾者為病號,抑或是自詡清流者才應該是被定義的對象?

貫穿全劇的氣球道具,則是另一個極具巧思的象徵符碼。線上的同溫層可以按讚、可以+1,甚至可以無限吹捧,如績優股不斷追高股價,這樣的鍵盤行動拉抬、拯救(劇中用語)個體於無形,就像氣球可以扶助一個弱勢者,讓他重新感受到生命的喜悅。

而氣球的荒謬性或許在於「一個一百,兩個五十」的顯性趣味中,更直指核心的潛在意義,當如台詞中所說「愈吹愈大之後,一旦破滅,才發現原來裡面只是一團汙濁的氣體」。氣球如此,虛擬的世界何嘗不是?

電腦科技的運用日新月異,網路亂象、科技犯罪也隨之推陳出新,線上世界的脈動反而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旋律。在這個「第二社會」中,狂熱或獵巫行動永遠不缺,但就如最後一幕的隱喻,在依舊的奔跑與衝撞中,間或出現「人」的互動,不管是擁抱或是爭執,即使稀少,但這無疑會是人際關係中永恆而必須的溫度。

《病號》

演出|動見体劇團
時間|2018/04/21 19:30
地點|台北市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支線偶爾相交,無論他們的真實身份為何,於網路中都是只會出一張嘴的鄉民爾爾。創作者對於網路諷刺的意圖非常明顯,可是整體看下來都像是隔靴搔癢。(郝妮爾)
4月
27
2018
在「寫實表演」片段裡碎裂不成文的宛如歌隊的發言,既然能在觀眾席中震盪出些微鼓譟、騷動甚至一片捧腹的漣漪,那麼寫實跟表演、道德與戲謔、現實與虛擬甚至戲裡與戲外的界線之滲透交融也就不證自明。(曾士銘)
4月
24
2018
這些身體成為去脈絡的存在,除了角色關係之外,仿若數位科技的寄生蟲,不帶、亦讀不出多餘訊息。因此,一百分鐘的展演似乎充滿行動,卻也什麼都沒有說,語言的機鋒,冷笑話似乎是最大亮點。(王威智)
4月
17
2018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