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命的共通性:評介2022秋天藝術節《搞砸的那一天》
10月
24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86次瀏覽

文/林宗洧(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

本劇《搞砸的那一天》分為八個段落,分別皆出現了難以辨認的身體(尤其是糊狀、肉塊化的)以及充滿幻想的偶人,大致可以看作是劇作的主要元素。場景是冰冷的,打上了藍色光的手術室,一旁掛著以塑膠袋裝起的器官,以金屬作為搭建場景的骨架,周圍的環境讓肉塊(過去的生命)被放置在手術台上時,創造了一種陌生化的奇妙感受。

物質性(或者是導演鄭嘉音所形容「材質的語言」)對本劇的推進展現了極大的功能性。導演對於戲偶、服裝及布料雕塑的精準調度,讓全劇的敘事不會被框限在文本敘事與聲響樂曲之中。物質性不僅是一種道具的實踐,它也是對於人體消逝的隱喻,便如班雅明在《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中所說:「⋯⋯因為他們就是執意要展現,究竟有誰曾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而且至今仍具有真實性,仍然不願徹底消失於『藝術』當中。」在人體上/中/裡,我們可以看見外在時將對其留下的刻痕,而透過戲偶從中萌生而出,其實正是在創造得以挑戰、叛逆(revolutionize)社會現狀的條件與工具。這是當代偶戲之於其他戲劇更有創造可能性的面向之一。

我們也看見劇情中穿插著對於身體消逝的反思。一方面,女性的自我犧牲傾向(於是要動乳頭手術)、過敏(於是抓下了一串串頭髮)、失眠(於是不斷吃下藥物)都是在討論女性的受苦經驗,身體被「屍解」成難以回復的模樣;而另一方面,新的生命也在死亡中出現,其中一個段落中將嬰兒的出生和肉蠅與蛆的關係平行對照,正是揭露出一種自然主義的,一切生命與思想都誕生於肉體之中的隱喻。當然,在解剖生命的共通性時,我們也不免將身體經驗抽象化了,在肉體被抽離既有的消失脈絡後,我們談論的會不會只剩下一種集體的哀悼,而沒辦法更理解每個個體的選擇。這樣的模糊性的確讓《搞砸的那一天》展現出一種屬於美學的集體感覺,然而,我更期待除了身體之外,這些文本還能夠有什麼有趣的連結。

其中一段,或許是與整體敘事最脫離的段落。兩個男人從纏結的身體團塊,分開變成兩個開著車、具有男子氣概的形象,與汽車作為科技物所代表的現代性產生了辯證關係。當然,我們可以直接歸結成一種對於「人體」改變的關懷,然而,或許我們拉的更遠一點想,汽車、男人,或者科技物的變遷對於女性身體所帶來的壓迫為何?這一些外在的因素如何影響女性認知自己身體的方式?甚至更貼近劇中主軸與場景設定,我們是如何組裝(assemblage)自己的賽博格身體,以及身體之於我們又有什麼重要性?

最後,在劇情、文本之外,我認為讓《搞砸的那一天》增添視角複雜性的元素,還有王榆鈞的現場演唱與個人現身。她跨越了虛(戲偶)與實(手術室),透過聲音呈現出另一個層面的、看待世界的方式,雖然有時歌唱會搶過戲偶表演時的關注,但是,就如同她所唱的:「我的愛人那,能不能留下我的骨頭。」我們也同時建立了本劇的輪廓與共感結構。聲音在本劇中的角色,讓分散的段落多了「人味」可以連成一氣,但仍舊難以彌合裂縫。

《搞砸的那一天》

演出|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
時間|2022/10/15 14:30
地點|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多語交織的日常音景中,理應有著不同語言各自獨特的抑揚頓挫、節奏起伏,呈現豐富而繁雜的聲音想像;可惜高度仰賴聲音敘事的《乘著未知漂流去》,最終也如其語言策略般趨向穩定單一,陷入固定頻率的迴圈。
7月
03
2025
這個提問,既讓華英真正地踏上了娜拉的離家之路,重新組織了讓妍青得以登台的新家庭;卻也讓這部作品從自歷史與性別結合起來的雙重議題中,找到快速又簡便的脫身之道
7月
03
2025
這齣戲,潛在著對戰爭的譴責,因為潛在,所以深刻地內化了戰爭難民的人道關切;然則,進一步呢?如何探究戰爭何以發生?並從民眾的觀點出發,追問戰爭難民流離失所以後,將何去何從?
7月
01
2025
果陀劇場《三個傻瓜》改編自2009年印度寶萊塢經典《三個傻瓜》(3 Idiots),不僅具歷史意義,也面臨極高的轉譯門檻。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透過文化在地化的重組,讓這部挑戰傳統教育體制故事與臺灣當代觀眾產生情感連結,無疑是一大挑戰。
7月
01
2025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