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移在十六條弦上的豐富性格《首席‧璀璨》
6月
05
2019
首席‧璀璨(誠品松菸店、誠品表演廳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52次瀏覽
武文堯(專案評論人)

已邁入第四屆的誠品室內樂節,每年都邀請台灣與各國優秀的四重奏團隊共襄盛舉。近年來,此室內樂節均由Infinite首席四重奏打頭陣,慢慢成為傳統。Infinite首席四重奏由NSO國家交響樂團首席李宜錦、副首席鄧皓敦、中提琴演奏員陳猶白與台師大音樂系教授歐陽伶宜組成,他們之間深厚的情誼與默契,是台灣樂壇中難得一見的優秀四重奏團隊。有趣的是,Infinite四重奏第一、第二小提琴上下半場會交換,也就是說上半場演奏的貝多芬《f小調第十一號弦樂四重奏》〈嚴肅〉(L. v. Beethoven: String Quartet No. 11 in f minor, Op. 95, Serioso)與巴爾托克《第一號弦樂四重奏》(B. Bartok : String Quartet No. 1, Sz. 40)是由鄧皓敦帶領(第一小提琴),下半場的德弗札克《降A大調第十四號弦樂四重奏》(A. Dvorak: String Quartet No. 14 in A flat major, Op. 105)則是由李宜錦任第一小提琴,他們兩位相當不同的音色、性格,讓Infinite首席四重奏彈性高、富有變化。

巴爾托克的六首弦樂四重奏不只是作曲家最為代表性的曲目之一,同時也考驗著演奏的團體默契與程度。以這次演奏的《第一號弦樂四重奏》來說,三個樂章、長達半個多小時的演奏時間中,除了要有細膩的音色外,還有著許多艱澀的技巧必須克服,不間斷的三個樂章,樂念連貫,一氣呵成。Infinite首席四重奏顯然做足了功課,整首樂曲演奏下來,對於合奏上的困難處一一迎刃而解,像是第一樂章開頭、兩部小提琴綿長、悠遠的弦律線條,音色統一、亦步亦趨,其他兩聲部的加入慢慢將音樂填充、發展,音樂緩慢流動,卻有很深層的情緒在醞釀、推展;第三樂章節奏的變化豐富,Infinite首席四重奏自始至終維持著很好的默契,各種速度的轉換、銜接相當流暢,每位團員本身精湛優異的技術不說,合奏起來,細節被相當的強調,一些譜上很小的細節都被整理得相當統一,跳弓、連弓等articulation的設計,讓音樂生動、活潑。據聞Infinite首席四重奏將有計劃的完整演出巴爾托克的六首弦樂四重奏,讓筆者相當期待,藉由攀登這弦樂四重奏的一高峰,定能讓樂團有所成長。

開場演奏的貝多芬《f小調第十一號弦樂四重奏》〈嚴肅〉同樣可以聽到Infinite首席四重奏細膩、漂亮的音色,卻略顯拘束,少了些自由、興奮的火花。第一樂章第一主題的情緒是否能延續下去,並與之後短小的第二主題做出區別,或許可以再更加明顯。不過,慢板樂章則能夠發揮出此四重奏的特質,善於經營迷人、精緻的氛圍,音色細膩、層次多變。鄧皓敦的演奏較為冷靜、節制,也因此讓整首第十一號弦樂四重奏結構清晰、較為客觀冷靜,從第三樂章開頭的附點主題就可看出,與多數激烈、較誇張的詮釋相比,Infinite首席四重奏相對溫和許多。不過在下半場演奏的德弗札克《降A大調第十四號弦樂四重奏》,則明顯有著不同的演奏方向。

李宜錦熱情、明亮的音色,讓Infinite首席四重奏整體的詮釋瞬間激動了起來,德弗札克相當迷人、討好聽眾的旋律,從第一樂章開始便可清楚聽到。簡短的導奏後,第一小提琴率先演奏出有些「頭重腳輕」的第一主題,輕巧的樂句結尾,特別引人注目;在過渡(Transition)段落中,新旋律的出現與轉調,讓音樂燦爛多變。從第二主題的三連音的音型到小結尾(Codetta)的激動躍進,Infinite首席四重奏呈現極高的專注,低音聲部持續的共鳴,為音樂做了良好的支撐,也讓音樂順利推向結尾的高潮。第二樂章著名的詼諧曲段落,跳躍式的動機與抒情的旋律對比充分,尤其中段寬廣、甜美的主題,讓筆者聽得相當舒服。第三樂章抒情的特質本來就是Infinite首席四重奏得心應手的特點,倒是第四樂章舞蹈般的特質被渲染的具有相當的感染力,非常精彩。縱使在這樂章中出現了音準上的小瑕疵,卻絲毫不減整個樂章的熱情,整體來說不失為一次令人興奮的演繹。

筆者認為Infinite首席四重奏本身是一個相當專業、程度非常好的四重奏團隊,他們持續的挑戰自己、自我精進,其精神是相當令人敬佩的,經過多次演出的磨合,一個屬於他們的音色與風格應會慢慢定型。游移在熱情與內斂、外放與節制兩種不同的性格中,綜合這兩種有著明顯差異的性格,在不同的曲目中有所發揮,自然令觀眾期待他們接下來的演出與成長,明年的誠品室內樂節,自然成為了關注的焦點。

《首席‧璀璨》

演出|Infinite首席四重奏
時間|2019/04/28 14:30
地點|誠品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