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自在聽音樂之必要──2024兩廳院夏日爵士《臺味爵醒》
8月
15
2024
2024兩廳院夏日爵士《臺味爵醒》(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張震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82次瀏覽

文 孫秀蕙(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爵士樂是跨界的藝術,結合了西非、加勒比海和歐洲的古典元素。它的表演形式相對自由,不但受到其他音樂類型的啟發,也影響了當代音樂的創作。爵士樂也是包容的藝術,在發展進程中不斷演化,比起一百年前,它現在的面貌又更加多元化了。

正因為它的面貌越來越多元化,入門者不免會有這樣的疑問:爵士樂「應該怎麼聽」?「怎樣才算是聽得懂」?台上演奏爵士樂的人都是專業樂手嗎?什麼時候才應該拍手?

這些問題並沒有固定的答案,而樂迷也不需將爵士樂視為一門複雜的學問。為了讓大眾無拘無束地聽爵士樂,兩廳院在這幾年來的夏日爵士音樂節都會推出「輕鬆自在場」,透過演奏流行曲目來降低聽爵士樂和入場的門檻。家長不但可以帶年幼的小孩(五歲以上)來聽音樂,看表演時發出聲音也是被允許的。當聽到精彩的演奏時,大聲喝采也毫無問題。同時,「輕鬆自在場」也把表演的聲光調整得較為溫和,適合怕大聲或燈光過亮的聽眾。


2024兩廳院夏日爵士《臺味爵醒》(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張震洲)

2024兩廳院夏日爵士「輕鬆自在場」的主題是「臺味爵醒」。簡單地來說,就是以爵士六重奏的編制來重新詮釋臺語歌謠。演奏的樂團由薩克斯風手蘇聖育帶領,一開場以搖擺和放克節奏來演奏〈跳舞時代〉、〈淡水暮色〉和〈滿面春風〉三首歌謠構成的組曲。搖擺和放克都屬於舞曲節奏,對聽眾而言是親近性很高的類型,而從薩克斯風、小號和長號合奏的歌謠主旋律,也可聽出器樂和聲編排的細膩和用心。在樂手獨奏方面,薩克斯風手蘇聖育在〈跳舞時代〉裡吹的是速度快很的咆勃樂,純熟的技巧令人印象深刻。鋼琴手曾增譯在曲子銜接時演奏抒情的即興旋律,協助氣氛轉換,讓整體演奏聽起來更順暢。

爵士六重奏演奏的第二首組曲,是以拉丁節奏來詮釋〈燒肉粽〉和〈港都夜雨〉。〈燒肉粽〉原為歌手郭金發的名曲,描述早期臺灣人貧困的生活,但經改編為拉丁風格的樂曲之後,呈現的是活潑愉快、樂觀正向的風格,同時也給予鼓手林冠良靈活的即興空間。

〈港都夜雨〉的原曲是〈雨的Blues〉,作曲家是小號手楊三郎。1950年時,他曾在基隆接待駐臺美軍的聯誼社擔任樂隊指揮,而冬天的基隆經常雨下個不停,楊三郎心有所感,寫下了這首作品,一開始是有曲無詞,填上歌詞後,改名為〈港都夜雨〉,交給吳晉淮演唱而走紅。為了向楊三郎前輩致敬,小號手鄭文鳳(北京老師)特地進行了一段情感豐沛、擲地有聲的獨奏,蘇聖育迷人的薩克斯風獨奏接續其後,最後以加快速度的演奏作為結束。

接下來,樂團進行了演奏編制的調整;以薩克斯風、鋼琴、貝斯與鼓演奏〈思慕的人〉。這是一首有畫面感的抒情曲,曾增譯再度展現他鋼琴獨奏的實力,美麗的旋律搭配蘇聖育如泣如訴的高音薩克斯風,特別是在曲子演奏的最後,高音薩克斯風好像在唱著「心愛的/緊返來/緊返來阮身邊」,將這首曲子的思念之情表達得十分生動。


2024兩廳院夏日爵士《臺味爵醒》(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張震洲)

演奏〈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的是鋼琴、貝斯和鼓組成的三重奏,它曾是一首家喻戶曉的流行曲,歌詞鼓勵過無數到都市打拼的異鄉遊子:只要願意打開心窗,就可看見五彩春光。這首曲子以劉育嘉感性的低音貝斯拉弓揭開序幕,接下來的重頭戲是曾增譯的鋼琴演奏,可聽到古典音樂對他長段即興的影響,內容精彩、宛如一幅極美的畫,是這場音樂會的聆聽亮點。

至於〈青蚵仔嫂〉,則由薩克斯風、貝斯和鼓組成的三重奏演出。薩克斯風的即興樂句從藍調轉向狂野,甚至發展成自由爵士(Free Jazz)般的曲風。最後六重奏的所有成員回到舞台,以熱鬧的安可曲〈四季紅〉為音樂會畫下句點。

將流行歌當成一種親近聽眾的媒介,帶出爵士演奏的魅力,並且透過聆聽環境的設計,讓大眾可以輕鬆自在地欣賞音樂,《臺味爵醒》算是作得很成功的演出。在「輕鬆自在場」裡平衡「流行」和「藝術」元素,從經典臺語歌謠裡找出可發揮的素材,並作靈活的詮釋和延伸,最大功臣應該是負責編曲的謝智揚、鄧亦峻和蘇聖育,而六重奏的演奏成果,同樣值得肯定。

《臺味爵醒》

演出|薩克斯風、長笛:蘇聖育、鋼琴:曾增譯、爵士鼓:林冠良、長號:王于維、小號:鄭文鳳、低音貝斯:劉育嘉
時間|2024/08/10 14:30
地點|國家兩廳院演奏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