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為四大中國古代章回小說之一,結合中華地區代代相傳之神話傳說、民間信仰及鄉野故事而成,自成書以來在華人世界甚為流傳,改編成戲曲、舞台劇及電視電影不盡其數,因此即使觀眾未曾讀完全書,對於劇情及人物架構亦不會感到陌生。本次作品選擇自唐三藏一行人完成取經任務後開展,在承接既有的背景設定下重新塑造角色性格,衝擊傳統價值觀並給予觀眾新的故事意涵。文宣中節目單拉頁的設計,讓讀者像真實拿著經書般翻閱,在復古風格畫法下,人物有著趣味的姿態,跳出逗趣活潑的意象,別具巧思的平面設計緊扣著本戲顛覆傳統的主題。
本戲主要人物的形象更動是一大焦點,多處翻轉角色設定是為呼應現有的社會現象或人民心態,但理念過於龐大而如蜻蜓點水,角色思考過於直線,無法讓觀眾於本戲產生完全認同。孫悟空(林曉函飾)的神通廣大在劇中全然否定,選擇讓角色由心去認識自己,並肯定自己的能力,唯演員若能再多保有猴性的靈活肢體,會更凸顯古靈精怪之感。豬八戒(王宏元飾)一反顢頇樣態,特別著墨於對翠蘭(苗廣雅飾)的感情,而成為深情動人的男子。沙悟淨(張家禎飾)在原著中不具明顯過人之處,此次改編不但戲份比例加重,凸顯角色運籌帷幄的精明,武打場面之肢體動作力道充足且動作流暢,可為本戲一大亮點。
在傳統的《西遊記》中,神佛與人類間的關係有如天地般遙遠的距離,而本戲重新編寫下的觀世音(張棉綿飾),加入許多「人」的性格,像是古希臘眾神般帶有明顯喜怒愛恨,顛覆以往莊嚴姿態,更顯活潑有趣,如此改編下的唐三藏(蔡嘉茵飾),亦從莊重的出家人性格,調整而成調皮且歡快的個性。眾綠葉角色讓本戲增添許多新意,尤其老龜(楊棟清飾)之角色新穎而值得發展,人物氣質特殊帶有喜感,唯諾、偶像崇拜及相信小故事的形象鮮明,像是從市井小民的視角看待其他人物,然於整齣劇中無法充分發揮顯得寓意不足,實為可惜。
上舞臺簡約的設計三角形層層堆疊如山,帶出高低之感,下舞台上置有九塊木墊,隨著場景變換調動,讓一景之中呈現多樣的組合空間。影像設計於本戲格外令人矚目,毛筆書寫下的開場概述及章回目次,營造出閱讀古書的氛圍,以即時攝影的方式讓影像與舞台同時並行演出,使西遊的奇幻感躍然於舞台之間,其他如背景動畫,隨著經書的念誦轉為扭曲並產生幻覺般視覺感,與電音舞曲般的結合,效果十足。唯許多影像動畫與真人動作並無連接緊密而有些許時差,頗為可惜。其中眾人合體對抗觀世音之橋段,投影之即時畫面中可見氣場波動之動畫,趣味十足,然而卻無兼顧舞台上的畫面處理,使得台上演員略顯尷尬與詭異,畢竟舞台劇並非影像演出,觀眾一眼即視仍是實體景致,若是能再多注意舞台上的流動與調整動作設計,此一效果會更加引人入勝。
本戲大量翻轉神話,說理概念頗多,然而深度稍嫌不足,直述的台詞近乎說教。然而,不少橋段提供觀眾不同的思考方向,讓觀眾能以新的角度看待舊有的思想,例如,經書讓世人看見幻象,使人認為相信經書就能達到美好的未來,然目標過程的苦痛與悲哀卻是隻字不提,雖然提供某種「指引」,卻像是盲目的崇拜,經書不斷告訴民眾何謂「做自己」,但合乎標準下的自己卻根本不像自己。尾聲三藏法師由心出發完成經書後,拍攝畫面中的觀眾席卻是空盪一片,由此呼應著佛法中「透徹真理」而「萬物皆空」,頗具哲理的結尾,令人玩味。
《西遊演義》
演出|仁信合作社劇團
時間|2016/07/03 14:30
地點|台北市水源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