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時空的方向迷失《本事》
4月
07
2016
本事(鐵支路邊創作體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54次瀏覽
黃明德(策展人)

《本事》的創作發想取材於戰後初期的「四六事件」,將視為白色恐怖起點的悲劇加以改編,進而轉化成現代荒謬喜劇。從演出節目單來看,有一半的篇幅談論「四六事件」對台灣的影響,足以見其編導探究本土歷史文化之眼界。然而,這樣的認知似乎沒有與戲劇上的安排相互輝映,以致於使人感受不到其份量。結合宣傳的報導來看,產生了頭重腳輕的失衡狀態。

故事的衝突點來自於多次無法過關的劇本審核。編劇小西屢屢遭受來自審查官的打壓,要求抹去其自身任意揮灑色彩的自由。無論是過去的政治事件,抑或是現今的社會環境,人人或多或少都能體會同樣的不自由,因此,事件的著眼點確實有著值得發展與討論的空間。然而,在戲劇的呈現上,光有著眼點是不足的,如何透過劇場元素來放大或加深編導的觀點和觀眾的共鳴,實則需要各方的到位與整合。

在表現手法上,可以從宣傳中屢屢出現的「荒謬」與「喜劇」來探討。此齣戲誇張的肢體動作和偶有爆點的詞句,如編劇小西情緒迸發時類似爆橘的舉動,「異次元」等時下流行話語,在某些時刻的確達到了娛樂觀眾的效果。可惜的是,「笑果」並非依著劇情自然而然的生成,反而像是強行扣上的「開關」,讓人在捧腹之後,找尋不到與劇情深刻連結的情感,也弱化了劇情本身所要探討的價值觀。筆者不禁要問,褪去「荒謬」的外衣,讓觀眾發笑之後,編導的訴求究竟為何?

回到劇情與表演本身,在來回數次的劇本審核中,在劇團臥底的情報處處長與眾人的關係也漸漸明朗化。到了節目下半場,誇張的表演手法瞬間收束成寫實氛圍,讓觀眾從而得知處長珮萱在劇中成為雙面人的主因,也讓眾位角色的不得已浮現出來。原本應是動人的橋段,卻因刻劃篇幅過短,在觀眾調適好之前便已匆匆結束,使得劇中人物的心情變化未能完全,不僅讓演員的情緒轉折上顯得生硬,也留下了角色刻畫上單一刻板的印象。當故事沒有統一的表現手法及清楚的劇情脈絡作為支撐,無疑輕了整個事件。而這份輕,在無聲無息地鑽入觀眾內心之前,卻又已被滿溢的音樂給沖散,以至於無法構成份量,殊為可惜。如何精準拿捏劇場元素,留下令人得以喘息與思考的空間,也成了此次作品需要再次琢磨的重點之一。

鐵支路邊創作體長年在台南深耕,已從不同角度與表現手法上進行本土題材的探究,此份堅持與眼界實屬難得。若以此次以過去的事件為借鏡,架設非現代近未來的平行時空【1】,目的性應為跳出時間、地域的框架和限制,讓各種背景與不同階段年齡層的觀眾能取得最大的共鳴。在此次實驗的基礎與成果上,筆者期待日後鐵支路邊創作體的繼續發展。

註釋

1. 出自TraNews:http://tw.tranews.com/Show/Style1/News/c1_News.asp?SItemId=0271030&ProgramNo=A000001000003&SubjectNo=3293388

《本事》

演出|鐵支路邊創作體
時間|2016/03/05 19:30
地點|台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整齣戲在呈現關乎「創作是否應當政治正確?」的敏感議題時,能超越故事只有單一面向或寫實手法的述說方式。藉著混搭風,讓故事在寫實、寓言與神話間,以及在現在、歷史與未來間,巧妙地交會。(羅家玉)
3月
24
2016
是否因為親子取向的關係,刻意地把這齣戲變得有些平面化。這一點確實可惜了這個創作影響程度,變得些許的薄弱,沒有後續的衝擊力,變得像似成人版的童書一樣。 (李承曄)
3月
11
2016
在此演出中,對於如暗流潛伏的歷史氣氛與權力操弄略被笑鬧包覆住了,未見人物心理轉折更深的著墨,而台詞呈現官話與廢話的藝術,然在語言反覆的「上下交相賊」中,以及場中強烈的音樂裡,卻覺思考逐漸模糊。 (陳元棠)
3月
10
2016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