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時空的方向迷失《本事》
4月
07
2016
本事(鐵支路邊創作體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48次瀏覽
黃明德(策展人)

《本事》的創作發想取材於戰後初期的「四六事件」,將視為白色恐怖起點的悲劇加以改編,進而轉化成現代荒謬喜劇。從演出節目單來看,有一半的篇幅談論「四六事件」對台灣的影響,足以見其編導探究本土歷史文化之眼界。然而,這樣的認知似乎沒有與戲劇上的安排相互輝映,以致於使人感受不到其份量。結合宣傳的報導來看,產生了頭重腳輕的失衡狀態。

故事的衝突點來自於多次無法過關的劇本審核。編劇小西屢屢遭受來自審查官的打壓,要求抹去其自身任意揮灑色彩的自由。無論是過去的政治事件,抑或是現今的社會環境,人人或多或少都能體會同樣的不自由,因此,事件的著眼點確實有著值得發展與討論的空間。然而,在戲劇的呈現上,光有著眼點是不足的,如何透過劇場元素來放大或加深編導的觀點和觀眾的共鳴,實則需要各方的到位與整合。

在表現手法上,可以從宣傳中屢屢出現的「荒謬」與「喜劇」來探討。此齣戲誇張的肢體動作和偶有爆點的詞句,如編劇小西情緒迸發時類似爆橘的舉動,「異次元」等時下流行話語,在某些時刻的確達到了娛樂觀眾的效果。可惜的是,「笑果」並非依著劇情自然而然的生成,反而像是強行扣上的「開關」,讓人在捧腹之後,找尋不到與劇情深刻連結的情感,也弱化了劇情本身所要探討的價值觀。筆者不禁要問,褪去「荒謬」的外衣,讓觀眾發笑之後,編導的訴求究竟為何?

回到劇情與表演本身,在來回數次的劇本審核中,在劇團臥底的情報處處長與眾人的關係也漸漸明朗化。到了節目下半場,誇張的表演手法瞬間收束成寫實氛圍,讓觀眾從而得知處長珮萱在劇中成為雙面人的主因,也讓眾位角色的不得已浮現出來。原本應是動人的橋段,卻因刻劃篇幅過短,在觀眾調適好之前便已匆匆結束,使得劇中人物的心情變化未能完全,不僅讓演員的情緒轉折上顯得生硬,也留下了角色刻畫上單一刻板的印象。當故事沒有統一的表現手法及清楚的劇情脈絡作為支撐,無疑輕了整個事件。而這份輕,在無聲無息地鑽入觀眾內心之前,卻又已被滿溢的音樂給沖散,以至於無法構成份量,殊為可惜。如何精準拿捏劇場元素,留下令人得以喘息與思考的空間,也成了此次作品需要再次琢磨的重點之一。

鐵支路邊創作體長年在台南深耕,已從不同角度與表現手法上進行本土題材的探究,此份堅持與眼界實屬難得。若以此次以過去的事件為借鏡,架設非現代近未來的平行時空【1】,目的性應為跳出時間、地域的框架和限制,讓各種背景與不同階段年齡層的觀眾能取得最大的共鳴。在此次實驗的基礎與成果上,筆者期待日後鐵支路邊創作體的繼續發展。

註釋

1. 出自TraNews:http://tw.tranews.com/Show/Style1/News/c1_News.asp?SItemId=0271030&ProgramNo=A000001000003&SubjectNo=3293388

《本事》

演出|鐵支路邊創作體
時間|2016/03/05 19:30
地點|台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整齣戲在呈現關乎「創作是否應當政治正確?」的敏感議題時,能超越故事只有單一面向或寫實手法的述說方式。藉著混搭風,讓故事在寫實、寓言與神話間,以及在現在、歷史與未來間,巧妙地交會。(羅家玉)
3月
24
2016
是否因為親子取向的關係,刻意地把這齣戲變得有些平面化。這一點確實可惜了這個創作影響程度,變得些許的薄弱,沒有後續的衝擊力,變得像似成人版的童書一樣。 (李承曄)
3月
11
2016
在此演出中,對於如暗流潛伏的歷史氣氛與權力操弄略被笑鬧包覆住了,未見人物心理轉折更深的著墨,而台詞呈現官話與廢話的藝術,然在語言反覆的「上下交相賊」中,以及場中強烈的音樂裡,卻覺思考逐漸模糊。 (陳元棠)
3月
10
2016
戲劇裡面有它自身的行動可能、實踐想像的美學空間,甚至引我們進一步擴展對於這個世界的思想。可惜的是,《噤。濤聲》 跨島計畫放掉了一次「跨」的契機。
10月
03
2025
簡言之,即使相關細節已被檢驗紀錄,無論政治人物如何宣示「這是我們共同的歷史」,左右、統獨、分合的不同立場,仍然影響了民眾對誰是「我們」、有無「共同」、「歷史真實」的思考
10月
01
2025
《噤。濤聲》中,演員的表演細膩深刻,直搗人心。然而,語言的高度詩化,讓我僅能沉浸在角色的狀態和整體的氛圍,對於其中所指涉的真實歷史事件,則難以辨認出具體細節,進而拼湊出全貌。
10月
01
2025
這部作品不僅對「器官買賣」有所批判,更指向現代社會裡「人被工具化」的現實狀態:在我們每天經歷的日常中,我們究竟擁有多少真正的選擇?
9月
30
2025
必須承認,群體確實共享某些社會性與制度性的排除處境,但劇作將新住民、新二代與移工的創傷經驗一次性並置,雖具野心,卻模糊了三者在身分上的眾多差異:婚姻移民、跨國婚姻家庭子女與勞動移工本就屬於不同脈絡,更遑論不同來源國之間的內部差異。
9月
26
2025
《一個公務員的意外死亡》最可貴之處,在於它把制度批判落在人身上。它不是抽象的權力結構圖譜,而是一張張被擠壓到極限的面孔。筆者認為,布萊希特式的間離手法讓我們不至於陷於同情的淚水,而是被迫帶著清醒去思考行動
9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