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們的女配角《愛情放映中2:我是女主角》
10月
18
2011
我是女主角(林韶安 攝)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11次瀏覽
紀慧玲

故事是這樣展開的:某人懷了孕,開始尋找可以(願意)成為孩子父親的前男友們,這五個男生/男人,各有各的生命樣態,如此不同,卻都(曾經)被女主角遇上了。故事最後我們並不清楚女主角到底真懷了孕或者拿掉孩子或者失神車禍身亡或者養大了孩子已然若干年過去了,這些可能線索與尋覓「養父」(生父)的過程一樣迷離,卻又理所當然,因為,一切俱在編劇掌控之中,調度情節只為敷演飲食男女的世俗面相。這一幕幕「交手」過程就像閱讀報章浮世繪版情傷文章,你的、我的、他的、她的,說起愛情,文字裡交纏的是誰比誰更痛徹心扉,更能劃進靈魂深度成為一次愛的領悟或昇華。

於是,在120分鐘綿延的敘事後,編劇讓我們聽到了女主角叩問自身:我是誰?我想要什麼?這個昇華的意旨的確是文青熱中與嚮往的,然而,翻閱前面的卷軸我們卻也不禁要問:虛華人生,盡是浮光掠影,何來如此沈重呼聲,何來生命的哀傷?更加上突如其來的母親早逝作為嚮往家庭圓滿與母親角色的轉喻,並作為全劇結束點,劇情(如果有的話,懷孕這件事也僅僅是串連的引子而已)收煞得如同急轉彎,一切真的太理所當然。

然而,為了編織這部《愛情放映中2:我是女主角》的女人情場大經歷,導演、舞台、燈光、演員還是絞盡腦汁安排了一場又一場畫面調度。以文山劇場的空間運用來看,大概是舞台隱喻使用得最好的一次:透過燈光變化與結構拆組,背景可以時而是醫院、公寓、酒吧、街景、賣場,時而是抽象心語投射;演員被安排有時背著觀眾演戲,有時推進舞台前沿,有時踱著步子原地前進,有時進入回憶、獨白,倏忽又跳回現實;五名男演員個個丰姿綽約,分身有術,載歌載舞,極盡表演能事;女主角與男人們的互動安排了細節,比如吧台下的勾腳、教會裡的閉目告解、對著痛哭的失婚男人的斥聲、賣場裡苦苦哀求復合的男聲「我盡力了」……,這些細節讓男女交往情態鮮活了起來。

正因為男人們的形象是如此鮮明:一個小阿飛,長大後成為信徒(傅德揚飾);一個籃球校隊,長大後成了房屋仲介(邱俊儒飾);一個壞男人,可能是孩子的父親(張耀仁飾);一個生活毫無變化呆板的男人(戴旻學飾);一個Gay(是的,總是會碰上一個『男』朋友,周詠軒飾),如此「多元」的男人們,讓「女主角」硬生生就成了「配角」。不僅因為難以想像女主角如何能有這麼多采多姿的閱歷,更因為表演的篇幅與主述話語被男人主導,以致於,即使有著伶俐轉換表演能力的女主角謝盈萱,幾乎不下場,娉婷身影完全吸睛,卻依然難以創立人物形象。而集中描述她在職場的一幕,更難堪地形同辦公室性騷擾現形記,加上男人們反串女人極盡「丑」態的段落、「慘遭」高中生奚落的段落……這樣的女人,幾乎喪失自主權與意識,角色平板,美麗而蒼白,也就只能是配角了。

唯有的信心是,《我是女主角》讓人相信你/我也可以是女主角。因為某些格言的提點,因為情節可供替換,因為一女五男如此光鮮亮麗悅色怡目……對照劇場外的花花世界,你真的會相信:我(痛徹心扉)的愛情故事,勝過女主角。

《愛情放映中2:我是女主角》

演出|好劇團
時間|2011/10/14 19:30
地點|台北市文山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故事將外省老兵、孤兒、移工、計程車司機,以及酒店勞動者及其子女等邊緣群體的經歷編織在一起,提供了想像或提問多重生命樣態的視角。然而,戲中戲的結構難以迴避的問題是:是誰擁有決定「家」的權力?諷刺的是,答案不是源自於角色們的實踐,而是戲中戲如機械降神般的編劇。
10月
14
2025
總結來講,規齣戲上值得思考的部分,毋是無國籍移工囡仔的困境有偌艱難,顛倒是無仝創作者/團體怎樣展現怹家己討論議題的角度。《囡仔,哪會看bē著你?》佇頭前的部分已經共這个層次的討論帶予逐家,可惜後壁的部分煞改做目前弱勢題材戲劇定定使用的手路
10月
14
2025
戲劇裡面有它自身的行動可能、實踐想像的美學空間,甚至引我們進一步擴展對於這個世界的思想。可惜的是,《噤。濤聲》 跨島計畫放掉了一次「跨」的契機。
10月
03
2025
簡言之,即使相關細節已被檢驗紀錄,無論政治人物如何宣示「這是我們共同的歷史」,左右、統獨、分合的不同立場,仍然影響了民眾對誰是「我們」、有無「共同」、「歷史真實」的思考
10月
01
2025
《噤。濤聲》中,演員的表演細膩深刻,直搗人心。然而,語言的高度詩化,讓我僅能沉浸在角色的狀態和整體的氛圍,對於其中所指涉的真實歷史事件,則難以辨認出具體細節,進而拼湊出全貌。
10月
01
2025
這部作品不僅對「器官買賣」有所批判,更指向現代社會裡「人被工具化」的現實狀態:在我們每天經歷的日常中,我們究竟擁有多少真正的選擇?
9月
30
2025
必須承認,群體確實共享某些社會性與制度性的排除處境,但劇作將新住民、新二代與移工的創傷經驗一次性並置,雖具野心,卻模糊了三者在身分上的眾多差異:婚姻移民、跨國婚姻家庭子女與勞動移工本就屬於不同脈絡,更遑論不同來源國之間的內部差異。
9月
26
2025
《一個公務員的意外死亡》最可貴之處,在於它把制度批判落在人身上。它不是抽象的權力結構圖譜,而是一張張被擠壓到極限的面孔。筆者認為,布萊希特式的間離手法讓我們不至於陷於同情的淚水,而是被迫帶著清醒去思考行動
9月
25
2025
在多重尺度與維度的探索之中,她的身體如同一道不合時宜的縫隙,擾動了原本被數位粒子維繫的感官秩序。然而這縫隙隨即被填平,她又迅速地消融,回歸於粒子的均質之中。於是問題不僅是「舞者在何處」,而更是「舞者是什麼」。
9月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