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文創,台灣印象吃到飽《台灣新藝象,美麗寶島夜》
10月
25
2012
台灣新藝象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17次瀏覽
張惟翔

「北京有老舍茶館,雲南有大里印象,台北有南港101文創會館」!從南港101的介紹裡不難看出經營者的企圖心,而整場兩小時的演出亦可感受到製作人、編導在串聯台灣在地各種既有表演的巧思與用心。《台灣新藝象,美麗寶島夜》整場演出包含四大區塊:舞神將、南港大夜市、舞力全開及原舞曲。

就整場戲來看,所有表演者可以算得上是各領域中的精英(舞蹈、特技、戲劇、藝陣、京劇、擊鼓與模仿),每個子節目也都具有單獨演出的水準。開場時左右舞台上方一男一女巨型鑼鼓表演有種開天闢地、混沌初開的感覺,但過於冗長使得效果打了折扣。開始的〈舞神將〉即便有時只有一位神將在舞台上,仍然可以有鎮住全場的氣勢,足以看出該演員在舞台上的能量很高,而這若非經過長年舞台訓練是很難做到的。〈舞神將〉包括了八家將及官將首的演出,眾神將的活動範圍遍佈整個劇場,將神秘、肅殺的氣氛掌握得相當好,陣頭中的部分演出如locking、breaking卻顯得突兀、凌亂,雖然將多勢眾且服裝華麗,但氣勢上卻不如一位神將在舞台上那般震懾人心,有時候新元素若安排不妥,效果及內涵上反而不及傳統形式強大。整個節目的高潮在於眾神將在舞台上凌空飛旋,視覺效果很棒,也夠噱頭!光是這個橋段,幕後至少就要有六位拉鋼絲的staff通力合作且精準配合,不免讓人看到太陽劇團的身影。

檳榔西施、小吃、攤販、花車女郎等交織出來的〈南港大夜市〉可以算是整場表演裡面馬戲成分最高的,而帽子攤販的橋段也成為本段演出的亮點。丟草帽的演出不乏多見,但以西式詼諧及成功的舞台遊戲方式演出在台灣寥寥可數,尤其特技演員能在流暢技術之外還能與主持人、觀眾進行活潑互動的更屬難得。珍珠奶茶以類STOMP方式敲擊演出不失創意但蜻蜓點水,顯得單薄。從道士的水晶球、帽販的丟帽我們開始為台灣雜技科班出身的演員擔憂。擔憂的不是技術,而是觀眾的接受度,動作難度與雜技基本功在舞台上是否如此絕對?必須深思。

街舞向來是街頭文化的一部分,台灣亦逐漸跟上國際的腳步。要說街舞是台灣青年的文化,不如說是世界的潮流。從黑角的崛起我們可以看到台灣街舞的日益壯大,但要說在地文化卻顯得牽強。Michael Jackson 出現在《台灣新藝象,美麗寶島夜》的演出中讓我非常詫異!詫異的除了華麗奇幻的炫目效果外,更多的是:這與台灣文化有何關聯?不諱言內容中的黑暗光影表現手法有如神來之筆,可看性高,但若要將其牽扯上台灣文化則沒道理,頂多只能說該節目在展現編導創意及台灣LED研發成果上具有一定水準。要說推廣台灣文創,我個人則很難認同。

原住民文化向來是遊客最好奇、嚮往的部分,亦是最能代表台灣的藝文表演之一。〈原舞曲〉除了將阿美族傳統舞蹈、戰舞做精彩呈現外,更加入了特技綢吊的呈現,而開始的賽德克族獨唱巧妙地搭上了電影的順風車,讓遊客與在地人都能有一種熟悉的感覺:「這就是野蠻的驕傲啊」!雖然唱者歌聲美妙,但若身材再魁武一些則更能展現戰士的power!

原住民到底有幾族姑且不管,也沒有觀眾想管,有效果最重要!雖然男女綢吊相當精采,但出現得很唐突。原住民族有很多傳奇故事,若能將其融會貫通,帶給觀眾的不是切割過的片段表演而是一個完整「故事」,將更能深得人心,也才能讓觀眾在觀演後帶走更深刻、具體並附有美感的「原住民印象」,以達到推廣、發揚原民文化的目的。無論如何,〈原舞曲〉最後與觀眾大跳舞蹈的場景仍傳遞了原住民同胞樂天知命、親切和善的訊息。

平心而論,這次的觀演感受還是讓我耳目一新,尤其在外國藝文表演充斥的現在,我很樂見有這麼多在地藝術家能齊聚一堂,為台灣文創奉獻心力。無論現場氛圍、舞台燈光、音響、節目製作等,再再值得大家一同前來參與。我想南港101讓觀光客在來台瞎拚之外,提供了另一個「文化體驗吃到飽」的另類選擇,而這次的演出團隊在跨界結合的表演形態上又進了一步,繼續努力,相信絕對有潛力成為台灣的太陽 !而南港101成為台灣文化新據點的目標,亦在不遠處!

《台灣新藝象,美麗寶島夜》

演出|秀卡司娛樂
時間|101/10/14 20:00
地點|南港101文創會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本劇將散文當作抒情的媒介,也就是作為表達個體情感及傳達概念的工具,同時低限度處理言說主體(角色)的特殊性,讓語言成為真空的、沒有物質基礎的抽象概念堆疊,看似觸及許多議題,實則遮蔽了特定話語及其意識形態。
9月
18
2025
新作《天亮前的愛情故事》,雖然對題材的處理與表演形式的選擇,稍嫌保守,但製作規模與演出品質都有不錯水準,仍值得肯定。另一方面,我也期許這群年輕創作者,未來對創作能有更基進的思考:對生命課題與人我關係的探討,不止於個人情感層次,而能有更具政治性、社會性的辯證。
9月
10
2025
這場演出延續了這股真摯力量,從創作到呈現,從身體實踐到語言敘說,都回應著當代的核心提問:在深偽技術能模擬一切的時代,如何確立一個真實的「我」?答案或許就在這群青少年身上。他們不完美,卻誠實;並不無瑕,卻令人信服。
9月
01
2025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