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文創,台灣印象吃到飽《台灣新藝象,美麗寶島夜》
10月
25
2012
台灣新藝象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59次瀏覽
張惟翔

「北京有老舍茶館,雲南有大里印象,台北有南港101文創會館」!從南港101的介紹裡不難看出經營者的企圖心,而整場兩小時的演出亦可感受到製作人、編導在串聯台灣在地各種既有表演的巧思與用心。《台灣新藝象,美麗寶島夜》整場演出包含四大區塊:舞神將、南港大夜市、舞力全開及原舞曲。

就整場戲來看,所有表演者可以算得上是各領域中的精英(舞蹈、特技、戲劇、藝陣、京劇、擊鼓與模仿),每個子節目也都具有單獨演出的水準。開場時左右舞台上方一男一女巨型鑼鼓表演有種開天闢地、混沌初開的感覺,但過於冗長使得效果打了折扣。開始的〈舞神將〉即便有時只有一位神將在舞台上,仍然可以有鎮住全場的氣勢,足以看出該演員在舞台上的能量很高,而這若非經過長年舞台訓練是很難做到的。〈舞神將〉包括了八家將及官將首的演出,眾神將的活動範圍遍佈整個劇場,將神秘、肅殺的氣氛掌握得相當好,陣頭中的部分演出如locking、breaking卻顯得突兀、凌亂,雖然將多勢眾且服裝華麗,但氣勢上卻不如一位神將在舞台上那般震懾人心,有時候新元素若安排不妥,效果及內涵上反而不及傳統形式強大。整個節目的高潮在於眾神將在舞台上凌空飛旋,視覺效果很棒,也夠噱頭!光是這個橋段,幕後至少就要有六位拉鋼絲的staff通力合作且精準配合,不免讓人看到太陽劇團的身影。

檳榔西施、小吃、攤販、花車女郎等交織出來的〈南港大夜市〉可以算是整場表演裡面馬戲成分最高的,而帽子攤販的橋段也成為本段演出的亮點。丟草帽的演出不乏多見,但以西式詼諧及成功的舞台遊戲方式演出在台灣寥寥可數,尤其特技演員能在流暢技術之外還能與主持人、觀眾進行活潑互動的更屬難得。珍珠奶茶以類STOMP方式敲擊演出不失創意但蜻蜓點水,顯得單薄。從道士的水晶球、帽販的丟帽我們開始為台灣雜技科班出身的演員擔憂。擔憂的不是技術,而是觀眾的接受度,動作難度與雜技基本功在舞台上是否如此絕對?必須深思。

街舞向來是街頭文化的一部分,台灣亦逐漸跟上國際的腳步。要說街舞是台灣青年的文化,不如說是世界的潮流。從黑角的崛起我們可以看到台灣街舞的日益壯大,但要說在地文化卻顯得牽強。Michael Jackson 出現在《台灣新藝象,美麗寶島夜》的演出中讓我非常詫異!詫異的除了華麗奇幻的炫目效果外,更多的是:這與台灣文化有何關聯?不諱言內容中的黑暗光影表現手法有如神來之筆,可看性高,但若要將其牽扯上台灣文化則沒道理,頂多只能說該節目在展現編導創意及台灣LED研發成果上具有一定水準。要說推廣台灣文創,我個人則很難認同。

原住民文化向來是遊客最好奇、嚮往的部分,亦是最能代表台灣的藝文表演之一。〈原舞曲〉除了將阿美族傳統舞蹈、戰舞做精彩呈現外,更加入了特技綢吊的呈現,而開始的賽德克族獨唱巧妙地搭上了電影的順風車,讓遊客與在地人都能有一種熟悉的感覺:「這就是野蠻的驕傲啊」!雖然唱者歌聲美妙,但若身材再魁武一些則更能展現戰士的power!

原住民到底有幾族姑且不管,也沒有觀眾想管,有效果最重要!雖然男女綢吊相當精采,但出現得很唐突。原住民族有很多傳奇故事,若能將其融會貫通,帶給觀眾的不是切割過的片段表演而是一個完整「故事」,將更能深得人心,也才能讓觀眾在觀演後帶走更深刻、具體並附有美感的「原住民印象」,以達到推廣、發揚原民文化的目的。無論如何,〈原舞曲〉最後與觀眾大跳舞蹈的場景仍傳遞了原住民同胞樂天知命、親切和善的訊息。

平心而論,這次的觀演感受還是讓我耳目一新,尤其在外國藝文表演充斥的現在,我很樂見有這麼多在地藝術家能齊聚一堂,為台灣文創奉獻心力。無論現場氛圍、舞台燈光、音響、節目製作等,再再值得大家一同前來參與。我想南港101讓觀光客在來台瞎拚之外,提供了另一個「文化體驗吃到飽」的另類選擇,而這次的演出團隊在跨界結合的表演形態上又進了一步,繼續努力,相信絕對有潛力成為台灣的太陽 !而南港101成為台灣文化新據點的目標,亦在不遠處!

《台灣新藝象,美麗寶島夜》

演出|秀卡司娛樂
時間|101/10/14 20:00
地點|南港101文創會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多語交織的日常音景中,理應有著不同語言各自獨特的抑揚頓挫、節奏起伏,呈現豐富而繁雜的聲音想像;可惜高度仰賴聲音敘事的《乘著未知漂流去》,最終也如其語言策略般趨向穩定單一,陷入固定頻率的迴圈。
7月
03
2025
這個提問,既讓華英真正地踏上了娜拉的離家之路,重新組織了讓妍青得以登台的新家庭;卻也讓這部作品從自歷史與性別結合起來的雙重議題中,找到快速又簡便的脫身之道
7月
03
2025
這齣戲,潛在著對戰爭的譴責,因為潛在,所以深刻地內化了戰爭難民的人道關切;然則,進一步呢?如何探究戰爭何以發生?並從民眾的觀點出發,追問戰爭難民流離失所以後,將何去何從?
7月
01
2025
果陀劇場《三個傻瓜》改編自2009年印度寶萊塢經典《三個傻瓜》(3 Idiots),不僅具歷史意義,也面臨極高的轉譯門檻。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透過文化在地化的重組,讓這部挑戰傳統教育體制故事與臺灣當代觀眾產生情感連結,無疑是一大挑戰。
7月
01
2025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