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權、去污名與療癒劇場《生命中的禮物-預約真實》
12月
03
2018
生命中的禮物-預約真實(OD表演工作室提供/攝影Lori Lee)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18次瀏覽
羅倩(專案評論人)

「在世界之樹的隱沒之處,是真實與想像的邊界。

其上生活的人有光,曾聽聞黑暗,

其下生活的人在暗處,曾想見光明。」(演出文宣)

「生命中的禮物」一開始是源於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委託OD表演工作室,帶領精神疾病康復者參與的戲劇應用計畫,已連續演出三年。2016年《生命中的禮物—精神康復者戲劇團體成果發表》與2017年《生命中的禮物—交易時刻》皆為索票演出。今年首次售票,不過觀眾其實是透過看演出做公益,票錢等於回饋給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的捐款。OD表演工作室想做的,是希望透過一系列劇場遊戲、創作和演出「促進精神康復者社會參與和去汙名的行動」。【1】

《生命中的禮物—預約真實》以說書人的寓言體「世界之初的大樹」開場,用舞蹈串場作為說書人口中寓言世界的變遷。在這之間結合好幾段康復者的故事:破碎家庭中的智能障礙者;靠抄寫經文對抗內在教唆之音的麵包師;堅持聽到菩薩聲音召喚的要去西方取經的女友;因後天環境長滿寄生蟲卻持續努力活著的樹。在眾多真實的生命故事中包裹著世界之初的寓言體,兩者卻沒有違和之感。

塑膠管組成的大樹裝置在二樓角落,成為樓上(光明世界)與樓下(黑暗世界)兩種不同世界的空間感。透過寓言體,在同一個空間騰出想像的位置來呈現康復者另一端精神狀態的世界。在這個人類共同棲居的大樹下,有洪水有饑荒有爭吵也有人離散。而在樹下生活的人(眾人),可能因為某些原因掉落到黑暗的樹洞下生活,被剝除聽與看的能力,隱沒到陰暗不可見之處。恰恰比喻了社會對於異己的排斥與隔離。

透過團體成員展演這些真實的生命故事,一起感受痛苦感受歡笑,為表演者在舞台上展現純粹的美而感到動容。《生命中的禮物—預約真實》從應用劇場出發,感覺卻與一般劇場演出沒有什麼差別,故事對白與演出搭配得極好。

尤其在所有工作成員(OD的夥伴、康復之友協會成員)與團體成員(台上的表演者)齊唱《活得像條狗》的狀態下,這首表達承受如此精神壓力與痛苦的歌詞,從生病、住院、關禁閉的精神狀態裡頭重新肯認自己,接受自己並唱出心頭的坦然。不分你我,正常與不正常,眾人只是用歌舞精神歡樂的唱著。一股真誠在劇場中劇烈跳動著,渲染力強大。

上半場由OD表演工作室帶團體成員一起演出《生命中的禮物—預約真實》。下半場則是由異常精彩劇團帶來一人一故事劇場(Playback Theatre),邀請觀眾對上半場演出作分享回饋,劇團再以一人一故事手法演出觀眾的感受。那天聽著許多觀眾分享當下的心情:

「我是同志,我一直努力表現得很好,我想結婚。但公投結果,讓原本支持我的家人都很難過,我也是。」

「老師對身心障礙者——我的學姊的差別待遇,讓我很難受。」

「對於公投是否同意與不同意的恐慌。很多人的爸媽可能真的活在完全不認識同志的世界。一群人如何同理另一群人,公投結束後只是開始。只看到顏色,沒有看到內容。我還在搖擺,但是我很堅定。」

「面對婚姻的憧憬,是要繼續積極找尋對象踏入婚姻,還是不婚主義也很好,如何處理自我內心的拉扯。」

「四處維修儀器的菜鳥職員,在公司如何面對前輩出走成立新公司的壓力。」

「高中好朋友上大學交到了很爛的男友被惡劣的分手,靠酒精與藥物度日。重度憂鬱症與思覺失調。我很心痛,什麼是愛?我對她的友誼之愛難道就不是愛?」

在九合一選舉與十大公投隔日,整顆心還對公投結果感到抑鬱與失望,卻在下半場從頭哭到結尾,那天許多觀眾一起安靜地聽、默默擤鼻涕,過程中表演者也紅了眼眶鼻子的。所有人共同傾聽相互理解:聽著公投對社會的撕裂與創傷;聽著不同的人對於所愛的人受到的歧視與煩惱;聽著對於職場工作的堅持與對於婚姻的期待。其實沒預期會在《生命中的禮物-預約真實》與異常精彩劇團的一人一故事劇場中感受如此真切的平權與療癒。真的,所有人其實都是一樣的。

註釋

1、在今年3月一開始招募演員時,招募對象包含1.精神疾病康復者、2.康復者家屬或親友、3.願意參與團體或共同創作者。訓練及創作期:3月28日至08月29日,每週三下午2點至5點。排練期:9月3日至11月28日,每週一、三下午2點至5點。臉書網址:https://reurl.cc/5GMXR。查閱日期:2018/11/29。

《生命中的禮物-預約真實》

演出|OD表演工作室 x 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異常精彩劇團
時間|2018/11/25 14:30
地點|納豆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認為《伊南娜計畫》若能給出指引,那將會是尚未深究葛式劇場的神思,也就是通往過去、根源又能面質當下處境的當代敘事。
4月
14
2025
無論怎樣,《伊南娜計畫》是觀戲體驗的稀珍,一方面,受惠於劇場本是殼牌倉庫的樸實,沒有複雜機械的舞台設施,讓觀眾得以聚精會神於演員的臨在與肢體動作
4月
14
2025
觀賞完《熱帶天使》,思索其中提及面對身為台灣人命運的提問,卻無從在劇中得到任何深度的思辨,反而淪為過度美化的情感故事,以天使的角度來敘說這些歷史下殘酷的艱難時刻與身分認同
4月
14
2025
這股喜劇感的格格不入,倒也不能歸咎於個別的選角或情節,而暗示著更大矛盾的未解決:觀眾究竟應該從什麼樣的倫理位置來觀看、理解與反思戰爭及其經驗,才算恰當?
4月
14
2025
本文要處理的,既不是對於歷史、原作的比較考據,亦非限縮在免去歷史責任的表演效果,而是著重於,2025年版本《熱帶天使》所作出的種種選擇,如何透過音樂劇的形式外顯,反映出了對於1940年代歷史創傷的無法面對。
4月
14
2025
《未竟之歌》的「未竟」是關於人類是否仍有餘裕實踐那些尚未完成的未來。人類腳掌不斷向前,表示不可回頭的線性氣候變遷已進入臨界點,無法重啟或撤回,但是往回走是有機會的嗎?
4月
11
2025
脆弱、凶險、恐懼,都是追隨挑戰的必要之伴。在一個自由表達、詮釋過多的時代中,我突然覺得《無涯之軀》的前衛性帶有種古典,那種對技術硬核的堅持,滿載、加值、不知終點所至
4月
10
2025
《換/幻妻》讀劇導演藉由聲音、身體、影像與聲響的調度,將本劇對於婚姻的討論從個人感情層面拉到社會層面,揭露了婚家持續作為勞動力再生展機制的困境,以及其與跨國高科技產業主導的全球勞動分工共享的底層邏輯。
4月
10
2025
《幹掉她》是一齣將語言、敘事與主體性全面打碎的作品,也是一面映照現代人與資訊、影像、情感、聲音相處方式的巨大鏡子。在當代舞台上的再製,不僅延續了昆普的文本實驗精神,更將這種碎裂性推向數位社會的深層隱喻。
4月
1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