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與無影的交會《無驚無驚》
5月
27
2015
無驚無驚(牯嶺街小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23次瀏覽
王妍方(社會人士)

「為你朗讀」活動由身體氣象館舉辦至今已第四年,主要是藉由挑選國內外文本以讀劇的方式進行演出,演出語言載體多為中文體系,之前曾於第二年時推出芝山雅韻戲劇團改編自電影《瘋狂理髮師》改編劇本《空遺恨》進行歌仔戲讀劇演出,本次則由全閩南語系的《無驚無驚》打開敲門磚。

現場靠近出入口的牆上掛上了左「出神」,右「入化」,中間「無驚」的布簾【1】,面對觀眾的方向擺上了七張塑膠紅椅,演出前觀眾席後方一直播放著AM調頻電台的台語廣播。開場時,先由舞台提示上場告訴現場觀眾本次演出的時空背景與人物設定,接著以小鑼敲擊開場,六位主要演員依序進入在自己的指定位置上坐定。

《無驚無驚》時間放在民國八十四年農曆七月前,台中鄉下某專門侍奉濟公與孟婆的宮廟發生小火災,燒毀了孟婆所居的孟婆廳,孟婆的金身因此被轉請到與濟公同居於救世廳;濟公正因時常接收信眾的眾多祈求而覺得煩悶,正好孟婆來此暫居,兩座神尊看著來來往往的信眾開始鬥起嘴來。神桌上熱鬧萬分,神桌下也是不遑多讓,前來請求濟公活佛開示的信眾美雲與阿財各有各的煩惱,美雲與身為桌頭(乩身翻譯)的林仔之間又有一段往日情,最後兩人因美雲拿掉孩子遠離家鄉而分手,林仔因為最近買的奇楠香老點到一半就熄滅覺得非常頭痛,阿財開當舖想要轉換跑道,一連串的點線面產生連結,劇情延伸展開與案上兩位神尊的對話相呼應,直到最後林仔走出救世廳,望著廳內半明半暗的香火為止。

演出載體上,《無驚無驚》以台語為基調,搭配四句連與少數的偈後語,遊走在人鬼神三界,用宮廟發爐失火為基礎,使濟公與孟婆產生看似不可能發生的連結(陽神與陰神),再加入人類信眾的祈求與事件,由上往下觀,藉由師尊(乩身)與桌頭【2】的翻譯給予信眾解答,再由下往上傳,反應濟公與孟婆心中蟄伏已久,無法言說的渴望。

製作團隊利用演員身上的服裝與各角色的鞋子,利用傳統戲曲的簡易舞台設計,對觀眾視覺做出潛意識的提醒,使參與者不止用「聽」也能用「看」的方式了解劇情,場上角色皆由女性角色擔綱,除去性別認知上的差異。單以雙耳傾聽讀劇的節奏,感受語言中帶來的力道與情感,是讀劇最大的樂趣與特色,也能看出演員投入的程度多寡。

《無驚無驚》是小劇場中少見的閩南語劇本,能採用台語方式進行讀劇更屬難能可貴,雖然在時代背景的事件建立架構及連結性上有稍嫌薄弱的狀況發生【3】,使用上保留了台語文的風雅,偶或點綴屬於語言裡少數的原生野性,所採用的主題走向,在小劇場的文本呈現上,已然滋生新風華。

註釋

1、傳統戲曲演出,在舞台中高掛左「出將」右「入相」,中間則掛上演出劇團名稱。

2、宮廟問事現在仍十分盛行,每一間宮廟都會侍奉一位主神,主神會挑選「乩身」,在指定的時候降臨,乩身在接收主神給予的答案後,會由「桌頭」翻譯給前來問事的信眾作為回覆與解答。

3、劇本裡提及1995年台中衛爾康餐廳失火事件,並未與宮廟內孟婆廳失火產生連結。

《無驚無驚》

演出|身體氣象館(為你朗讀Ⅳ)
時間|2015/5/17 PM 19: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二樓藝文空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小狐狸這一段從原鄉到陌生地的遷移歷程,彷若當代高移動率、移工人口與北漂的狀態,使得《還沒有名字的故事》不只是一齣成長童話,更像一面折射現實的萬花筒。
7月
10
2025
與其說《你說的我不相信》談論被掩藏的歷史,更像是因歷史而觸發的記憶,藉由演員一再重複扮演,呈現「開槍那瞬間」的角色演繹與心境模擬。
7月
09
2025
在這裡,是印度需要《三個傻瓜》,得以進入全球的標準化秩序之中,無論是寄望在劇中更為呈現「印度」的故事,或是打造模糊的「亞洲」,更或是希望更全面地在地化改編以致於可以看到「臺灣」
7月
08
2025
這個提問,既讓華英真正地踏上了娜拉的離家之路,重新組織了讓妍青得以登台的新家庭;卻也讓這部作品從自歷史與性別結合起來的雙重議題中,找到快速又簡便的脫身之道
7月
03
2025
在多語交織的日常音景中,理應有著不同語言各自獨特的抑揚頓挫、節奏起伏,呈現豐富而繁雜的聲音想像;可惜高度仰賴聲音敘事的《乘著未知漂流去》,最終也如其語言策略般趨向穩定單一,陷入固定頻率的迴圈。
7月
03
2025
這齣戲,潛在著對戰爭的譴責,因為潛在,所以深刻地內化了戰爭難民的人道關切;然則,進一步呢?如何探究戰爭何以發生?並從民眾的觀點出發,追問戰爭難民流離失所以後,將何去何從?
7月
01
2025
果陀劇場《三個傻瓜》改編自2009年印度寶萊塢經典《三個傻瓜》(3 Idiots),不僅具歷史意義,也面臨極高的轉譯門檻。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透過文化在地化的重組,讓這部挑戰傳統教育體制故事與臺灣當代觀眾產生情感連結,無疑是一大挑戰。
7月
01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