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與無影的交會《無驚無驚》
5月
27
2015
無驚無驚(牯嶺街小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28次瀏覽
王妍方(社會人士)

「為你朗讀」活動由身體氣象館舉辦至今已第四年,主要是藉由挑選國內外文本以讀劇的方式進行演出,演出語言載體多為中文體系,之前曾於第二年時推出芝山雅韻戲劇團改編自電影《瘋狂理髮師》改編劇本《空遺恨》進行歌仔戲讀劇演出,本次則由全閩南語系的《無驚無驚》打開敲門磚。

現場靠近出入口的牆上掛上了左「出神」,右「入化」,中間「無驚」的布簾【1】,面對觀眾的方向擺上了七張塑膠紅椅,演出前觀眾席後方一直播放著AM調頻電台的台語廣播。開場時,先由舞台提示上場告訴現場觀眾本次演出的時空背景與人物設定,接著以小鑼敲擊開場,六位主要演員依序進入在自己的指定位置上坐定。

《無驚無驚》時間放在民國八十四年農曆七月前,台中鄉下某專門侍奉濟公與孟婆的宮廟發生小火災,燒毀了孟婆所居的孟婆廳,孟婆的金身因此被轉請到與濟公同居於救世廳;濟公正因時常接收信眾的眾多祈求而覺得煩悶,正好孟婆來此暫居,兩座神尊看著來來往往的信眾開始鬥起嘴來。神桌上熱鬧萬分,神桌下也是不遑多讓,前來請求濟公活佛開示的信眾美雲與阿財各有各的煩惱,美雲與身為桌頭(乩身翻譯)的林仔之間又有一段往日情,最後兩人因美雲拿掉孩子遠離家鄉而分手,林仔因為最近買的奇楠香老點到一半就熄滅覺得非常頭痛,阿財開當舖想要轉換跑道,一連串的點線面產生連結,劇情延伸展開與案上兩位神尊的對話相呼應,直到最後林仔走出救世廳,望著廳內半明半暗的香火為止。

演出載體上,《無驚無驚》以台語為基調,搭配四句連與少數的偈後語,遊走在人鬼神三界,用宮廟發爐失火為基礎,使濟公與孟婆產生看似不可能發生的連結(陽神與陰神),再加入人類信眾的祈求與事件,由上往下觀,藉由師尊(乩身)與桌頭【2】的翻譯給予信眾解答,再由下往上傳,反應濟公與孟婆心中蟄伏已久,無法言說的渴望。

製作團隊利用演員身上的服裝與各角色的鞋子,利用傳統戲曲的簡易舞台設計,對觀眾視覺做出潛意識的提醒,使參與者不止用「聽」也能用「看」的方式了解劇情,場上角色皆由女性角色擔綱,除去性別認知上的差異。單以雙耳傾聽讀劇的節奏,感受語言中帶來的力道與情感,是讀劇最大的樂趣與特色,也能看出演員投入的程度多寡。

《無驚無驚》是小劇場中少見的閩南語劇本,能採用台語方式進行讀劇更屬難能可貴,雖然在時代背景的事件建立架構及連結性上有稍嫌薄弱的狀況發生【3】,使用上保留了台語文的風雅,偶或點綴屬於語言裡少數的原生野性,所採用的主題走向,在小劇場的文本呈現上,已然滋生新風華。

註釋

1、傳統戲曲演出,在舞台中高掛左「出將」右「入相」,中間則掛上演出劇團名稱。

2、宮廟問事現在仍十分盛行,每一間宮廟都會侍奉一位主神,主神會挑選「乩身」,在指定的時候降臨,乩身在接收主神給予的答案後,會由「桌頭」翻譯給前來問事的信眾作為回覆與解答。

3、劇本裡提及1995年台中衛爾康餐廳失火事件,並未與宮廟內孟婆廳失火產生連結。

《無驚無驚》

演出|身體氣象館(為你朗讀Ⅳ)
時間|2015/5/17 PM 19: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二樓藝文空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未竟之歌》的「未竟」是關於人類是否仍有餘裕實踐那些尚未完成的未來。人類腳掌不斷向前,表示不可回頭的線性氣候變遷已進入臨界點,無法重啟或撤回,但是往回走是有機會的嗎?
4月
11
2025
《換/幻妻》讀劇導演藉由聲音、身體、影像與聲響的調度,將本劇對於婚姻的討論從個人感情層面拉到社會層面,揭露了婚家持續作為勞動力再生展機制的困境,以及其與跨國高科技產業主導的全球勞動分工共享的底層邏輯。
4月
10
2025
脆弱、凶險、恐懼,都是追隨挑戰的必要之伴。在一個自由表達、詮釋過多的時代中,我突然覺得《無涯之軀》的前衛性帶有種古典,那種對技術硬核的堅持,滿載、加值、不知終點所至
4月
10
2025
《幹掉她》是一齣將語言、敘事與主體性全面打碎的作品,也是一面映照現代人與資訊、影像、情感、聲音相處方式的巨大鏡子。在當代舞台上的再製,不僅延續了昆普的文本實驗精神,更將這種碎裂性推向數位社會的深層隱喻。
4月
10
2025
這齣音樂劇不僅是關於愛與悲劇的故事,更是對社會階級與道德標準的深刻質疑。究竟何者才是純粹的?何者才是真正的墮落?
4月
10
2025
對於一些長期熟悉《熱帶天使》的劇迷們,或許無法諒解此版刻意濃縮或刪減的劇情及鋪陳;然而對我來說,「星聲登場版」的《熱帶天使》,無疑是相當成功的嶄新文本。
4月
02
2025
《換/幻妻》並不停留在性別政治的寫實性,而是透過表演、舞台調度,讓三人的情感關係透過台南-曼谷的經濟位置,以及失智症所召喚出的記憶混亂,讓情感不只是一種感性要素,而是烏托邦瓦解後的餘燼能量。
3月
31
2025
在許正平的劇本結構安排以及導演童詠瑋的表演身體調度下,形成多向式辯證的複合文本:真實經驗與意識虛幻的交雜,無法抑制的慾望蔓生連結至面面俱到的家庭上下與婚姻內外,以及同性戀菁英是否適用於被壓迫的話語,甚至是該如何照顧媽寶般備受呵護、予取予求的臺灣
3月
28
2025
我們雖注意到了本劇那些調度上的冗餘,但也唯有面對這份不完美,挑戰這條遠路,才不至於讓那些文本的衍繹、姿態的寓意,乃至於尚待凝聚的組織與批判,全都失落在比曼谷、比幻想都更遠的遠處。
3月
2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