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文學讀進舞蹈裡《願DESEO》
11月
11
2013
願DESEO(組合語言舞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232次瀏覽
謝昱萱(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舞蹈系學生)

組合語言舞團今年創團二十週年,藝術總監楊桂娟在《願DESEO》中邀請了三位編舞家王維銘、顏鳳曦、賴翠霜,共同將詩篇中的語彙以肢體動作呈現出更深刻的詩意,藉由三首詩與三首舞的結合,以不同的文本各別探討三種型式的愛:情、親、關,再次將文學與舞蹈連結。

蔣勳的〈願〉在一開始便寫道「我願是滿山的杜鵑,只為一次無憾的春天」,對人們來說杜鵑猶如春天的象徵,這也表現出蔣勳在願中渴望能繫上這密不可分的關係,且是多麼濃烈的情感。而前雲門舞集資深舞者王維銘以〈願〉作為發想題材,將詩篇中的字句轉化為肢體上的呈現,當舞作一開始,王維銘緩緩地漫步著,同時朗誦〈願〉中極細膩的詩句,帶領觀眾將情緒漸進投入而展開一連串的舞蹈,並在獨舞中可清晰看出王維銘的身體相當細膩且流暢,而舞者劉孟婷則以獨特的動作質感表現出乾淨俐落的一面,隨著燈光色彩劃出的兩個空間裡,兩人相映對話著,毫無肢體碰觸的舞蹈設計,卻讓兩人緊密的靠在一起。

第二段〈孩子磁場〉作者顏艾琳,其詩篇以母親為第一人稱闡述與孩子間的關係,這回風乎舞雩跨領域創作聚團的藝術總監顏鳳曦從文學中取材外,更大膽將光與影的物理現象帶入舞作中。剛開始舞者像是擁抱生命般的走向前方,轉身後光線投向的那端似乎是詩篇不斷提及的「你」,而後方籠罩在天幕上的影宛如母親伴隨於孩子身旁,顏鳳曦巧妙的運用光源與人的距離及角度,層層描繪出母親孕育孩子的過程,讓人深刻體會到一股僅存於想像中的氛圍。除此之外還藉由燈光的急速閃爍帶來視覺停留的奇妙效果,搭配尖銳吵雜的音樂、流動於舞臺間的影像技術,彷彿置身於充滿強烈磁性的異次元中,回味無窮。而資深舞者楊琇如、張菀真則以高活動性的身體能力,完美呈現出顏鳳曦的舞作。

最後是賴翠霜舞創劇場的創辦人賴翠霜的〈存在〉,其創作概念來自羅任玲的〈生日快樂〉及數張孩子眼神裡充滿無辜與恐懼的攝影作品。剛開始,場中懸掛的五件衣裳看似於戰爭傷亡的人們,而一位舞者帶著緊繃又疲憊的身軀緩緩走入,賴翠霜以肢體中的顫抖和狂放締造出詩中砲火滿布的世界,緊湊的舞作結構與眼前不斷跳動的數據,直到氣氛被帶入寂寞和失落的片段時,強烈對比下有種不寒而慄的現實感受。賴翠霜在〈存在〉中多以輪替或重複的編創手法,堆疊出舞作激昂的瞬間,而舞者李姿穎、王怡湘、林姿均、吳燾安、許書詮有著極具張力的身體幅度,強韌的肢體語言再次重現〈生日快樂〉一詩中的殘酷與遺憾。

《願DESEO》

演出|組合語言舞團
時間|2013/11/09 14:30
地點|左營高中舞蹈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何曉玫的《林投姐》無疑是對該鬼故事的重寫與新探,透過米堆,引領我們來到她魅惑的肉身,其幽玄宛若林投與花的綻放,浩瀚猶如海景到混沌宇宙的顯像。
10月
09
2025
換言之,編舞者將文本中的權力結構精準地轉譯為舞台語彙,卻忽略了權力關係本身並非全然靜止不變。這樣的缺席,使作品錯失了叩問的契機,讓觀眾只能被迫面對「等待的僵局」——在已知的等待中,繼續等待已知。
10月
09
2025
然而,當她以語言交代創作脈絡時,這段說明卻宛如劇透——因為即便沒有這段前言,每個段落早已如其標題般清晰可辨,作品更像一齣舞劇,有著明確的文本依循。這種安排雖保證了可讀性,卻也相對削弱了舞蹈本身「身體說話」的空間。
10月
07
2025
作品最終將民主的疑問落在「能動性」之上,創作者疾速地追尋民主的核心議題時,或許更該將關照轉向:「什麼才是民主的速度?」反思如何將舞者的障礙性轉化為主體性的力量,而非只停留在被動的「被包容」位置。
9月
30
2025
《及烏樂園》並非將街舞改造成劇場,反倒透過劇場語境讓街舞回到其初衷:作為一種身體之間的協商與生成。
9月
30
2025
田孝慈的感受、思考、情緒、動作,連貫成一篇非常有邏輯的四十分鐘舞作。《好像不可以》或許正是他運用體感認知創作方法,證明感性就是理性的作品。
9月
23
2025
透過「旅人」這個共同標籤,黃承瑩與林氏好兩者或許可以類比。疫情世代固然舉步維艱,但相對當年暴風眼不斷轉移的戰火頻仍,其中歷史的重量差卻清晰可見,甚至顯得有些牽強。
9月
17
2025
四支舞碼循序呈現了一個探索軌跡:從〈撩痕〉的聲音沙洲、〈錯/弱〉的觀看裂縫、〈仍在〉的日常重量,到〈隨从變〉的共在身體,構築從個體經驗到集體生成、從時間感知到主體消解的探索。
9月
12
2025
雖然藝術家自己也不曉得舞台上的最終會發生什麼事,但與此同時,形成機遇的邏輯或方法,卻又是藝術家預先所打造出來的。換言之,演出發生的當下,舞台上的一切都交給機遇,但在演出現場之外的,皆是藝術家刻意為之的計算與安排。
9月
0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