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文學讀進舞蹈裡《願DESEO》
11月
11
2013
願DESEO(組合語言舞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01次瀏覽
謝昱萱(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舞蹈系學生)

組合語言舞團今年創團二十週年,藝術總監楊桂娟在《願DESEO》中邀請了三位編舞家王維銘、顏鳳曦、賴翠霜,共同將詩篇中的語彙以肢體動作呈現出更深刻的詩意,藉由三首詩與三首舞的結合,以不同的文本各別探討三種型式的愛:情、親、關,再次將文學與舞蹈連結。

蔣勳的〈願〉在一開始便寫道「我願是滿山的杜鵑,只為一次無憾的春天」,對人們來說杜鵑猶如春天的象徵,這也表現出蔣勳在願中渴望能繫上這密不可分的關係,且是多麼濃烈的情感。而前雲門舞集資深舞者王維銘以〈願〉作為發想題材,將詩篇中的字句轉化為肢體上的呈現,當舞作一開始,王維銘緩緩地漫步著,同時朗誦〈願〉中極細膩的詩句,帶領觀眾將情緒漸進投入而展開一連串的舞蹈,並在獨舞中可清晰看出王維銘的身體相當細膩且流暢,而舞者劉孟婷則以獨特的動作質感表現出乾淨俐落的一面,隨著燈光色彩劃出的兩個空間裡,兩人相映對話著,毫無肢體碰觸的舞蹈設計,卻讓兩人緊密的靠在一起。

第二段〈孩子磁場〉作者顏艾琳,其詩篇以母親為第一人稱闡述與孩子間的關係,這回風乎舞雩跨領域創作聚團的藝術總監顏鳳曦從文學中取材外,更大膽將光與影的物理現象帶入舞作中。剛開始舞者像是擁抱生命般的走向前方,轉身後光線投向的那端似乎是詩篇不斷提及的「你」,而後方籠罩在天幕上的影宛如母親伴隨於孩子身旁,顏鳳曦巧妙的運用光源與人的距離及角度,層層描繪出母親孕育孩子的過程,讓人深刻體會到一股僅存於想像中的氛圍。除此之外還藉由燈光的急速閃爍帶來視覺停留的奇妙效果,搭配尖銳吵雜的音樂、流動於舞臺間的影像技術,彷彿置身於充滿強烈磁性的異次元中,回味無窮。而資深舞者楊琇如、張菀真則以高活動性的身體能力,完美呈現出顏鳳曦的舞作。

最後是賴翠霜舞創劇場的創辦人賴翠霜的〈存在〉,其創作概念來自羅任玲的〈生日快樂〉及數張孩子眼神裡充滿無辜與恐懼的攝影作品。剛開始,場中懸掛的五件衣裳看似於戰爭傷亡的人們,而一位舞者帶著緊繃又疲憊的身軀緩緩走入,賴翠霜以肢體中的顫抖和狂放締造出詩中砲火滿布的世界,緊湊的舞作結構與眼前不斷跳動的數據,直到氣氛被帶入寂寞和失落的片段時,強烈對比下有種不寒而慄的現實感受。賴翠霜在〈存在〉中多以輪替或重複的編創手法,堆疊出舞作激昂的瞬間,而舞者李姿穎、王怡湘、林姿均、吳燾安、許書詮有著極具張力的身體幅度,強韌的肢體語言再次重現〈生日快樂〉一詩中的殘酷與遺憾。

《願DESEO》

演出|組合語言舞團
時間|2013/11/09 14:30
地點|左營高中舞蹈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發生於日常生活中的舞蹈,是否不乏可以因為舞者的某種非日常表現形式、於日常環境的各種移動手法,包括動用舞者身體能力的各種肢體動作創意表達,有機會將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慣性見聞經驗予以移動(翻轉)了呢?
4月
02
2025
素人出身的黃碩德不受限的創意,與科班生林衣翎的舞蹈專業,背景迥異、創意與技術相輔相成,才碰撞出《神聖爆胎》這齣奇特的作品;僅管作品仍在實驗階段,但作品廣涵的文化、社會層面值得繼續開發,未來發展可期。
3月
12
2025
此次北藝大的詮釋,不僅忠實再現碧娜・鮑許的編舞語言,亦展現了臺灣舞者的生命力。泥土、汗水與舞者的呼吸,使得這場重現充滿了屬於這片土地的獨特感性。
1月
28
2025
北藝大舞蹈學院所演繹的《春之祭》展現了少男少女的稚嫩,和對傳統毫不質疑的信念,強而有力又精準扎實的肢體展現,替時代劃出一道嶄新的樣貌、讓經典保存得更加璀璨與深刻。
1月
28
2025
編舞家賀連華以《孤挺花》代表臺灣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將母親—賀莊枝女士作為核心人物靈感,描述在平凡之下卻能擁有無止盡的愛,厚實且堅強的付出,看見母親與女兒間的情懷,無私的將愛奉獻於家庭。
1月
28
2025
此刻舞者的肢體語彙不再是技巧的展現,而是自我與文化之間的對話,流暢又矛盾的動作軌跡,引出舞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臨的身分困惑與內心掙扎。觀者也深切的感受到舞作對臺灣舞蹈教育的反思,究竟是在塑造一種融合的美學,還是在培養無根的雜糅?
1月
20
2025
編舞者賀連華將佛朗明哥的激昂與臺灣女性文化的溫柔堅韌巧妙融合,從中闡述了親情愛的真諦和情感交織的過程,這樣的雙重結構不僅是對佛朗明哥精神的致敬,也在舞台上展開了一段關於母親、女性與愛的故事。
1月
19
2025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