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起金屬次文化的存亡之際?《BCFEST》
9月
20
2017
BC聯合音樂大會師(BCFEST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23次瀏覽
馮祥瑀(專案評論人)

座落在台北華山園區中的Lagecy選擇在上個星期天晚上舉辦了,由病入膏肓樂團吉他手庚毅所舉辦的BC聯合音樂大會師。就往常來說,參與各式各樣的金屬音樂演出都可以明確地以服裝來辨認出這個社群,也因此不言而喻地建立起了這個社群的標誌以及形象,不過這次卻有所不同。那晚Legacy的門口聚集的是一群穿著時尚、五顏六色的人們,與一向穿黑色團踢或是龐克風格強烈看起來難以接近的人們混雜著、交談著,這些人與金屬樂迷相比或許是少了這麼一點兇悍與霸氣,但這樣的景象或許標記著臺灣金屬音樂轉型的重要特徵。

從當晚的演出團體看來,三分之二以上的樂團都不是金屬樂團,而是由電子以及嘻哈等團體組成,就連這次音樂節的主辦人庚毅都在開場時跨足參與饒舌團體的演出,真正參與演出的金屬團只有血肉果汁機、病入膏肓以及蠅蛆殖民地三者,並且主要於下半場演出。本次演出團體的數量相當多,以至於每一團幾乎都只剩下三十分鐘或是以內的時間,在這樣的時間裡,每個樂團能夠演出六首曲目已經算是相當吃力,我認為這對於任何有經驗的表演者來說,這樣的時間都十分尷尬,既無法好好發揮實力炒熱氣氛,聽眾的情緒也因為過長的換場時間(將近於一個演出時段,對於主辦者來說是無法避免的)無法連貫地投入於音樂之中。而買門票進來廳演出的聽眾大多仍是金屬樂迷,多數人顯然對於上半場的饒舌以及電音演出的反應相當冷淡,而這些演出團體不但是新興團體也相較缺乏表演經驗,導致整個上半場演出的團體在無法帶動聽眾並引起共鳴的情況下顯得十分尷尬。聽眾們的反應彷彿表示他們(表演者們)來錯了地方,與參與血肉果汁機、病入膏肓以及蠅蛆殖民地時的反應以及聽眾數量相比,真的可以說是門可羅雀。

然而,在這樣的狀況之下,我的重點並不在於批評這些音樂家的作品品質,而是我認為在這次活動的節目安排上來說,並沒有真的吸引到聽眾的注意力。對於那些為了金屬音樂而來的聽眾來說,BC聯合音樂大會師標誌的是金屬音樂圈的盛會,這點從最後血肉果汁機、病入膏肓以及蠅蛆殖民地演出時聽眾的參與程度來說是也是可以確定的,但是既然這些金屬樂團的演出是受到聽眾喜愛的,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節目安排呢?我想這代表了這群音樂家對於音樂的看法已經有所不同。

隨著EDM這幾年來的風潮,或許金屬音樂加入更多電子元素早在十年前早已注定如此了,在這樣的狀態不僅展現於這次音樂節的節目安排上,也可以在病入膏肓近期的新作品當中可見一斑。就曲目速度而言,這次演出的作品皆比前兩張專輯慢了一截,在節奏部分也呈現了相當程度的簡化,顯然是為了創作出與電子音樂相似的節奏,不變的則是持續不斷行進的雙踏大鼓。在歌唱部分則部分保留了黑腔(Growling)並且加入更多饒舌唱法。在吉他部分則加入了更多獨奏樂段,簡化了節奏行進的方式,而音色也更加電子化。就這些改變來說,雖然作品呈現的方式已經與前兩張專輯有相當大的差異,但以往病入膏肓給人的音樂力道並沒有因此而有減弱太多。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音樂家對於音樂表達上的改變,而我想也這是這次演出節目安排如此特殊的原因之一。

國內金屬樂團社群近年來的活動量減少了許多,幾個在過去二十年間在這個圈子裡面相當知名的樂團紛紛解散、轉型,買門票看演出的聽眾數量似乎也在逐年下降中。像是這次音樂節的演出團體病入膏肓在歷經了團員出走以及換血之後,作品的特色也與過去有很大的差異。而轉型這件事情對於很多團體來說,都是相當困難的一步。我認為其主要的重點在於,如何抓住聽眾喜愛那些作品的原因,並且在以不改變那個核心為原則的狀態下,繼續做自己想要做的。就這點而言,我認為創作者們也需要注意到,自己所呈現的音樂該如何符合聽眾的期待,倘若音樂家們仍在乎票房問題以及聽眾反應的話。另一方面,在這樣的轉型下很多音樂創作者甚至認為,聽眾不再喜愛金屬樂了,進而以其他風格拓展社群,但是真是如此嗎?就音樂家的技術層面來說,在許多國際知名團體以及聽眾的移動能力增加之後,台灣的愛樂者越來越能夠接觸到品質優秀的作品以及演出,國內樂團的缺點以及技術問題久而久之也就一一浮現。而聽眾的標準提高了之後,又該如何讓聽眾再次認可國內作品的品質以及獨特性,恐怕才是真正的問題。因此,將金屬音樂圈萎縮的狀態歸咎於台灣聽眾的喜好轉變或許是一種不太有說服力的說法。

不可否認的是,高水準演出以及技術問題確實有賴於經濟能力的支持,但這並不是唯一一個贏得聽眾喜愛的條件,音樂作品是否引人注目、是否有新的敘事以及目的那才是人們聽樂團最終的目的。對於創作者來說,我們也不可否認在任何一個廣大的樂迷群眾之中必然會出現一些跟風的、聽氣氛的聽眾出現,但我們既不需要否定這些人的存在,也不需要為此懷疑自己的創作能力。再者,一個更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在這個金屬社群當中,是否真的在音樂理念、創作目的以及敘事手法上有所發展?這個社群是否有其他能力使新的創作者投入,並發展出新的音樂表達?我認為這些都比以辦音樂節「撐」起國內金屬音樂圈來說是更加困難而漫長的艱辛過程。國內音樂家的熱誠以及支持必不可少,但我們同時也需要更加小心的處理當前所遇到的危機,同時資深音樂家們也必須認清自己目前在這個社群當中的領導地位,你們對於任何音樂作品以及活動細節的處理方式,都深深地影響了這個社群未來的走向。

《BCFEST》

演出|BCFEST
時間|2017/09/17 18:30
地點|台北華山文創園區Legacy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