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育機構的轉型正義《共犯在線2.0》
8月
07
2020
共犯在線2.0(艸雨田舞蹈劇場提供/攝影王建發)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28次瀏覽

王昱程(專案評論人)


艸雨田舞蹈劇場源自新竹一所私人舞蹈教育機構「欣蕾舞蹈藝術中心」,多年來帶著其學生以欣蕾舞團為名進行教學成果發表。在台灣,幾乎所有的老牌或大型舞蹈教育機構,以舞蹈科班升學為目標來提供訓練。此外,許多就讀舞蹈班學生,年年參與成立全國學生舞蹈比賽;然而,這個比賽承繼了1949以來加諸在台灣島上的中華民族精神,以「古典、民俗、現代」三個舞蹈風格作為比賽的主要分組賽項,【1】幾乎主導了台灣舞蹈教育在大學以前的訓練。

招生、比賽、升學,是筆者這類外界人士對於這些舞蹈教育機構的想像。以解殖民批判論述為大宗的台灣表演藝術評論圈,其實有意忽略這個持續培養出眾多藝術家的途徑,甚少觀看相關作品,這其實相當可惜,許多活躍的舞蹈創作者都在此般機構任教謀生,討論舞蹈不應缺此一塊。但我們可能甚至在偏誤的印象裡頭,把這些團隊的創作模式與全國學生舞蹈比賽類比,他們通常都俱有穩固的美學範示。閱覽每年固定出版的《舞蹈風情:XXX學年度全國學生舞蹈比賽攝影專輯》甚至讓筆者疑惑:在比賽高壓下呈現一支三、五分鐘的短短舞碼,如何產出大量具有中華民族風情的照片,台上的舞者和台下的攝影師可得有何等默契?

然而,當筆者觀賞艸雨田舞蹈劇場近期發表的《Fairy Tales》與《竹鄉印象》系列創作開始發覺由王羽靖所帶領的欣蕾舞團和艸雨田舞蹈劇場正在進行一場內部變革,她意圖鬆動那個看似不可撼動的動作模型,在製作面可想見團隊工作的爆大量,除了教育並且製作展現教學成果的演出之外,還要帶領以創作為導向的職業舞團。這實則是一場冒險,發表作品可能不再有學生家長的保證票房,也不全然能得到古典舞與民俗舞觀眾的青睞。

從連年有新版的《竹鄉印象》和《共犯》兩大系列作品,可以看出艸雨田舞蹈劇場的企圖:前者以客家為主題進行編創,陣容多為欣蕾教師與他們培育出來的學生,共同尋找古典舞與民俗舞在台灣落地深耕七十年後的新出路,也許為了尋找突破的路徑,他們搓合不同背景的創作者共同擔任編導,難免有多頭馬車的跡象,有時候少了細緻轉換的過程,每支舞碼個別獨立的美學要求也讓舞者操勞。後者由新生代編導演劉唐成駐團創作,然而在今年的版本以前,過往會有舞蹈界其他老師主導創作,2020年的《共犯在線2.0》則是全權由劉主導,這是一個舞蹈教育機構力求突破的過程,筆者確實好奇這樣的編制會帶來了什麼轉機?

作為一個在劇場發生的沉浸式演出,《共犯在線2.0》安排觀眾從特殊通道抵達平時少見的貨梯、舞台、後台廊道與樓梯間、化妝間、淋浴間、舞台升降系統等等,安置了校園霸凌、家庭關係、社會運動、造神與從眾效應等議題在不同地場景。然而,觀眾是否就是作品所指涉的共犯?或者該說觀眾和共犯的共通點便是「觀看」?並沒有辦法從觀賞的過程獲得更多線索,而入場前台的模擬出入境的分發儀式,我們是否為「弗里曼(Free man)」的身份並沒有被延伸,當筆者與不同路徑、不同時間點進場的觀眾討論,除了在不同的時序捕捉到不同的情節之外,實際上並無可以促成討論的差異。

在不同場景裡,導演似乎有意識讓外找的客席舞者/演員發展掌握獨立的表演策略,不同於類似主題的製作運用大量的文件展示、聲音放送和影像播映。筆者踏入第一個空間便是由在貨梯裡佈置空白的連儂牆,在這個幽閉且輕輕震盪的金屬空間,林子寧以均速沉緩的動作幅度,一面哼唱著屬於抗爭的歌曲,同時輕輕褪去黑衣裳外加穿的透明雨衣、防毒面罩,空氣與時間同樣停滯,鬱悶、渴望掙脫的情緒不斷湧入筆者心念。菲律賓舞蹈創作者Albert Garcia所經營的空間,單次入場限額兩名觀眾,能選擇一項一分鐘的親密互動,我們當時選擇了「娛樂」便得到火辣性感的Body Roll熱舞。順帶一提,排隊進入Albert Garcia的空間的時候,筆者能隱微地聽到杜逸凡所經營的招待室裡頭刑求逼供的聲音,想要一探究竟卻不得其門而入。而這些獨特而有待詮釋的空白,架構起的沈澱靜謐並未持續夠久。

共犯在線2.0(艸雨田舞蹈劇場提供/攝影王建發)

值得一提的是,科班舞者在這樣以戲劇為主軸的跨域作品裡頭,經常呈現一種標準化、屬於職業舞者的身體姿態;但是在本檔製作裡頭,創始團員且同為欣蕾舞蹈老師的朱淑儀與周璦萱則表現了相當的水準。朱淑儀所飾演的訓導主任,有著完整而清晰的角色風貌:模仿機器的動作格式,即便面對觀眾幽默以對,仍保有暗諷學校科層體制下,對於學生的行為評價僅以「乖寶寶或壞寶寶」二分區別,這等便宜行事的管教風格;轉換到「三年一班主戰區」場景,她快速踏步卻緩慢前進的步履,無視教室內的霸凌事件,卻抓緊了舞作運行的節奏。在同樣「三年一班主戰區」裡頭,周璦萱飾演一個毫無以抗能力的受霸凌者,可以看出在作為舞者飾演該角的優異之處,能夠重複被勒緊脖子高高舉起、一巴掌衰落倒地;又或如更早前她現身升降舞台降下的合唱台空間,在用報紙鋪滿的階梯,她失魂地遊蕩著,冷斂而專注,不顯露被霸凌的前因,只讓觀眾嗅著空氣中的絕望。

當觀眾各自帶著觀賞過程累積的不一致訊息,正要拼湊出自己的詮釋的時候,所有觀眾都被強制帶到舞台區,先看前段提及發生在樂池的「三年一班主戰場」,然後是客廳裡的家庭場景、到政治英雄突然竄起又忽然被奪權消亡、出動盾牌來到警民衝突的現場;筆者察覺到其邏輯便是將一切仰賴無所作為的旁觀者的事件一字排開,依靠著表演者的動能,觀眾投身沉浸的唯一方法就是尾隨表演者或是主動被規訓成我們不見得願意成為的旁觀者,在偌大的舞台上演給空無一人的觀眾席看。然而,真正屬於舞蹈歷史所沉積的議題果真可以因為幾位傑出的表演者而忽視嗎?

使用全劇場空間呈現「演出」,在結尾降下了滿佈於空中的塑膠瓦愣板構成的紙飛機,象徵希望也嘲弄著不會飛的希望,《共犯在線2.0》確實翻玩了劇場的內外面。但如果「舞蹈」仍然是《共犯》系列的創作主體,那麼舞蹈有沒有空間就其自身提出討論?在此筆者要借用許仁豪老師的評論【2】中所談及舞蹈劇場的編創手法如何動作取材如何「溢出」真實生活,但除此之外,若是以碧娜鮑許而言,我認為她注重舞者在面對沒有既定的技巧範本的情況下發展動作更是一記提醒,這個通往舞蹈劇場的過程可能需要艸雨田舞者覺察自身技巧背景所帶來的動作習慣,以及其所被賦予的單一的文化形象,一步步向內凝視、解析或挖掘機構逐漸壯大之後在美學和發展上曾經可能(被)挾持的、(被)操弄的、(被)壓迫的,也許轉型正義可以不假外求,不需裝填各色議題。

註釋

1、相關賽制簡章可參考全國學生舞蹈比賽官方網站:https://studentdance.perdc.ntnu.edu.tw/dance_y2019/index.php

2、許仁豪:〈何以沉浸式?《共犯在線2.0》〉,表演藝術評論台,網址: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60197

《共犯在線2.0》

演出|艸雨田舞蹈劇場
時間|2020/07/25 19:30
地點|桃園展演中心展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綜觀兩部作品發現,艸雨田舞蹈劇場不斷實驗如何在開放觀眾參與介入,和維持作品行進完整度中取得平衡的企圖心。雖然兩部作品無論在敘事結構、表現手法與題材相似度皆太高,是否會使參與者疲乏仍需觀察。只是,沈浸式劇場作品除了觀眾扮演角色介入演出過程,成為作品的重要推動之外。更重要的是,觀眾如何在沈浸情境的過程中,到達「情動」,進而完成創作者所期望促發觀眾去思索與感受的議題。(鄭宜芳)
10月
07
2020
整體而言,演出想碰觸的主題頗為嚴肅,但是形式過於發散,讓探索的議題無法聚焦,成了諸種暴力現場的沉浸式推疊。或許為了訴求效果,為了完整使用動線設計的每一個空間,編舞出來的動作與場面,固然有感官上令人驚喜之處,但是內在的邏輯關係,以及扣回主題的思考,目前都顯得鬆散而不深刻。(許仁豪)
8月
06
2020
總體而言,《共犯在線2.0》雖有其顛覆性與細緻之處,但基本上仍未跳脫對立的框架,導致本身批判暴力卻也屈從了暴力。實際上「共犯」的這種思考模式,仍然是以集體來符號化個人,並假設了積極自由的存在,在這一點上《共犯在線2.0》顯然有碰觸到核心……(鍾承恩)
7月
29
2020
此刻舞者的肢體語彙不再是技巧的展現,而是自我與文化之間的對話,流暢又矛盾的動作軌跡,引出舞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臨的身分困惑與內心掙扎。觀者也深切的感受到舞作對臺灣舞蹈教育的反思,究竟是在塑造一種融合的美學,還是在培養無根的雜糅?
1月
20
2025
編舞者賀連華將佛朗明哥的激昂與臺灣女性文化的溫柔堅韌巧妙融合,從中闡述了親情愛的真諦和情感交織的過程,這樣的雙重結構不僅是對佛朗明哥精神的致敬,也在舞台上展開了一段關於母親、女性與愛的故事。
1月
19
2025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