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觀眾親自化身為這些受難者,藉由身體上的被迫監禁、勞動、羞辱、屈服,與這些歷史上的受難者們產生一種頗為玄妙的、精神上的相同頻率。
2月
07
2022
每一個人物設定背後都隱含著台灣社會當下即刻相關的病態議題與結構性問題,透過近身參與的娛樂形式,引發出相關問題的思考。主創單位的用心十分可貴,寓教於樂,試圖在嚴肅議題與遊戲玩樂之間,找到一個適當的平衡。(許仁豪)
12月
09
2020
綜觀兩部作品發現,艸雨田舞蹈劇場不斷實驗如何在開放觀眾參與介入,和維持作品行進完整度中取得平衡的企圖心。雖然兩部作品無論在敘事結構、表現手法與題材相似度皆太高,是否會使參與者疲乏仍需觀察。只是,沈浸式劇場作品除了觀眾扮演角色介入演出過程,成為作品的重要推動之外。更重要的是,觀眾如何在沈浸情境的過程中,到達「情動」,進而完成創作者所期望促發觀眾去思索與感受的議題。(鄭宜芳)
10月
07
2020
筆者察覺到其邏輯便是將一切仰賴無所作為的旁觀者的事件一字排開,依靠著表演者的動能,觀眾投身沉浸的唯一方法就是尾隨表演者或是主動被規訓成我們不見得願意成為的旁觀者,在諾大的舞台上演給空無一人的觀眾席看。然而,真正屬於舞蹈歷史所沉積的議題果真可以因為幾位傑出的表演者而忽視嗎?(王昱程)
8月
07
2020
整體而言,演出想碰觸的主題頗為嚴肅,但是形式過於發散,讓探索的議題無法聚焦,成了諸種暴力現場的沉浸式推疊。或許為了訴求效果,為了完整使用動線設計的每一個空間,編舞出來的動作與場面,固然有感官上令人驚喜之處,但是內在的邏輯關係,以及扣回主題的思考,目前都顯得鬆散而不深刻。(許仁豪)
8月
06
2020
此作品是藉由集體編創的排演發展內容,片段式地呈現出演出者的學藝歷程、舞蹈身體經驗⋯⋯奠基在企圖融合視覺展覽形式的觀演概念上,這是筆者認為值得稱許的實驗精神,但同時也是作品完整度仍待加強的一大主因之一。(陳考齋)
1月
06
2020
即便是沉浸式劇場,對觀眾恐嚇,或者其他肢體接觸,使觀眾感到恐懼,充其量只是逼近,絕非是真正的「回到歷史現場」,我們是在已知的、安全的距離下觀戲,但數十年前的人民面對的是不知何時會被抓捕、槍決的未知。模擬過去、回到過去,是為了面對和記憶。(何玟珒)
12月
03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