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斷裂的情感倫理《項羽和兩個女人》
6月
17
2019
項羽和兩個女人(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97次瀏覽
張敦智(專案評論人)

《項羽和兩個女人》改編自京劇傳統劇目《霸王別姬》。原版《霸王別姬》故事,透過項羽一系列行動與決定,完成對「情義」此一倫理價值的仿擬,最終穩固、並確認了「項羽」在劇中的完整形象。無論是在鴻門宴中刻意放過劉邦,或兵力所剩不多時仍執意營救虞姬,這些情節都一再重複著故事的內在意義,此為原版《霸王別姬》的主題。因此,將劇目放到現代情境後,必須面對的問題就是「情義」倫理在當代情境中的重新定位與捕捉。項羽這番情操,以及其對特定倫理的實踐,之於當代觀眾的意義為何?

新編作品從劇目名稱便已提供線索,將大眾耳熟能詳的項羽、虞姬配對間,安插進新元素,成為「項羽和兩個女人」。多出來的另一個女人是誰?她將為故事引入什麼新的觀察視角?成為入場看戲前一道懸疑的問題。很快地,經過劇目開場簡述項羽節節敗退的情勢,答案隨即揭曉,是劉邦的妻子呂雉。呂雉在劇中成為除了虞姬以外,另一位同樣愛慕項羽的女人。她欣賞項羽的情與義,鄙視劉邦的操守與格局。上半場的重點段落,被俘在敵營的虞姬與呂雉言語交鋒,兩位年輕旦角唱功不俗,讓劇情緊張的氣氛成功層層往上堆疊。呂雉先傾吐她比起劉邦更愛項羽的心聲,表明願意助項羽一臂之力;然而,條件是稱帝之後必須立自己為后。她也說出自己與虞姬的差別:自己的愛能帶給項羽更多積極意義,讓他在稱霸天下的路如虎添翼;相反地,虞姬的愛屬於耽溺的愛、消極的愛,只能提供項羽一處虛無的溫柔鄉,卻難以在現實中立足。此處,政治與性別視角同時被納入劇目:耽溺式的情感是否應該被拋棄?以及,女性是否亦能在社會中展現主體與能動性?然而這樣具有翻轉性的可能,卻在往後篇幅被失衡的結構漸漸掩蓋。

上半場與虞姬爭論未果的呂雉,漏夜獨自逃出漢營,並將計劃分享給震驚的項羽。然而,關於倫理價值的辯證與交鋒,實際上都已在與虞姬相談的場景完成,以至於呂雉獨自拜訪項羽一景,故事並未因此產生新的價值辯證,剩下功能性的情節交代。根據原故事脈落,觀眾對項羽的價值觀已有很具體的想像,因此事件結果並無任何意外與轉折,從言語、哲學到倫理價值層面,都未更近一步推進。儘管該事件獨立為完整場景,內容卻不滿足情節(plot)的必要條件,全段未見任何巧思、意外與驚奇。接著,故事徹底回到原作脈絡,虞姬舞劍自刎,在眾人的勸說下,項羽仍投河自盡。因此,綜觀全劇加入呂雉角色前後的差異:第一,女性存在性質的光譜被拉開,情感被劃分為「具現實意義」與「僅能提供空泛溫柔」的選項;第二,透過此角色的存在,項羽「情義」的內在倫理由被透過新元素重新確認,推上更高的位子。過去項羽在戰爭層面講求與劉邦的信用,在情感層面堅持對虞姬的照顧;如今他面臨更對自己更有利,可在情感與事業面雙贏的機會,卻斷然拒絕,使其情操的價值被再度烘托出來。

這同時意味著另一件事,也就是新編戲中的女性角色,雖然拉出相異的調性女性光譜,但終究淪為服務男性英雄情節的工具。故事內在意義透過加入新元素,將古老主題高高舉起,但這並沒有讓主題立體地浮現在當代情境之前。未經更動的情義倫理,仍找不到與當代接軌的方式。作品設定的理想觀眾,其態度是面向過去的,作品的悲劇與英雄調性也都是面向過去的;透過劇情推演、情緒渲染、情操推崇,意圖重返在當代已不存在、無法被透徹理解的價值。無論是令橫向溝通全面失效的個人英雄主義、仍須反省與批判的男性霸權、或與當代情境失去相對位置而徹底失重的情義倫理,都是全劇傾力描摹的內容。這也證明了上半場呂雉與虞姬相爭的場景,呂雉說出「女人就應該任男人擺佈」並不是諷刺之詞,而是無論有意或無意,作品確實透過全劇結構展示的現象。看似獨當一面、觀點犀利的呂雉,在下半場失去表現空間,無論腹中有多少理想,都只能任項羽從容就義、實現個人的崇高情感,並獨自在高處舉目哀嘆。謝幕後的Rap橋段,意在拉近京劇表演與現代觀眾的距離,但由於先前情節內在意義與當代情境全然斷裂,使得握有更多當代話語權的Rap形式(form),在謝幕後將作品與當代的距離推得更遠。其新穎,並不具有任何具有表達意圖的內在意義,它是空洞的、空泛的,而也因為這樣,才能全然確立其「新」的性質。新穎、當代與內在意義,在作品中全然斷裂開來。

李寶春、楊燕毅雄渾深厚的唱腔,以及兩位年輕旦角孔玥慈、陳雨萱展現的功力,使全劇在表演層面幾無短板。當一部作品從內在完全與現實脫節後,依然精彩的部分,使得它轉向純然娛樂的性質。若掏空「重返在當代失重的情感倫理」此內在部分來檢視,其餘將作品串連的表象僅存一系列身體奇觀:唱腔、舞蹈、翻滾、武術。觀眾面臨兩種選擇:若非由衷認同劇中意圖重返過去的情感倫理,即是將作品單純視為一系列奇技施展的過程。然而,下半場若能加入更多呂雉的心境轉折,例如被項羽拒絕後的內心轉折、對自我與外在世界關係的重新理解與消化,劇本結構仍可能產生截然不同視角。項羽將不再成為唯一、至高無上的絕對秩序,而能藉由第二個女人展開另一種具備多面向的社會。虞姬的自刎、項羽的就義、呂雉的續存,或可能各自獨立,卻也互相平衡,形成不同的選擇與價值。那或許是使《霸王別姬》的故事主軸能在當代重新被穿透的可能性,並非繼續對既有價值加以無盡穩固,而是在故事內鑿出更多孔洞,使光線透進來。

《項羽和兩個女人》

演出|台北新劇團、財團法人辜公亮文教基金會
時間|2019/06/08 14:30
地點|台北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經由上半場的延伸與鋪墊,確實讓項羽與虞姬之間的情感更具有厚度,同時也對項羽形象的塑造,提供歷史定位外的另一層人性視角,讓人一窺「霸王」面具底下軟性的一面。(林慧真)
1月
07
2020
《一代神鑄歐冶子》在舞臺表現與議題選擇上頗有亮點,特別是以傳統戲曲探討當代議題,展現出值得讚許的企圖心。可惜對老年照護這熱門主題,仍停留於融入情節層次,未能更深入挖掘其複雜性與情感深度,不得不說是有些遺憾。
1月
28
2025
此次《三個人兒兩盞燈》重製,即便主題不再像當初吸睛,但在兩組演員的精彩演繹下,故事中流淌的細膩情感依舊如涓涓細流般緩緩流入現代觀眾的心靈中。
1月
28
2025
《雙龍比武》貌似大武戲,卻乘著岳飛之名,自其身後延展家族裡事。無獨有偶,亂世背景自然勾勒出岳飛後人的復仇黑暗路,忠、孝、禮、法互斥之下,反映著倫理價值、法律和權威彼此競合的動態世局;復加虛實交錯、立場各異的角色群像讓戲劇性更強烈。
1月
23
2025
野草製作的《再生緣.鏡花水仙》將兩個女性角色結合,加上多元性別的議題,讓舊時代的靈魂得以與現代相遇,雖然整體而言有創作概念重於戲劇結構的意味,但也重新賦予一齣老戲新的生命
1月
23
2025
用新編戲成立的條件去審視,《一代神鑄歐冶子》取材元素豐富,包含技藝/人性、世代間的落差/傳承、長者的生命意義/自我接納以及老年照護。然而多數元素只是點到為止,像是技藝相關內容多由唱唸帶過。
1月
09
2025
《追香記》的結構設定本非大開大闔的磅礡氣勢,也沒有刻意營造的詭譎瑰麗,卻像是平實而溫馨的生活小品,淡淡的訴說著一齣浪漫歡欣的愛情喜劇。
12月
31
2024
近年來,越來越多新編作品開始從史書中挖掘題材,風格逐漸向歷史劇靠攏。《仁劍.開鋒》便是在戲說的「鍘美案」基礎上,強化歷史背景,聚焦於君臣,把原本的負心案件,轉變為一齣探討君王如何面對私情與公理衝突的君臣戲。
12月
27
2024
第一部曲主要在音樂性的嘗試,而第二部曲與皮影戲的跨域合作也實數不易,但若能適當地保留並延續地第一部曲的部份聽覺效果,整體而言會更加完整且迷人。
12月
2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