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啊,請時間停留《浮士德》
9月
21
2017
浮士德(臺北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67次瀏覽
謝筱玫(特約評論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浮士德畢生困於書齋,窮究浩翰知識之海,年老之際對於自己畢生所追尋的知識產生疑問:知道了這些,又如何呢?他似乎不曾好好享受過人生,少女的肉體喚起浮士德對青春的渴望,因此魔鬼趁虛而入,得以「人生重來一次」誘惑之。當代傳奇劇場將歌德的大部頭作品改編為三小時半之作,確實是很大的挑戰。編劇林秀偉與導演吳興國改編得很好,尤其是上半場,唱詞與情節、場面調度緊密結合,節奏如行雲流水,文學性與戲劇性兼備。回春後的浮士德與少女葛雷春的愛情十分美麗,最後少女選擇勇敢面對自己的過錯、接受制裁,上半場結束前的音樂尤為動人、極具渲染力。

可惜的是,下半場顯得較倉促零碎,使得上半場堆疊的激動震撼無以為繼。歌德的《浮士德》第一部分寫小我,第二部分寫大我,第二部分又更為龐雜,上窮碧落下黃泉,處理難度更高。浮士德與魔鬼的交易,是否也可以隱喻為這個時代人類擴張的無止盡與自取滅亡?不過,當代傳奇的改編本對於第二部分(即下半場)的處理,仍選擇聚焦於個人之愛(海倫與浮烈),雖然一部分也觸及宮廷政治之短視近利,但只是點到為止。在這個版本中,愛、親情以及對美的追求,是茫茫人生的救贖。這也可以是一種動人的詮釋角度,但整體的調度卻不如上半場流暢。浮士德為了得到海倫,需要通過眾多考驗/妖魔,妖魔的造型固然充滿奇想,但是並沒有幫助劇情的發展,(而且呈現方式令筆者聯想到當代傳奇的水滸《蕩寇誌》),個人以為這一段刪去可能更有戲劇張力。與海倫的情愛原來只是黃粱一夢,夢醒的那一刻有點莊子或湯顯祖(南柯、邯鄲)的況味,可惜在思想上並未深掘;而「夢中」浮士德與浮烈父子的對話也多保家衛國的思想,感覺整個下半場在時空上雖然天馬行空,思想上卻回歸傳統,格局似乎可以再更開闊延展。

音樂的編曲也充滿驚喜,曲式融合中西,有西方歌劇的恢弘壯闊,也有戲曲的細膩抒情。導演並有意識地展示樂師,且讓樂師有機地成為戲的一部分,讓樂師們穿著對應的戲服在上舞台撫琴或吹曲,甚至做出類似傀儡的動作,(葛雷春的身段也有傀儡的意象),個人以為傀儡的意象稍嫌多餘,因為劇情本身已經提供很豐富的內涵供人品味思考了。反而樂師們的現身撫琴,在劇中像是精靈或神祇般地存在,默默地俯視人間。

舞台美術亦不俗。書齋以黑白兩色為主,書牆高築,人被困其間,只有天窗的一線光,投射在舞台中央的書本上,呼應「知識」、「文字」這個命題;一旁擺設的骷髏,也點出「科學」以及「有限的生命」。書牆也供魔鬼出入,同時旋轉過來,另一面是城牆,極富巧思。不過,下半場的舞台在設計與執行上完成度也不如上半場,還好投影很適時地彌補其不足,並且創造出很棒的特效,例如縹緲氤氳的美人幻影、仙境的流螢點點等。面具的設計也使本戲的藝術層次更形提昇。

演員的技藝沒話說。吳興國很適合演憤懣的老者,浮士德延續李爾的形象,少了幾分瘋癲,多了幾分想抓住時間的急切,而且氣場飽滿,令人看得過癮。朱柏澄飾演的魔鬼狡詐靈滑、年輕多情的浮士德雄姿英發;黃若琳把懷春又純情的少女葛雷春演得令人不捨;舞者孫佳芳的肢體曼妙迷人。這齣戲給年輕表演者頗大的發揮空間,而他們也以亮眼的表現展示當代傳奇的傳承工作有了成果。

《浮士德》上半場戲劇節奏張弛有度,音樂與畫面動靜交錯。抬棺人的歌聲旋律、少女魂魄、地獄犬、魔鬼、骷髏的出現方式,在身體、形象、音樂上都清新可喜,接下來有幾個場景甚至美得令人屏息,簡直想說「美啊,時間請停留」。上半場結束時我有一種想起身拍手的感動,因此不免對於下半場的處理頗為失望。建議編導再想想下半場可以如何修改,否則這齣戲可以說是當代傳奇繼《慾望城國》、《李爾在此》、《等待果陀》後,另一個改編西方作品的戲曲經典代表。

《浮士德》

演出|當代傳奇劇場
時間|2017/09/10 14:30
地點|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浮士德》的愛情是傳統而平面的,文本也無法區隔「愛情」與「尋美」主題,尋美的美屬於面貌、藝術抑或任何層面?就內容分析而言,似乎只是另一段愛情故事。這首先帶給觀眾第一波疲勞。下半場文本的空洞,使客觀節奏雖與上半場雖然相似,卻彷彿經歷更久時間。 (張敦智)
9月
18
2017
簡化原著雖是必要之舉,卻未見濃縮其厚度後的精煉,仍舊過於冗長而衝擊觀眾習慣的演出時間。甚至,落幕時只感受到一種「什麼都沒說」的悵然。「人生彷若黃粱一夢」大抵是當代傳奇劇場詮釋之意。(吳岳霖)
9月
14
2017
老戲迷們一聽前奏即能說出名稱的曲調、曲式安排,《浮士德》有了屬於吳興國個人生命的詮釋角度,卻因文本內在邏輯的混亂與既有形式的沿襲,而讓整部作品有如拼貼、湊合,失去了更多延展的可能。(林立雄)
9月
14
2017
除此之外,《劈棺驚夢》本質上也有「頭重腳輕」的問題。京崑的演法,大致上切成前半思春、重逢、假死,後半試妻、劈棺、自刎,且融入紙紮人的演出,強化驚悚氛圍。但《劈棺驚夢》將群戲與多數看點集中於上半場,下半場則留予主演進行內心敘事,無論是視覺畫面或情節調度,都有明確的不均衡感。
7月
26
2024
本齣戲看似按演義故事時間軸啟幕,卻無過多三國人物出場,一些重要事件,甚至是赤壁之戰,都僅用荀彧唱段或幕後合唱轉場,虛寫歷史,去脈絡化明顯。如此濃縮主題核心,觀眾視域下的時空感會稍顯模糊,也較無法先入為主。對此,編劇在唱詞上大量打破傳統歌仔戲七字正格,擴大情感空間,潛入角色幽微,跳脫傳統三國戲框架,卻也成功襯托出曹操得意與懷疑自身之對比。
7月
25
2024
劇作原型《徐庶下山》出自外台民戲劇碼。搬進室內劇場後,選擇將演義故事轉換為武俠類型。武俠風格釋出較為寬闊的抒懷空間,民弱官強的亂世無奈、剷奸除惡的情義雙股糾纏,武俠本身混合感官刺激及抒情浪漫,淡化了演義戲碼的歷史色彩,趨近大眾娛樂形式。
7月
24
2024
劇團準確地將有限資源投注在最關鍵的人才培育,而非華麗服裝、炫目特效或龐大道具。舞台設計雖無絢麗變景,卻見巧妙心思。小型劇場拉近了觀演距離,簡單的順敘法則降低了理解故事的門檻,發揮古冊戲適合全家共賞的優勢。相對於一些僅演一次便難以為繼的巨型演出,深耕這樣的中小型製作,當更能健全歌仔戲的生態。
7月
16
2024
歌仔戲是流動的,素無定相;由展演場所和劇團風格共同形塑作品樣貌。這齣《打金枝》款款展示歌、舞、樂一體的古典形式;即使如此,當代非暴力觀點可以成為古路戲和解的下台階,古路陳套歡快逆轉後,沾染胡撇氣息,不見胡亂。為何一秒轉中文的無厘頭橋段可以全無違和?語言切換的合理性,承載著時空及意念盤根錯節構成的文化混雜實景。
7月
15
2024
《巧縣官》在節目宣傳上標舉的是一齣「詼諧喜劇」,於現代高壓的工作環境下,若能在週末輕鬆時刻進入劇院觀賞一場高水準的表演,絕對是紓壓娛樂的最佳選擇,也是引領觀眾接觸京劇表演藝術的入門佳作。
7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