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囂裡,將意識投注成一道光束《2023張力文室內樂音樂會-以琴會友》
1月
01
2024
2023張力文室內樂音樂會-以琴會友(D.S.室內樂坊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302次瀏覽

文 陳旻鈺(專案評論人)

身為室內樂的一分子,除了能夠傳遞自身散發出的能量,更需要在專注且主動的聆聽下,誠懇接收搭擋的聲音與情感,並具備影響他人的能力,鼓舞彼此繼續在音樂裡前進。【1】《2023張力文室內樂音樂會-以琴會友》由D.S.室內樂坊主辦,邀請中提琴家張力文與其他三位音樂家,以四組室內樂作品踏實且誠懇的向觀眾訴說了這樣的意念。

克拉克《悲歌》如品嚐一塊純手工酒心巧克力,一口咬下甘美的外殼同時也啜飲了烈酒。鋼琴家梁竹君行雲流水般的觸鍵提供平穩踏實的低音,溫柔地捧著弦樂,讓他們自由飛行,張力文拉奏的中提琴琴聲飽滿,泛音濕潤濃厚,牽引小提琴家路耀祖詠唱出高貴優雅的旋律,時而苦澀、時而柔順貼合著彼此,一波波拉扯間融成一體,層次豐富,後韻十分和諧。

當眾人彼此在音樂流動,邀請聲部進來的同時,也保有隱居幕後照亮他人的謙虛。音樂會編排兩首純弦樂三重奏曲,其中高大宜《間奏曲》湧現了弓弦樂器獨有的綿延氣息,大、中、小提琴家互相鋪敘愉悅氛圍,彼此對話的瞬間連眼神也訴說著情意,縝密交錯的合作關係讓我想到魏斯.安德森的電影風格,嚴格要求的藝術指導與服裝設,皆與劇情轉折和背景故事環環相扣。同樣地,「細節控」也存在今晚的演出:演出者們精心拆解樂曲,充分了解夥伴的優點,並溝通出聲部相互平衡的演奏技法。除了一致流暢的氣息,聲響更有厚薄濃淡的立體感,尤其在杜南伊《小夜曲》中,大提琴家洪婷琦將舒展的肢體建立在穩定的核心上,珍重的面對每一顆音符,耳朵保持敏銳,即時跟隨同伴的去向,有時緩慢上坡、有時鬆開煞車盡情狂奔,即使拉奏重複音,也是保持專注,樂此不疲地享受琴聲在空間迴盪,讓一成陳不變的音符帶著和聲前進,有了生命的脈動。

我想那就是沉浸在聆聽、享受聆聽的時候。

當演出者全心投注在一件演奏時,時間彷彿停滯了,我們隨著一股水流帶著向前走,空間只剩聲波訊號的傳遞。下半場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四重奏》,由於鋼琴家再度踏上舞台,舞台的聲部平衡稍有改變,加上音樂廳中接續不斷的咳嗽聲,四位演奏家彷彿站在岔路口,望著東西南北,每個人皆試圖以自己的聲音,呼喊哪裡才是正確的去路。在第一及第二樂章體驗膨脹的張力、緊張的顛簸路途後,眾人於第三樂章調整呼吸,四個人的意識再度會合,讓精神匯聚成一束堅定的光芒,找回最初享受雕琢樂音的過程;當鋼琴與大提琴共有相似低音聲部時,鋼琴家將垂直擊弦幻化成溫潤指尖,模仿弦樂撥奏技法,提升了大提琴在樂團中撥奏的音響表現。

從彼此抗衡到合作,在喧囂內找回平靜的當下,D.S.室內樂坊對音樂的堅定與執著,讓器樂所能發出的聲響趨於作曲家所想像的畫面,也流露出一種非常踏實且自然的喜樂。以樸實琴音知會好友,於室內樂表演形式「欣賞他人」之餘「尋找自我」,全心全意投注在喜愛之事的人們有著純粹的心靈,那是值得再度登門拜訪的珍稀之寶。


註解

1、洪珮綺,《鋼琴合作視野之蕭頌聲響世界:以鋼琴、小提琴與弦樂四重奏的D大調協奏曲,作品21為例》(臺北:翰蘆圖書,2019),頁284。

《2023張力文室內樂音樂會-以琴會友》

演出|中提琴:張力文、小提琴:路耀祖、大提琴:洪婷琦、鋼琴:梁竹君
時間|2023/12/22 19: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
這些年輕的演奏家組成的「衛武營當代樂團」與指揮路博曼合作出一場完美而專業的現代音樂演出,讓人對台灣的當代音樂發展前景不禁充滿了樂觀的期待。
5月
05
2025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所有的當代意象詮釋在事後回想都十分有韻味,但在觀演當下感受到的無趣與疏離卻也真實存在;而這一份不適,恐怕不是「前衛劇場」、「意象表演」等術語能夠輕筆帶過的。
4月
30
2025
好似漢普森用他內心的柔軟,在一連串末世的戰爭、死亡與分離之後,對這組作品注入了對人性的關懷;最終將人性領到了神性的終點,主人翁的靈魂終得上帝的拯救,進入上帝的國,得著永恆的安息。
4月
29
2025
趙方豪在這部貫穿了二十四首不同主題歌曲的作品中,忠實地詮釋出富有層次的情緒,再加上劇場新形態的演出方式,趙方豪今晚的演出,確實展現出他音樂中卓越的藝術性,可謂其為相當成功的演唱!
4月
28
2025
無論名稱上被歸類為舞蹈劇場、作曲劇場或其他名稱,這些作品真正扣合的,是當代音樂劇場「去分類化」的本質:跨領域媒材的融合、聽覺與視覺的並置、以及由觀眾自由感知所構成的美學場域。
4月
23
2025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