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姿宇(專案評論人)
偶戲、物件劇場中,首要的問題是:如何使物件成為角色,且從物件過渡到角色,時常必須仰賴一種修辭關係,或是隱喻或能是類比。觀看物件劇場的樂趣,也就在於和創作者一起探索這種修辭關係的各種可能性。
《親愛的戴斯》情節簡單,死神如同一名公務員,日日在辦公桌前點收死亡的靈魂,並送靈魂消滅轉生,他的三位員工則負責收集靈魂。這天,員工在為死神整理待點收的靈魂時,不慎遺下一名漏網之魚,被遺落的死亡靈魂中,居然蹦出一個跟死神長得相像的迷你靈魂,死神在驚訝之餘,和迷你靈魂一起譜寫歌曲、合奏、玩耍,度過了溫暖愉快的時光。不過,迷你靈魂的壽命終有盡頭,死神身為死神,卻也要經歷死別,祂萬般不捨地親手送別迷你靈魂最後一程,目送它轉生後幻化的輕盈小鳥,盈盈消失在夜空中。
親愛的戴斯(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攝影林峻永)
紙張的修辭關係
劇中的核心物件是紙張,紙張的形體、顏色、質地,乃至聲音,皆為《親愛的戴斯》的隱喻系統中使用的素材,並承載了本劇的核心價值。劇中,紙是靈魂與死神的身體,每張紙的質地、顏色、形狀各異,如同靈魂來自各種不同性格的生者,而死神為靈魂送終的方式,是在紙上蓋印以示點收後,送進辦公桌上一個洞口下的「碎紙機」,每「張」靈魂在被「絞碎」後,舞台後側便會飛出一隻隻紙製小鳥,鼓動翅膀自由地飛過舞台。
死神的身體是張有份量的紙,覆蓋著混色、顏料交疊的油彩,質地佈滿皺摺,似乎象徵死神經歷的漫長歲月和見證的靈魂痕跡,操偶者甚至還抖動這張紙,讓舞台迴盪著紙張震動、劃破空氣的聲響:倘若死神有聲音,來聽聽那是什麼。死亡的靈魂如同紙張,輕如鴻毛,幾乎不佔什麼空間,一般令人感到恐懼的死神,同樣由一張薄紙構成,由操偶者操控著,漂浮在空中,而靈魂消亡了,也只是轉化為不同的型態,並且也是在消亡後,靈魂才能真的得到翅膀起飛。
親愛的戴斯(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攝影林峻永)
賦予死亡最輕盈的身體
通過紙張這個物件,《親愛的戴斯》將最沉重、最不可知的死亡賦予最輕盈的身體,死亡之意義在物件中得到一種詩意的轉化,透過這樣輕盈的身體,在與迷你靈魂的和諧共舞、譜曲、奏樂,再到不捨離別中,死神展現的無比熱愛生命與溫柔共感的情懷,雖然矛盾,但我們明白,矛盾本就內在於本劇死神的形象之中,死神的物件形象,幾乎也預示戲劇事件的開展與終結。
親愛的戴斯(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攝影林峻永)
《親愛的戴斯》整場演出沒有一句台詞,也沒有可識的語言,但透過聲響、音樂、演員的身體與物件的互動,創造了獨一無二的語境和強大的情感號召力,畢竟,誰能不為這個畫面動容:紙製的死神哀悼死亡的小夥伴,死神的力量與脆弱,俱在那緩緩低垂委頓的身體之中。
《親愛的戴斯》
演出|頑劇場
時間|2022/08/06 14:30
地點|樹林藝文中心演藝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