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漏的家,愛的考驗《暴雨將至》
12月
06
2016
暴雨將至(陳藝堂 攝,動見体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81次瀏覽
謝筱玫(2016駐站評論人)

《暴雨將至》細膩地呈現家的飄搖與脆弱。老父罹患了失智症,又因中風而不良於行,失婚的大哥開計程車,在大陸設廠經商的老二,獨留太太在台灣照顧老父。往返兩岸的老二與旅居澳洲的小妹歸家,家人重聚團圓,也逐漸面對父親的身心狀況以及各自婚姻的問題。此劇探討老人長照的議題,沒有批判,只是呈現家庭成員各自的難處,雖然各人有自私的一面,彼此卻也仍有愛。像是舞台後方盤根錯節的樹根,是家人的開枝散葉又緊密連結,也是彼此糾結的愛恨關係。

一開始,年輕演員出場,坐上輪椅,身體開始蜷曲、僵硬、衰弱,進入老人的角色。初時,他似乎是眾人寵溺的對象,如嬰孩般咿咿呀呀,久未歸家的二哥,將老父當孩子般哄著逗著。因他的失語失智,父親似乎又是眾人傾吐煩惱祕密的親密夥伴。但旋即我們發現,更多的時候,他可能同時是任人宰割、無招架之力、有苦也無從申訴的一個物事。在照顧者疲累、壓力大、忙碌時,他就會被心不在焉地敷衍忽略,甚至成了負面情緒的發洩出口。

此劇最精采之處,在眾演員們收放自如的身體,幽微的舉止,承載流動著許多情感訊息,一切盡在不言中。為老父擦澡,一個親密的日常動作,在劇中重複數次,由不同角色反覆執行。如此一個與生活起居切身的動作,無須語言,即透露衍生出種種紛陳的心緒、關係的變化:愛、憎、怒、厭煩、暴力。親子、夫妻等關係的張力,在此劇多是潛伏於肢體之間的。許多未言說的,往往在一個動作中就露了餡。於是,一生盡力扮演好女兒、好媳婦角色的淑芬,可能只是被習慣與社會期待所制約,因此她的身體沉重疲憊,對老人的照護動作機械化,有時甚至一不耐煩便張牙舞爪。

導演在場景間安排演員做出凝止的動作,宛如定格放大的家族照片,只是捕捉呈現的畫面多是即將崩解、滲漏、搖搖欲墜、同床異夢的片段。其中一場,我們進入老人(或其他家庭成員)如夢境般的深層意識,在其間,他如人球般被殘酷地丟來傳去、身體被無情地摧折對待。這裡我們窺見老人的恐懼、以及家人對照護老人的怨懟/自責,在這層意識世界中,似乎也預示了他之後到安養院的可能遭遇。

唯一最純淨的愛與救贖,是發生在祖孫的互動中。孫女溫柔地替老人吹頭髮,講起他們的共同記憶—那棵老樟樹,對老人不認得自己感到惶恐心傷,承諾著不離不棄,近乎固執地抱著老人睡去。祖孫之情為苦悶難解的現實,撐起一方溫暖的天地。

在同志婚姻議題吹起社會風暴的此刻,《暴雨將至》觀照的異性戀家庭也山雨欲來。此劇以一個異性戀家庭的風暴,帶領觀眾思索家庭的意義、家的功能,以及其間成員的努力撐持,溫柔動人。

《暴雨將至》

演出|動見体劇團
時間|2016/12/1 19:30
地點|台北市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改編版本實屬巧妙,表現細緻,將原著的奇幻置入寫實的家庭問題,情感的探討加入議題層次。面對高齡化社會,如何調和愛、孝順與將至親送離家庭三者之間的想法衝突。( 莊淑婉)
12月
15
2016
無力的父親,造就了無聲的出口,一種沈默的注視;似乎從父親的觀點考量戲的佈局,《暴雨將至》的寫實與幻想,就有了交會點。(劉純良)
12月
13
2016
「將至」二字具有如此明確的時間感,在那一刻來臨前,它卻同時成了超脫時間的狀態。正如同舞台上的寫實日常,事實上正被置放於一條非寫實卻依舊線性的時間軸上。所有存在於這家庭之外的片段都被濾除。(白斐嵐)
12月
12
2016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