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漏的家,愛的考驗《暴雨將至》
12月
06
2016
暴雨將至(陳藝堂 攝,動見体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57次瀏覽
謝筱玫(2016駐站評論人)

《暴雨將至》細膩地呈現家的飄搖與脆弱。老父罹患了失智症,又因中風而不良於行,失婚的大哥開計程車,在大陸設廠經商的老二,獨留太太在台灣照顧老父。往返兩岸的老二與旅居澳洲的小妹歸家,家人重聚團圓,也逐漸面對父親的身心狀況以及各自婚姻的問題。此劇探討老人長照的議題,沒有批判,只是呈現家庭成員各自的難處,雖然各人有自私的一面,彼此卻也仍有愛。像是舞台後方盤根錯節的樹根,是家人的開枝散葉又緊密連結,也是彼此糾結的愛恨關係。

一開始,年輕演員出場,坐上輪椅,身體開始蜷曲、僵硬、衰弱,進入老人的角色。初時,他似乎是眾人寵溺的對象,如嬰孩般咿咿呀呀,久未歸家的二哥,將老父當孩子般哄著逗著。因他的失語失智,父親似乎又是眾人傾吐煩惱祕密的親密夥伴。但旋即我們發現,更多的時候,他可能同時是任人宰割、無招架之力、有苦也無從申訴的一個物事。在照顧者疲累、壓力大、忙碌時,他就會被心不在焉地敷衍忽略,甚至成了負面情緒的發洩出口。

此劇最精采之處,在眾演員們收放自如的身體,幽微的舉止,承載流動著許多情感訊息,一切盡在不言中。為老父擦澡,一個親密的日常動作,在劇中重複數次,由不同角色反覆執行。如此一個與生活起居切身的動作,無須語言,即透露衍生出種種紛陳的心緒、關係的變化:愛、憎、怒、厭煩、暴力。親子、夫妻等關係的張力,在此劇多是潛伏於肢體之間的。許多未言說的,往往在一個動作中就露了餡。於是,一生盡力扮演好女兒、好媳婦角色的淑芬,可能只是被習慣與社會期待所制約,因此她的身體沉重疲憊,對老人的照護動作機械化,有時甚至一不耐煩便張牙舞爪。

導演在場景間安排演員做出凝止的動作,宛如定格放大的家族照片,只是捕捉呈現的畫面多是即將崩解、滲漏、搖搖欲墜、同床異夢的片段。其中一場,我們進入老人(或其他家庭成員)如夢境般的深層意識,在其間,他如人球般被殘酷地丟來傳去、身體被無情地摧折對待。這裡我們窺見老人的恐懼、以及家人對照護老人的怨懟/自責,在這層意識世界中,似乎也預示了他之後到安養院的可能遭遇。

唯一最純淨的愛與救贖,是發生在祖孫的互動中。孫女溫柔地替老人吹頭髮,講起他們的共同記憶—那棵老樟樹,對老人不認得自己感到惶恐心傷,承諾著不離不棄,近乎固執地抱著老人睡去。祖孫之情為苦悶難解的現實,撐起一方溫暖的天地。

在同志婚姻議題吹起社會風暴的此刻,《暴雨將至》觀照的異性戀家庭也山雨欲來。此劇以一個異性戀家庭的風暴,帶領觀眾思索家庭的意義、家的功能,以及其間成員的努力撐持,溫柔動人。

《暴雨將至》

演出|動見体劇團
時間|2016/12/1 19:30
地點|台北市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改編版本實屬巧妙,表現細緻,將原著的奇幻置入寫實的家庭問題,情感的探討加入議題層次。面對高齡化社會,如何調和愛、孝順與將至親送離家庭三者之間的想法衝突。( 莊淑婉)
12月
15
2016
無力的父親,造就了無聲的出口,一種沈默的注視;似乎從父親的觀點考量戲的佈局,《暴雨將至》的寫實與幻想,就有了交會點。(劉純良)
12月
13
2016
「將至」二字具有如此明確的時間感,在那一刻來臨前,它卻同時成了超脫時間的狀態。正如同舞台上的寫實日常,事實上正被置放於一條非寫實卻依舊線性的時間軸上。所有存在於這家庭之外的片段都被濾除。(白斐嵐)
12月
12
2016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
然而劇場的演出畢竟產生了一個新的文本,因而阮劇團的剪裁與重製,就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在劇場條件下,如何為代言原作而調整敘事策略,同時也創造出了劇團對於「鄉土」的閱讀態度。
7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