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語失落與家庭崩解《暴雨將至》
12月
15
2016
暴雨將至(陳藝堂 攝,動見体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60次瀏覽
莊淑婉(自由工作者)

家庭關係的暴雨,從老父親的肢體開始扭曲的那一刻,醞釀。

故事從中風失智的老父親失蹤被尋獲後切入,全家人重新聚在一起,離婚失業的大哥文國、中國設廠往返兩岸的二哥文華、主力照顧老父親的二嫂淑芳、封閉心房的孫女小婷、定居澳洲的小妹文慧、陪妻子返臺的妹婿Jimmy,家庭因老父親而離散,又因老父親而聚攏。

主題放置在長期照護家庭中,各個成員面對被照顧者的心境。寫實的場景:廚房、餐桌、房間,打破牆面同置於同一個空間(劇場),看見同時間不同空間的人事物,透過燈光明暗,並置情緒的主副旋律;寫實的生活:喝水、吃水果、挑菜、擦澡,家庭樣貌似真又疏離。家人之間的對話,避重就輕,各自壓抑,偶爾曝露自我情緒,配上多語言的廣播聲為背景,似乎意味著在世界各個角落都有這樣的家庭日常,但此聲效亦稍顯突兀。家庭中的情緒流動彷若暴雨來臨前欲發不發、積鬱凝滯的氛圍。王肇陽以年輕之軀飾演中風失智老人,透過肢體意外達到成效,使人帶入自身生命經歷。家庭成員各自的困境,藉由不斷地擦澡,有如告解般或發洩般或溺愛般,對老父親抒發。最為壓抑的主力照顧者,徐麗雯飾演的二嫂,詮釋身兼照顧者的媳婦、家庭主婦,面對生病的公公、憂鬱症的丈夫與青春期的女兒,承受各方壓力卻強顏面對,自我情慾不得抒發,直言照顧公公已為習慣,卻於照顧時顯露疲憊煩怒,也許出於責任或部分控制欲,如其阻止小姑幫手廚房之事可推測其傾向。暴雨來臨,二哥提出大家逃避的問題——把老父親送至療養院,親情衝突爆發,終於孫女小婷拔管的那一刻。導演運用演員著白衣與著日常衣服的轉換,切換現實與老父親意志。病人的意志,到底誰真正理解?

此劇源自新加坡戲劇大師郭寶崑先生的劇作《傻姑娘與怪老樹》,講述一位小姑娘與一棵形態怪異的老樹之間的奇特情誼。明顯的,小婷的原型為傻姑娘,老父親則為怪老樹,舞台正中偏右上方有一棵樹根,保留原著的重要象徵,亦可說原著主角。有趣的是,一個家庭/家族可形容為一棵樹,祖輩如樹根,尤以最後老父親插管,管子來自樹根,更顯老父親與樹根意象命脈相連。

小婷與老父親,即小婷的爺爺,在家庭中皆為無話語權的人。小婷於一班親人面前唯唯諾諾、遵守禮教,乖巧地按平日習慣在餐桌上寫功課,只因地點不適宜而被父親文華喝止,此時父親的威權已經大於她的話語權。她沒有反抗,往後不再於有父親的場合上在餐桌上寫功課,躲避話語權難以行使的場合。母親淑芳曾向小姑文慧表示小婷不如以往開朗,封閉自己甚至有自殘行為,但小婷什麼都不跟她說。母親除了家務還要擔負照顧病人的工作,疲勞煩悶,興許小婷曾想跟母親分享生活與心事,可是被拒絕,意即被禁止使用話語權。漸漸地,小婷在大人面前形同喪失話語權。相反的,小婷願意在爺爺面前表現依偎、講述內心,因爺爺是疼愛她的人,又淪為同她一樣是沒有話語權的人,而成為小婷抒發的出口,如對爺爺說下次要離開家記得告訴她,她要和爺爺一起走,顯示小婷對家庭氛圍感到窒息難捱。老父親因中風而失去話語權重要的部分,難以言語來表達自我,無論口說語言、肢體語言抑或文字,只得咿咿哦哦、有反應與無反應。再者,一般人對失智患者之話語抱持著質疑,老父親的話語權可謂盡失。能見到的是,從前擁有最大話語權的老父親反轉成接受各人傾訴內心的對象。亦可見家庭中,小的、病的、老的之話語權似乎常被忽視。小婷對爺爺感情上的執念切合了傻姑娘,老父親中風的扭曲姿態切合了怪老樹,將原著奇幻又扭曲的情感做了精巧的轉換。

此改編版本實屬巧妙,表現細緻,將原著的奇幻置入寫實的家庭問題,情感的探討加入議題層次,更引發共鳴。令人思考,面對高齡化社會,長期照護需要重視,如何調和愛、孝順與將至親送離家庭三者之間的想法衝突,以及關於病人的話語權,病人如何決定自己的未來?

《暴雨將至》

演出|動見体劇團
時間|2016/12/03  14:30
地點|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無力的父親,造就了無聲的出口,一種沈默的注視;似乎從父親的觀點考量戲的佈局,《暴雨將至》的寫實與幻想,就有了交會點。(劉純良)
12月
13
2016
「將至」二字具有如此明確的時間感,在那一刻來臨前,它卻同時成了超脫時間的狀態。正如同舞台上的寫實日常,事實上正被置放於一條非寫實卻依舊線性的時間軸上。所有存在於這家庭之外的片段都被濾除。(白斐嵐)
12月
12
2016
演員們收放自如的身體,幽微的舉止,承載流動著許多情感訊息,一切盡在不言中。凝止的動作,宛如定格放大的家族照片,只是捕捉呈現的畫面多是即將崩解、滲漏、搖搖欲墜、同床異夢的片段。(謝筱玫)
12月
06
2016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