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興,開展客家的可能性《新客報到 2.0》
6月
04
2025
新客報到 2.0(新生一號劇團提供/攝影梅格)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60次瀏覽

文 黃敬維(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在學生)

《新客報到2.0》是新生一號劇團延續去年《新客報到》所推出的客家即興喜劇續作。承襲著劇團一貫特色,希望觀眾也能作為劇場演出的一分子,開場前便請觀眾在紙條先寫下一句台詞,讓演員後續在台上隨機抽取並加入演出內容,也透過社群問答請觀眾出題目給演員們,並隨機選取三個題目請演員呈現。運用這樣的方式,拉近觀眾與表演之間的距離感,使劇場內增添幾分親切感。

六位演員,一位樂手,八個演出橋段。從滿頭白髮的長輩到滿眼期待的學童,熟悉客語和不諳客語的觀眾,《新客報到2.0》跨越了年齡和語言,讓觀眾們在欣賞過程中歡笑聲不斷。橋段的安排分別為「一个頭家三个頭」、「超級換換換」、「等一下!」、「怪客導演」、「有問題就沒問題」、「麼人來作客」、「超即興金曲」、「有話𠊎來講」。每一個主題會有既定的演出規則,以即興的方式來演出多個主題。

演員們各有所長,如平時從事魔術表演的杜柏諭、電台主持人李穎珍等,該場演出還邀請了客語歌手徐哲緯作為嘉賓客串「等一下」和「超即興金曲」。多樣的組合放置在不同主軸增添表演內容豐富度,演員們輪番上陣以應對台下多元的觀眾組成。而要戳中觀眾的笑點以及使觀眾共感,則是喜劇如何引人發笑的關鍵課題,在這方面劇團透過直接向台下的觀眾們詢問關鍵字的方式,成功達到共感並開展出詼諧有趣的演出。

演出過程中同時使用了華語和客語,在介紹演出規則時,同一句話會由兩位演員分別以華語客語各唸一次。此外劇團很用心的在每一個橋段開始時,向觀眾介紹與段落主軸相關的客語字詞。例如「一个頭家三个頭」開始前便先介紹客語的「老闆」一詞在四縣腔和海陸腔的唸法;「怪客導演」開始前,便介紹客語中「電影」一詞的唸法。如此一來在演出主題的時候,只要聽到關鍵字的客語,不熟悉客語的觀眾也能猜得到七八分情節,在觀賞過程中便不會產生認知斷層。演員也會嘗試即興加入客家要素,如「有話 來講」的演出過程中加入了大眾熟悉的客家歌曲「客家本色」,而段落「麼人來作客」的演出內容也透過劇情要素介紹了許多客家食物,如擂茶、菜粄等等。更不用說,演員們身著客家花布風格的上衣,顯現十足的客家氣質。「怪客導演」更是直接將客家戲曲搬上即興喜劇的舞台,可謂是本場演出最大的特色與驚喜。

以觀眾的觀影經驗作為材料進行即興演出,「怪客導演」的演出規則運用逗趣的主題結構轉換,藉此拉近了舞台上下的距離,也展現了即興演出的靈活性。觀眾給予一部動畫電影作為演出主題,演員們要先嘗試還原電影劇情,由於現場觀眾有許多國小學童,第二輪嘗試以兒童劇表演法呈現,最後一輪則是用客家戲曲的方式演出。考量有些許觀眾不熟悉客語的使用,這種結構遞進顯現出一種傳統創新的企圖,以電影情節做為引子,溫馨的表演形式做橋接,觀眾在笑聲中重新接觸客家戲曲之美。戲曲演員邱孟姍,登場時的台步身段是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在亮相時的念白聲腔高亢而柔順,聲調滑轉動聽,展現出客家戲曲其音樂性所蘊藏的韻味,使人印象深刻。而後續出場的兩位演員,則是用人聲模擬文武場的現場音效增添舞台幽默,並且拿出衣架與掃帚等日常生活的工具取代戲曲道具(把子)演出武戲,塑造表演張力的同時也令人會心一笑。將原來的劇情轉化為客家戲的口白來重現電影情節,縱使不諳客語的觀眾不完全理解念白的內容,這樣的融合讓觀眾更輕鬆地接觸客家戲曲,也使戲曲在即興框架中展現全新表現力,對於劇場與語言的互動關係,增添更多可能性的想像空間。

透過觀眾的直接參與、表演主題的靈活轉換、遞進式的橋段鋪陳以及戲曲元素的跨界嵌入,《新客報到2.0》打破了語言隔閡,也突破了傳統劇場中表演與觀者之間的單向性。比起上一次的演出,這一次加入更多音樂性成分,透過對音樂層面的欣賞,以及演員們在即興要素中加入客家意象的元素,不僅成功將客家傳統文化置入現代表演的語法中,更讓觀眾在笑聲中體驗到戲曲的當代魅力。當客家遇上即興喜劇時,即興不再只是表演的即興,更是文化創新的即興,是打開未來可能性的開始。

《新客報到 2.0》

演出|新生一號劇團、戲途會社劇團
時間|2025/05/17 19:30
地點|臺北市客家音樂戲劇中心 二樓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
然而劇場的演出畢竟產生了一個新的文本,因而阮劇團的剪裁與重製,就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在劇場條件下,如何為代言原作而調整敘事策略,同時也創造出了劇團對於「鄉土」的閱讀態度。
7月
25
2025
該劇倫理預示趨向某一劇場重要議題:情感的處理是否一定要走向極端的宣洩?劇場能否承擔「情緒節制」的美學創作?
7月
18
2025
小狐狸這一段從原鄉到陌生地的遷移歷程,彷若當代高移動率、移工人口與北漂的狀態,使得《還沒有名字的故事》不只是一齣成長童話,更像一面折射現實的萬花筒。
7月
10
2025
與其說《你說的我不相信》談論被掩藏的歷史,更像是因歷史而觸發的記憶,藉由演員一再重複扮演,呈現「開槍那瞬間」的角色演繹與心境模擬。
7月
0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