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鏡到底看四季與Live Sessions的輪遞——吳卓源Julia Wu《YouTube Music Sessions x TAICCA》
6月
17
2022
吳卓源Julia Wu《YouTube Music Sessions x TAICCA》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46次瀏覽

林真宇(專案評論人)

在 YouTube 逐漸改變了影音市場、創作者的生態系,以及世界上許多地方的影音收聽習慣後,音樂表演的影片(Live Sessions)也如雨後春筍般增加,不停地被生產。

以 Live Sessions 的輪遞推動新美學

2008 年, Boilen 和 NPR 音樂編輯 Stephen Thompson ,因為在人群噪音中聽不到音樂而感到沮喪,接著離開 South by Southwest (SXSW) ,舉辦了第一場 Tiny Desk Concert,從此開始了以 YouTube 為家,推陳出新的 Live Sessions 頻道。接著,2011 年成立的美國 Audiotree,以和表演者 50/50 分潤的方式,也開始持續經營以 YouTube 為主要平台的 Live Sessions 市場。而在不同的市場,也有許多不同的平台,持續誕生且運作著。從日本的 THE FIRST TAKE,到英國的 Sofar Sounds,至台灣的樂人頻道、玉成戲院錄音室一系列的錄影;Live Sessions 的影音形式不只推廣音樂作品與樂人的形象,也挑戰以網路為主要平台傳播的影片的美學設計與形式。

在今年,由文化內容策進院(文策院)年初與影音平台 YouTube 共同推動的「YouTube Music Sessions in partnership with TAICCA」計畫於三月份上線——有五組台灣的音樂人,以 Live Sessions 為形式,以 YouTube 為平台進行展演。這個計畫,旨在推廣音樂創作到台灣以外的國際市場。而其中一位演出者,正是原於澳洲開始其音樂事業,且後來選擇台灣為發展據點的吳卓源 Julia Wu。

Live Sessions 之美學形式,時而翻玩場館新意,時而一鏡到底地凝視演出細節;以現場不見得能隨時拿捏的細膩表現,賦予影像和音樂新的價值,也迸發新的演出形式。此次的 YouTube Music Session,亦是一鏡到底——讓五組樂人在不同的場景,進行連貫且一氣呵成的演出。綜觀吳卓源 Julia Wu 的演出,以一油畫畫框設定了演出「空間」,且用四首歌曲、四季作為場景轉變的依據。值得一提的是,畫面真實呈現了畫框之外的準備工作——我們能看見工作人員忙進忙出,為了成就作品美感所做的各種規劃。歌曲之間,透過攝影師伸手調整鏡頭,擋住畫面,與導演發號開機與倒數的聲音,皆呈現了「戲中戲」的設定,與戲外(畫框外)的忙碌和真實。

用畫框呈現一鏡到底的四季

吳卓源 Julia Wu 與樂團的表現穩定且怡人,音樂飽滿流動,狀態甚佳,且給予四首歌曲新的編曲、詮釋和聲響。由春季〈uncertainty〉開場,至夏季炙熱鮮明的〈精神分裂 Split〉;在秋季探討人與物質的〈Things Things Things〉,接著冬季則是比以往更顯即興的〈你是不是有點動心〉。以四季為題、場景服裝設計別出心裁,至於一鏡到底的概念,畫面強調畫框的存在,鏡頭多次緩緩推進再退後,則偶顯與主題和音樂的脈動抽離。設計的發想,或許帶來了畫面的限制,四首歌曲間鏡頭的運動與角度,逐漸成為慣例,帶給觀者的新意則逐漸減少。

終究,嶄新的製作與演出的形式,諸屬不易。台灣的 Live Sessions 其實已有諸多佳作,而在使用不同手法拍攝的巧思下,吳卓源 Julia Wu 與團隊仍完成了有水準的細膩作品——此支影片從三月上線以來,已累積一百七十萬多的觀看次數。

此次五位表演者與文策院合作的影片,皆由表演者各自的官方帳號上傳。儘管觀看數據表現不凡,但綜觀過去吳卓源 Julia Wu 的影片,也有許多歌曲或現場演出錄影的觀看次數達上百萬,有些歌曲甚至更多(例如 2017 年上線的〈你是不是有點動心〉歌曲音樂錄影帶,觀看次數超越兩千五百萬)。既然表演者們大多已自帶流量,以 Live Sessions 推動表演者走向國際市場的意義、策略與成效,或許仍有探索釐清的空間。YouTube 平台背後的數據統計,應已能提供觀賞者地理位置和統計資料,或許由此出發深度探討,更能幫助期盼能透過 Live Sessions、以及 YouTube 平台觸及國際市場的音樂人,知道下一步可以嘗試的方向。

若不論計畫的目標與立意,在影音串流平台彷彿有無限選擇可以觀看、且 Live Sessions 影片在全球疫情下也不斷增加的狀況下,吳卓源 Julia Wu 和製作團隊仍於 YouTube Music Sessions 留下了優秀的作品。同鏡頭下四季的輪遞,Live Sessions 影片的影響,也如季節流動。除了提供和創造內容,影片上架了之後,便有長長的時日,被動等待搜尋。當演出者的名字和作品再度成為關鍵字,這樣的作品便能靜待觀者上門,而這或許是值得的佈局。

吳卓源Julia Wu《YouTube Music Sessions x TAICCA》

演出|吳卓源 Julia Wu
時間|2022/3/21(首播)
地點|YouTube Music Sessions x TAICCA(線上錄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先以整體而論,獨奏的表現相當優秀,尤其是在抒情樂句的處理上,例如第一樂章第二主題,句尾的大跳八度高音不僅音準扎實且音色清麗,在情緒的收尾上更是有著無窮餘韻
6月
09
2025
故事作為鉤子,鉤出情感的洪流,感官如藤蔓觸碰人的內心活動,眼睛看不見空氣,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風的流動,耳朵聽不見光,卻可以感知語言的溫度。無垠黑暗之中,無語凝噎,卻已淚千行。
6月
03
2025
蔡雯慧的演唱柔中帶剛、含蓄但堅定,表達出她的人生哲學以及對極圈生活的觀察,溫暖而有穿透力的歌聲搭配李成員的電貝斯伴奏相得益彰。
6月
02
2025
她那綿延溫暖的歌唱線條,串連著既清楚又充滿顏色的咬字。她用心鑽研出的文學底韻和多年嚴以律己所修鍊出的演唱技巧,透過今晚舒曼的音樂詮釋,完美展現。
5月
30
2025
雖然音樂在整部作品裡如此重要,但也少有角色或劇情引導觀眾留心聽覺,讓音樂始終停留在背景。在這些情形下,那「音樂與情緒關係」的感知與想像之訓練,也因此大打折扣。
5月
28
2025
這場音樂會以久石讓的經典動畫配樂為主軸,將現代與爵士、跨界與流行的語彙巧妙融合,帶領觀眾走入一扇通往「絕對」音樂世界的大門。
5月
21
2025
在呂紹嘉的帶領下,器樂聲部間的合作,如行雲流水般的流暢,各個器樂的獨奏段落,也精彩得令人目不暇給。NSO好似站在山巔的巨人,以其虛懷若谷的心境,用蕭斯塔柯維契的音樂,帶著觀眾一起經歷了一場帶了點魔幻氛圍的音樂旅程。
5月
20
2025
然而若對照團隊宣稱的「讓故事不再凝止於船難時刻」,本作恰恰陷入另一種凝視困境:當所有藝術手段都服務於「重現」而非「重構」,當形式實驗壓倒敘事深度,歷史記憶反而被禁錮在當代劇場的美學裝置中。
5月
13
2025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