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情世界的有情人《寶蓮燈前傳─母子緣》
11月
25
2019
寶蓮燈前傳─母子緣(昇平五洲園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56次瀏覽

楊禮榕(專案評論人)


無情與有情的二分與翻轉

《寶蓮燈前傳─母子緣》(以下簡稱《母子緣》)發想於張衡《西京賦》的神話故事,結合多位來自不同傳說的神話人物,作為劈山救母故事的前世因緣之想像。《母子緣》以「母子情」為主題,主角是「無生而生,因日月精華而生」河神——巨靈神,和專吃貪婪人類來生養秩子的妖怪——北天黑龍母。有趣的是,一般象徵公理正義的天庭在劇中是苛刻而無情,巨靈神與黑龍母不只受到巨石魔人的攻擊,來自天庭方面的苛責和追殺也相當無情。而兩位神話傳說中「非人」的人物,北天黑龍母護子之情真切、有恩必報,巨靈神雖是來自天地幻化的河神,卻一心嚮往親情倫理,兩者皆重情、重信且知恩圖報。天理無情,而兩位出身無情之人卻擁有十足的人情味,是無情世界中的有情人。

在法理至上的無情世界裡,黑龍母為避免傷害無辜百姓,躲避到北天之地來生養稚子,僅殺害任意獵取動物生命的惡人。然而在天庭律法之下,黑龍母殺生被認定為極惡,而任意殺害其他動物的人類卻無罪,只因人類被視為萬物之靈。天庭不斷派人追殺,完全不給黑龍母一條活路走,天兵神將甚至使用了捉拿幼子作為要脅的失德手段。巨靈神只因心軟縱放黑龍母,就被押往斬仙台準備行刑,完全不顧念過往功績,天庭之法甚為苛刻。三聖母楊蓮與凡人相戀,雖觸犯仙人法條,卻未傷害任何人,同樣被判定為大惡。兄長二郎神不顧手足之情,儘管楊蓮有孕在身,仍將之追捕入刑,關押華山之下。

《母子緣》將民間信仰中,公平與正義象徵的玉皇大帝、二郎神定調為固執、守舊而不通情理,正氣凜然的眾神則是失德、失理。天庭、玉帝、二郎神等代表普世的正義、律法,幾乎已經到了無情的地步,藉此對比巨靈神、黑龍母等非人之人的多情。

但,萬物皆有情。《母子緣》劇中同時交雜了黑龍母與龍兒的母子親情、黑龍母與巨靈神互有多次的救命之恩、三聖母楊蓮與凡人劉彥昌仙凡戀的愛情、兄長二郎神對楊蓮的大義滅親、楊蓮對巨靈神的救命之恩等等複數的故事軸線。楊蓮雖欲相救巨靈神,半途卻受兄長二郎神所阻,關押在華山之中。巨靈神打倒巨石魔人之後,受太白星君之命,投胎轉世為楊嬋之子劉沈香,結下來世劈山救母的母子緣。巨靈神既能報恩,又能入世體驗母子親情,結局看似圓滿。然而,真正劫法場、阻行刑並捨命相救巨靈神的,其實是黑龍母與龍兒。巨靈神與黑龍母之間來回捨身相救的情緣,卻就此不了了之。

《母子緣》人物和故事雖然豐富、多元卻略顯凌亂。主題「母子情」在眾多複雜的捨身相救、有恩必報的情緣關係中,親情關係顯得相對薄弱。在注重聲光與武打場景的布袋戲風格之中,在天庭、道德與法理為首的無情世界中,無論是黑龍母與其子、巨靈神或楊蓮都願意捨己為人的行為中,所傳達出來的「萬物皆有情」意象,顯然比母子親情更為強烈和動人。


手工感聲光效果的技藝與樸趣

關渡藝術節的《母子緣》巡演版因雨影響,從北藝大校園中庭改至戲劇廳內演出。相較於位於大稻埕碼頭5號水門廣場的首演版,有兩個較大幅度的調整。

首先,少了首演版實驗重點之一的大型動畫螢幕。少了電腦動畫場景變化的華麗感,不僅視覺上比較不容易因過度刺激而感到疲累,也更能看見戲偶面部與服裝的細節。金光布袋戲常用的聲光效果,如煙霧、彩帶、頭部或眼部led燈等等,也展現一種樸拙而華麗的手工趣味感,以及布袋戲作為一種表演藝術技藝的現場性。

其次,巡演版也減少了最後結尾的演唱,在太白星君宣旨巨靈神將投胎轉世後就結束。少了這一段較為傳統的曲牌,筆者覺得相當可惜。不僅減少了一個層次的技藝展現。也少了巨靈神轉生為三聖母之子的母子相見畫面,這是將劇情從楊蓮大戰二郎神、巨靈神大戰巨石魔人等一連串武打場面之後,再度將主題聚焦回母子親情的重要場景。因此,《母子緣》的主題——母子情緣,在巡演版的結構中中顯得更為薄弱。

《寶蓮燈前傳─母子緣》

演出|昇平五洲園
時間|2019/03/30 19:30、2019/10/30 19:30
地點|大稻埕碼頭5號水門廣場、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導演根據本劇無厘頭的調性,卸下了正劇的枷鎖,大玩各種荒誕場面調度,如倒帶式的追逐場面、遊賞花園時具象且惡搞的故事壁畫、宴會中跳大腿舞的北京歌姬,乃至於最後時空封閉循環,讓劉嘉慶不斷被殺的畫面,都讓全劇充滿歡快的氣氛。
6月
27
2025
《轉生到異世界成為嘉慶君──發現我的祖先是詐騙集團!?》的編導,立足此刻,把人類共同情感設定為啟動嘉慶君遊台灣異世界的鑰匙,連接到清代台灣的歷史事實和歌仔戲表演邏輯構成的縱橫脈絡之中
6月
27
2025
導演似乎僅是運用舞者「拼貼」出全戲的情感厚度,導致現代舞與戲曲演員表演似乎各成一區,觀眾無需藉由舞者的表演,來感受角色的內在複雜情感。
6月
25
2025
就整齣戲來說,對比構成發展主線。行當面可見正生和採花,角色面是濟公和女媧,兩組對照角色既有呼應,軌跡又不同。演員們善用唱、唸、作、打創造出生動具體的角色形象,一招一式堆疊戲肉
6月
25
2025
附身,其實也讓《幽戀牡丹》形成多重樣貌,從「情節架構的層疊與綿延」到「人物與演員間的扮演關係」,讓多具有不同名字、卻是相同身體的軀體,在實情假意、真相謊言間游走。
6月
19
2025
《戲神養成記》作為三十年大戲,除了是尚和階段性的成果展現,以戲神與劇團入題,也帶著對於這三十年來經營劇團的省思與心得,對自我的承擔給予期許及肯定。
6月
18
2025
作為新生代的跨界創作,筆者未見其具備青年跨界應有的「衝突感」與「破格感」。跨界是否僅止於形式的並置?是否還能更進一步——解構並重組彼此?本劇標榜舞蹈與戲曲融合,但實際觀看下來,兩者卻往往各說各話,難以達成真正的交融。
6月
12
2025
整體而言,本劇仍不失為一次成功的改編,不但貼近傳統歌仔戲的大眾口味,也為本土劇團示範將來跨國合製、或深化表演語境的可行路徑。
6月
12
2025
或許因為有《鏢客》珠玉在前,才顯得《錦衣》略為遜色。然而以豫劇團創團七十年的歷程而言,《錦衣》與《鏢客》開啟了文戲以外的另一條新路徑,以共同宇宙建構了架空的武俠世界,各式武器的運用也相當多樣化、別開生面。
6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