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商品,可以/能嗎?——短評《愛情生活》攻受版
5月
15
2023
愛情生活(台南人劇團提供/攝影陳又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165次瀏覽

文 吳岳霖(2023年度駐站評論人) 

將《愛情生活》改為男同志版,並命名「攻受版」,再搭配文案設計以及宣傳手段(其中合作了同志網紅與YouTuber、同志交友軟體等),都直白的主打了三位男演員的外型、肉體與屬性,於是「男體」被視為商品,將所謂的「彩虹經濟」引入劇場。 

「成為商品」乍聽有點負面,特別是以「精實的男體」為號召,確實顯得刻板,但是否讓劇場的蕭條票房為之一振?——這明顯延續自《仲夏夜汁夢》,令人振作的或許不只有票房。 

《愛情生活》攻受版從整體導購開始,到觀眾踏入水源劇場,就會看見如游泳池般、卻塞滿沙子的舞台,中央放置一個注了水的浴缸,打破《愛情生活》異性戀版近於劇本所描述的套房場景,攻受版更配合彩虹燈光、重低音音樂等,再加上陸續入場(以男同志居多)的觀眾,劇場轉換為同志夜店,於是兩位多半赤裸上身的男演員出場後,肉體的碰撞、濕漉、交疊都像是自覺於「成為商品」後的表演行為——與其說他們在扮演「男同志」、或是「狗」與「貓」(劇中人物),其實更接近「展示男體」與BL情調,而杜瑋哲與楊迦恩的身形、姿態也符合「攻」與「受」的基本投射。 

但是,劇場終究不是夜店,無論導演與演員如何玩弄第四堵牆。既是限制,也可能是劇場的某種使命,《愛情生活》攻受版始終得乘載編劇許正平試圖傳達的同婚合法化後的「後同婚時代議題」,這也是當前的這個時間點,才有可能將異性戀版成功轉譯為男同志版。 

這形成某種回溯,包含跳出代言的主詞轉換、虛擬的戲劇動作等,似乎回到早期台南人劇團擅於表現的手法,然後講述著那年《愛情生活》的台詞內容,只是時代變了、敘述者變了,但劇本中的禁慾與壓抑也同時回魂,就如這個充滿慾望的浴室(或夜店),就算都是男體,仍得穿著緊身內褲,以及時不時繫緊浴巾。 

《愛情生活》攻受版僅止於此,多少是矛盾的。其實做的是「男同志版」,而無法純粹為「攻受版」商品。「商品販售」與「劇場價值」是衝突的?或者,(異性戀者權充)男體裸露與男同志情慾真是商品,又真能衝高票房?《愛情生活》攻受版與《仲夏夜汁夢》看似一脈相成,此時就截然不同。 

《愛情生活》

演出|台南人劇團
時間|2023/05/12 19:30
地點|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