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調新聲,月琴彈唱:滿州・恆春民謠與世界的激盪《半島花花生活節.花花聲民謠》
9月
12
2023
演唱恆春民謠(火箭人實驗室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83次瀏覽

文 施靜沂(專案評論人) 

由火箭人實驗室統籌,結合一百個在地品牌、為期十天的首屆「半島花花生活節」,甫釋出消息就讓人期待。近幾年,恆春民間音樂自「恆春國際民謠音樂」、「半島歌謠祭」起,慢慢開啟與島嶼各地及世界音樂人的交流與聯繫。之中,除了跨族群、跨世代的音樂交流引人注目,恆春音樂可說以乘載在地文化底蘊與生命故事的月琴彈唱為橋,慢慢搭出青銀共好、地方創生、永續生活等社會遠景。 

旅遊業蓬勃發展的恆春半島,很快將在秋天迎來「半島世界歌謠祭」,那麼夏天的「半島花花生活節」在「慢活」風潮中,如何將國人對「恆春、墾丁旅遊」的想像,朝著貼近在地文化、永續價值的方向推進一些?在活動網站上【1】,可見戶外體驗與藝文生活大量串聯,白天有瑜珈、斯卡羅縱走、潛水、滑板、獨木舟、登山車等Day tour,晚上有爵士、電音、心靈音樂、搖滾、民謠等多元風格的音樂會;筆者被吸引到以「Far Far Away」(花花聲)民謠為題的音樂會,除了深受月琴與民間音樂吸引,更拭目以待,本地民謠與世界將有怎樣的共鳴與激盪? 

從月琴彈唱與嗩吶、吉他等聲音出發,重溫與鑑賞滿州.恆春民謠之美 

抵達舉辦音樂會的「城東大院子」時,這裡已相當熱鬧。由於台上台下很近,身處其中可以感受到演出長者微微的緊張和台上音樂人奔放熱情的反差。相較於「半島歌謠祭」城牆邊的舞台,在這裡觀演有種聆聽餐廳、酒吧駐唱的優閒感混搭生活節的繽紛氣息。滿州民謠傳藝師們這次也以滿滿的活力帶來兩首長曲;之中的〈滿州小調〉為「老調新聲」之作,不僅將古老曲調重新填詞,也把當代人重溫、復振、採集民間音樂的心情融入其中;歌詞中除了滿州的地名,「思想起」、「牛母伴」、「落山風」、「五孔小調」、「民謠協會」更是箇中的關鍵詞: 

(一) 
滿州鄉啊!好所在! 美麗溫暖 可愛咱故鄉 
民情樸素人正直 勤儉又打拼真愛鄉 
東邊海墘佳樂水 仙人石鼎好煮魚 
瞭望日出太平洋 觀賞月娘南十字星 
嗨呦!嗨呦!嗨呦嗨呦! 男女老幼來跳舞 

(二) 
思想起啊!唱心意! 五孔小調 曲詞真趣味 
聽牛母伴 聲傷悲 感動人心肝 真情意 
微微吹來 落山風 民謠歌聲滿天空 
民謠協會真成功 人人呵咾滿州鄉 
嗨呦!嗨呦!嗨呦嗨呦! 男女老幼來唱歌【2】  

恆春半島的閩南語總給人尾音拉很長的悠閒印象,即使歌詞寫著「勤儉又打拼真愛鄉」,但歌者的傳唱卻是不疾不徐、饒富活力又相當整齊,加上「嗨呦!嗨呦!嗨呦嗨呦!」縈繞生活起伏的聲詞,搭配咚咚的鼓聲、月琴旋律和觀眾掌聲,很快就讓音樂會現場,縈繞滿州的悠閒與活力。經主持介紹我們得知,這晚蒞臨演出的傳藝師們來自滿州港仔,距離恆春約需一小時車程。 


演唱滿州民謠(火箭人實驗室提供)

接著登場的恆春民謠團隊,以在歌仔戲車鼓調為人所知的〈桃花過渡〉開場,曲調為人知悉,歌詞卻迥異於本來攸關桃花姐與老船夫鬥智、傳情的情節,而近似於前面的〈滿州小調〉,填上了重溫本地民謠的心聲:「阿公阿嬤唱民謠,唱到年歲老老老。堅持要唱恆春調,土地的聲顧牢牢⋯⋯」因而在此,這首曲調等於是以清新的面貌被大家重新認識。 

駐村藝術家.老調新聲:在採集民謠的沿路,以音樂詮釋小人物的情態與心聲 

很快地,駐村藝術家「劉阿昌&打幫你樂團」以客語、華語交織的〈沿路〉和觀眾見面;前半段的客語歌詞透過「凡人會算 天會斷」、「風吹日炙 無時恬」及山路蜿蜒道盡生命無常,讓人只能用平常心以待,後半段華語歌詞卻心念一轉,用格外清新的旋律/活力,搭配鼓聲及黃博裕的嗩吶助陣,呈現以樂觀面對環境瞬息萬變的勇氣與志氣,可說是從客家子弟的心境出發,並在沿路逐漸開拓出對自然土地、島嶼風光的品味與欣賞: 

就在這蜿蜒的路上 老樟樹伯公的身旁 
舊時光鐵道的印象 記得嗎 還記得嗎 
就在這蜿蜒的路上 又看見遊子離家鄉 
沉寂的茶園丘陵上 還聽見嗎 你聽見嗎 姑娘在唱【3】 

雖然前陣子才在「月光.海音樂會」聽聞黃博裕的嗩吶與「裝咖人」樂團的搭配,但嗩吶在〈沿路〉的呈現,除了強化民間音樂的性格,從編曲角度來感受,更有畫龍點睛之效。接著,歌者與主持人Summer Hsu的對話則讓人一瞥恆春駐村藝術家的工作日常;原來除了看海與創作,前往恆春半島各處拜訪長者,歷經「老調新聲」的音樂製作,才得以將怡情養性的月琴彈唱轉化為另一層次的音樂作品。 

這一次,恆春民謠傳藝師帶來〈守牛調〉與〈恆春四景〉的演出,除了唱詞的最後,視每首歌的情況重複;曲子之間,也以原住民歌謠吟唱常見的襯詞「(h)o hai yan 」連接;傳藝師們在以饒富生活感的月琴彈唱進行第一次演出後,第二次弦樂、簫管樂器的華麗出場及嗩吶solo的安插,則讓原先縈繞樸素感的恆春民謠彷彿穿上量身打造的新裝,節奏快活了一些,更營造出繽紛熱鬧與躍躍欲試之感: 

〈守牛調〉 江國樑作 
屏東古早叫阿猴 南邊恆春是阮兜  
人人歡喜唱民謠 唱佮世界聽兮到 

 〈恆春四景〉 徐吉福作 
我唱民謠予恁聽 這是土地兮心聲 
台灣文化要知影 民謠陪恁作伙行 

〈恆春四景〉 朱丁順作 
鵝鑾燈塔歷史老 水蛙船帆大石頭 
恆春半島踅予透 欲聽民謠來阮兜【4】 

除了重新編曲、演繹本地傳唱的民間歌謠,劉榮昌也採集滿州長樂青草茶阿嬤的人生故事,將其轉化為〈草仔花〉一曲。或許由於這首歌攸關阿嬤人生路上的起伏與艱辛,在前段阿嬤表情豐富的演唱、中段劉阿昌饒富感情的對比中,戲曲、戲劇氛圍也逐層加厚,讓人期待接下來的發展。 

最後,劉榮昌以〈青蚵仔嫂〉的老調新聲接續〈草仔花〉。這首歌在以胡琴拉開序幕後,循著歌詞對小人物情態身姿的生動描摹,我們也在快節奏、縈繞嗩吶的歌中感受到,小人物是如何在命運試煉下,走出不完美也不服輸的人生【5】。 


劉榮昌與滿州耆老(施靜沂攝影、提供)

表情生動的楓港老調與巴爾幹半島凝鍊的氣息,如何一同歌頌與詮釋愛情? 

隨著夜色漸深,當演出來到斯洛維尼亞音樂人Mihael Hrustelj的時段,整體氛圍也隨著留大鬍子、民謠詩人氣質的歌者,慢慢從古樸與知性奔放,趨於凝鍊唯美。首先,〈Falling leaves〉一曲詮釋葉落知秋的感慨與四季變化,〈Water Spirit〉由來於創作者和河流的對話,呈現與水精靈相遇的飄渺空靈;記得在歌者將要演唱一首下雨的歌曲前,天空還下起了一陣雨,成為這場活動特別的插曲之一。 

這段時間值得一提的段落,實為音樂人Summer和Mihael以音樂共演。根據兩位歌者的對話,Mihael的〈Grandma’s Song〉攸關談情說愛、河流與花,但本質上卻是以唯美音樂、落花意象致敬一齣愛情悲劇;相較下,Summer的楓港老調〈第一好鳥〉同樣以音樂詮釋愛情,但在月琴聲明亮的流淌下,以及Summer柔媚且表情豐富的呈現中,又以「連理枝,比翼鳥」的意象轉化了悲傷唯美的愛;透過「好鳥」的追逐、流連與同在,也將愛情境界更加昇華。 

兩隻啊來好鳥啊是來歇同啊椳 
一隻嚇翅啊喂正來兩啊隻欸飛欸啊 
阿君啊來甲娘啊正來情意啊合 
抽籤卜卦啊喂是來無啊精欸差喂【6】 

Mihael的巴爾幹半島民謠交流以致敬此地美好人們的〈caffeine〉作結,或也象徵著咖啡因與音樂,都蘊含能跨越國度與階級,讓不同地方的人們同聚與交流的偌大能量。在吉他、弦樂沉浸且緊湊明快的彈奏中,聽眾感受到歌者以音樂致敬駐村期間,在恆春遭逢種種美好相遇的心意與感動;循著咖啡因與音符的流淌激盪,音樂會也進入最後的即興合奏Jam session(Jam session)階段。 

恆春「不遠」:花花聲民謠饒富活力、餘韻繞樑的Jam時光 

「花花聲民謠」最後的時段,以卑南族歌手桑布伊從觀眾席現身為「彩蛋」。桑布伊中氣十足的短講,先指出恆春這個自古以來的「化外之地」擁有格外自由與豐富的能量,接著提醒大家,好好呼吸、自由生活及保有生活品質的重要;還有,在地耆老持續吟唱,很多人的「來」,才促成了這場活動的成功。 

最後的Jam時光,可說在桑布伊熱力十足的主持下,以融入河洛語、英語、卑南語的活動主題曲〈恆春袂蓋遠〉,所有音樂人一同航向活動尾聲;緊湊暢快的鼓聲、凸顯熱鬧的彈唱與「恆春袂蓋遠,far far away」的口號,嗩吶、月琴、口簧琴逐一solo,鋪排與印證這場民謠音樂會的精神──地處國境之南的恆春是遠了些,但或因地處偏遠,才讓豐富的情感與自然的彈唱有了發揮空間,不僅成為本地文化生活的重要內涵,也是島嶼音樂遍地開花不可或缺的寶藏。 


註解 

1、活動官網。 
2、林榮祥詞曲,張錦桂彈唱,曲調為滿州小調,摘自《半島序曲──恆春半島民謠歌詩集──近代歌謠:滿州地方小調》(2022)音樂專輯。 
3、〈沿路〉,劉榮昌詞曲,打幫你樂團編曲,摘自《沿路日常》(2019)音樂專輯,現場演唱歌詞與專輯略有不同。 
4、摘自粉專「恆春民謠進鄉團」貼文。  
5、相關歌詞:「別人的阿君是緣投仔桑/阮的阿君喂是目睛拖窗/生作美醜是天注定/人講歹紅仔喂是吃抹空」,參考江蕙的〈青蚵嫂〉,但唱詞略有不同。 
6、歌詞參考:張錦桂,〈楓港老調.第一好鳥〉,由「滿州聲音博物館」發布。 

《半島花花生活節.花花聲民謠》

演出|恆春及滿州民謠傳藝師、巴爾幹半島民謠音樂人Mihael Hrustelj、劉阿昌&打幫你樂團、Summer Hsu(浮可泰樂團主唱)、薛榮漢(浮可泰樂團團員)、樹葉Suyeh
時間|2023/08/21 18:30-21:30
地點|恆春.城東大院子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截至目前為止我們無法定論植物們是否喜歡這系列的音樂會,如果它們書寫評論或交換意見又將如何進行。我們就算能透過科學實證論斷植物具有一定層次的感知能力,仍舊無法判斷植物們是否具有「喜歡」這場音樂會的統合性價值判准。
9月
22
2023
反而更確定當我們當論藝術經驗時所帶來的局限,我們試圖靠近的或許終將是人類中心下對「非人類中心的想像」,喚醒的是人類對共生關係的想像。
9月
22
2023
校友團的形成與學校為核心,擴散而出,當變成民間獨立樂團時未必有學校的奧援,於是在工作的校友們成了最主要的資源來源,擴大樂團追求音樂都是好的目標,不過如何從中權衡得失,或許就是樂團主事者要不斷思量的。
9月
14
2023
亞洲青年管弦樂團時隔三年,終於又展開巡迴了!一進到音樂廳,自團員們開始前在台上的練習,每個樂器輪流不停歇地演練著當晚曲目最困難的片段,便能輕易感受到專屬年輕樂團的熱情。
9月
14
2023
捧著「邀請」的思維,嘗試把自己放在「合作」的角度。畢竟舞台上的夥伴,也正用心地高歌、邀請你進來這個情境氛圍——有時候,就只差一點勇氣與自信。
9月
07
2023
近幾年新成立的Makotaay生態藝術村,於在地居民、藝術家共同努力下,成為文化復振、藝術創生及探討永續生活的據點,常舉辦各類親近土地與文化的交流活動
9月
05
2023
音樂節的官方聲明表示,林昭亮與其妻何瑞燕將不再參與未來音樂節的一切事務,音樂節也將遴選新任負責人,並且執行組織變革,以筆者有限的想像,還是認為社會大眾很難不將台北大師星秀音樂節與林昭亮劃上等號,
8月
31
2023
台灣的國樂因為疫情關係,開始大量演繹台灣作曲家的作品,也因此出現許多寫景抒情的曲子,相較中國曲子之浩瀚廣大,台灣國樂則更能將音色的細膩勾勒。
8月
31
2023
歌者提到東管處在守護東海岸無多餘建物方面的成績,也讓人備感桑布伊所謂「人的存在是為了守護土地」是其來有自,顯然,忠於土地之人會得到力量與土地的祝福。
8月
21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