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文化樂舞與青年(流行)音樂夢想的映照與激盪《阿米斯音樂節》
10月
31
2023
阿米斯音樂節(阿米斯音樂節提供/攝影忘忘)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721次瀏覽

文 施靜沂(專案評論人) 

睽違近四年,阿米斯音樂節於國慶連假在'Etolan都蘭部落傳統領域Pacifaran都蘭鼻【1】展開。這個連續兩天的音樂節為Suming舒米恩偕其工作團隊、都蘭部落族人以募資、售票籌辦,不同於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月光.海音樂會或PASIWALI原住民族國際音樂節帶有半官方色彩。 

雖然辦在國慶連假,對外地人來說時間安排方便許多,但這幾天全台各地還有「Takao Rock打狗祭」、「桃園鐵玫瑰音樂節」等活動,加上小犬颱風剛走,活動首日降雨機率30%,因而音樂節盛況如何空前,如何帶大家看見不同的風景?可說挑戰重重。不過,中午入場時天氣轉晴,從開場儀式就能逐漸感受到這個活動不只是原住民音樂展演,也兼具運動會、深度文化體驗等意義與內涵。 

循著路標指引與開場儀式,走進都蘭鼻.音樂節的部落時空 

2019年音樂節首次辦在都蘭鼻時,筆者就感受到策展團隊戮力於將每個環節打造出特色與完美,再把「如何參與」的問題丟回給觀眾;讓對原民音樂、藝文感興趣的人們,自發地探索交流。今年的音樂節仍依循部落團體進場、升旗、大會舞的慣例展開。從都蘭街上轉進通往都蘭鼻的路上,椰子林與「不要放棄自己」的中文.阿美語路標,募資者名字構成之「感恩的心.八角星」手繪姓名牆映入眼簾;進到三棵檳榔樹綁成的大門後,前幾屆參加時感受到的「(多元文化)在自己的土地長出自己的花」的精神也慢慢找了回來。 


阿米斯音樂節(阿米斯音樂節提供/攝影山大王)

進場時,數十個部落團體整隊的氛圍有些類似校園運動會。竹編工藝打造的文化舞台上,坐著盛裝觀禮的都蘭部落耆老與頭目;在司儀精神抖擻的引介下,都蘭部落年齡階層拉監(Lakanca)、拉千禧(Lacingsi)率先搖旗走過舞台前方,後面是青年階層最年長的拉立委(Laliwi)、拉薩崠(Ladatong)、拉古鐺(Lakotang)、最年輕的拉力耐(Lalinay)與Pakarongay的青少年。司儀接著一一唱名米大吟唱隊、都蘭隔壁的隆昌部落、興昌部落、排灣族的新興國小合唱團,以及文化舞台開場演出的 Te Natira'a南島大溪地藝術工作室、貓公部落、宜灣部落青年會、馬太鞍部落年齡階層 'Alamet,以及卑南族的利嘉部落、長濱鄉的長光部落青年階級、電光部落青年、排灣族的撒布優青年會、卑南族的初鹿部落、鄒族悠巴歌謠傳唱隊、馬當部落青年、Kasavakan(建和部落)、馬蘭部落拉全國與大俱來部落等。 

司儀唱名、簡介及傳統服飾、旗幟上的部落名稱,參與者慢慢對與會的部落團體有印象。頭目致歡迎詞後,禮炮施放、阿米斯旗升起,象徵團結的大會舞縈繞著部落聯誼的氛圍,彷彿前陣子年祭、收穫祭的延續。接下來的文化樂舞演出,不(只)呈現給非原住民觀眾欣賞,更具有和其他族群、部落展開文化交流的意涵。文化舞台兩側的現代舞台及「海邊的孩子」舞台,無論裝置設計或演出卡司,都可見與傳統文化、樂舞的對照與激盪。 


阿米斯音樂節(阿米斯音樂節提供/攝影忘忘)

文化舞台、現代舞台及「海邊的孩子」:如何相互映照與互為主體? 

音樂節粉專除了公告入選攤位、募資與拉志工【2】招募情況,活動前一個月起也陸續透過製圖、部落專屬短語與貼文,簡介與會的部落團體與年齡階級。如此「宣傳」頗有彰顯「文化生活有賴持續參與」之意。當傳統文化和音樂節宣傳同在,也讓人意識到原民文化才是這個音樂節的根柢。像是隆昌部落青年階級的短語就寫著:「中斷了五十年,賦予使命的『拉開始』,開始找尋屬於部落自己的文化。」台東關山.電光部落的短語則為:「為的是不再淡忘/祖先流傳下來的祭歌祭舞。」花蓮光復.馬太鞍部落青年階層'Alamet的短語則縈繞詩興:「水邊蘆葦的花絮/好似你們的飾物/讓人忍不住為之駐足凝視」。 

相較下,「海邊的孩子」的舞台宣傳僅以簡要製圖羅列登場音樂人及樂團名稱。最「主流、流行」的現代舞台宣傳則大膽運用原式幽默,用詼諧綽號列出──Ponay的原式大樂隊、梁文音、阿洛.卡力亭.巴奇辣、溫嵐、以莉.高露、陳建年、桑布伊等原民音樂人的名字【3】。如此風格吻合「不主打卡司」的路線,也帶入些微仰望兼調侃各大明星的觀者角度。

阿米斯音樂節(阿米斯音樂節提供/攝影山大王)

這屆的文化舞台,大小鑲嵌的圓形竹編裝置由排灣、魯凱族工藝團隊「黑色特工隊」製作,像太陽、煙火也像齒輪,似乎在回應南島原鄉的台灣,原民文化彼此千絲萬縷的關係,也像比擬音樂節、文化展演如煙火綻放。從更傳統的角度來感受,或可對應阿美族太陽圖騰、守護神、母親意象及天上曾有多個太陽的射日傳說;都蘭在地工藝品牌「米麻岸Mima'an」與舒米恩工作室共同設計的現代舞台,粉色八角星十字繡由來於阿美族象徵宇宙星辰力量的八角星圖騰與傳統十字繡工藝,如地上的人遙望星空,也符合觀眾仰望明星的意境。若文化像太陽,照拂人們並給予力量,星星或許象徵希望與人心深深的嚮往。 

本屆新增的「海邊的孩子」舞台與觀眾距離最近,回應阿美族Pakarongay 階級的文化傳統,也是2008年起舒米恩發起「海邊的孩子」,帶部落年輕人上山下海,轉型為「原」創音樂平台的歷程。根據音樂節活動粉專,觀眾席上方、一片片銀色亮面流蘇的舞台裝置由納孺.以紹及舒米恩工作室設計,如海浪般帶來詩意與涼爽;這個設計也讓人想到鯨鬚與感恩鯨魚的阿美族海祭傳說,還有都蘭鼻是部落海祭祭場的連結;這些年,「海邊的孩子」平台也像海裡的鯨魚,帶著多位原住民音樂人乘風破浪,用音樂走出回家的路。 

文化舞台的開場:凝聚族人,以文化樂舞作為部落交誼的路徑

音樂節這兩天,筆者憑著感覺、興趣、朋友意見與現場節目表,自由穿梭於三個舞台的觀眾席和市集區。或因想多感受一點「文化之美」,先在文化舞台觀賞大溪地舞蹈及幾個阿美族部落的文化樂舞。 

Te Natira'a 南島大溪地藝術工作室之穿戴亮麗花環、椰殼上著、紅綠草裙與項鍊的女舞者來自台灣多元族群,在急促鼓聲中展演氣勢不凡的大溪地舞蹈,搭配優雅手部舞姿及笑容,傳遞大溪地樂舞的美感精髓。兩名隨後登場,穿戴草帽與花襯衫的男舞者,以強調腿部、深蹲的舞步展演對美的欣賞及分享樂舞之樂。來到慢舞環節,女舞者浪漫悠閒的舞步轉化了方才的緊湊感。當感性的大溪地語歌曲搭配草裙舞與開闊的手部舞姿,也讓人逐漸沉浸於大溪地的文化風情中。 


阿米斯音樂節(阿米斯音樂節提供/攝影山大王)

繼舞者以呼喊、鼓聲與快舞跟觀眾告別,Fakong貓公部落從穿戴紅色片褲及羽毛頭飾的男性族人氣勢萬千的歡呼及領唱出發。數十名紅色系族服的男女族人上台後,改由深藍色族服、穿戴長項鍊與白色頭冠的女性耆老群領唱。貓公部落的樂舞縈繞濃厚祭典氛圍,歌聲明亮、能量充沛,無論前段的牽手或中段的隊形變換──插腰、搭肩、小跑步、孩童出場、快速跑動都順暢齊整,可見部落對文化樂舞的重視與團結心。到了節目後段,日趨急促的歌聲搭配漸趨複雜的圍舞及男、女群體的對答吟唱,也讓傳統樂舞的魅力、張力與美感呼之欲出。 

Sa'aniwan 宜灣部落青年會演出人數較少,但有拉拓寬、拉月亮、拉大門、拉489四個年齡階級參與。他們的服飾、頭飾為黑色系,短裙、片褲、片裙按年齡階級而有不同。筆者觀賞的段落中,領唱、答唱皆為男性,音調與歌聲較低沉,因而相較於貓公部落奔放的色澤與能量,宜灣部落顯得內斂神秘一些。從二者的對比也能感受到文化舞台節目安排的巧思。另根據音樂節粉專「部落族人經過百年交織/合作發展出獨特的祭儀儀式」的簡介短語又會發現,宜灣部落族人來自奇美、大港口、豐濱及都歷等部落,也是成功鎮祭典文化保存較完整的部落。 

現代舞台上的青年聲音:展演豐沛才華與情意,思索文化傳統並為弱勢發聲 

傍晚的一場雨,有些打亂觀演與體驗的步調。在現代舞台拿到SOUTHERN RIOT南部鬧事團發放之「工人不是機器人/工人也是人」(BURUH BUKAN ROBUT / BURUH JUGA MANUSIA)的中文.印尼文貼紙後得知,這個印尼移工組成的樂團聚焦於以音樂發聲,透過重金屬、嘶吼腔的搖滾釋放憤怒、展演對移工處境的不滿。如此豪邁狂野的能量到了接續登場之排灣族歌手舞炯恩.加以法利得的演出時,有了趨於細緻的轉化。 

舞炯恩以110年度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主題曲〈原住民的孩子〉開場,但他將歌中唱名原住民各族的歌詞改成「AMIS你是原住民的孩子」、「你是原住民的孩子,阿美族的孩子」與觀眾互動,並將歌曲的精神透過「讓我聽你的聲音/這種快樂不要計較輸贏/給我你所有力氣/我要你無私般的給予」的中文歌詞凸顯呈現。熱力四射的舞動氛圍也延續到下一首歌〈這座城市讓我們發光〉【4】。 

在以組曲連續呈現多首作品,讓觀眾舞動的酣暢、愉悅延續之際,也會發現這些歌曲的曲風雖然類似西洋舞曲,但Ho Hai Yan等襯詞構成的間奏及族語歌詞內涵,卻蘊含創作者對原民音樂及文化的省思。比如洋溢激勵氛圍、彰顯「我們不一樣」的〈這座城市讓我們發光〉中,「牽著我的lima,雙手張開不要交叉」就直白回應了蕭敬騰到中國上節目時,做出的錯誤圍舞示範。下一首〈Mapulav 我們酒醉了〉,排灣語歌詞不僅細膩刻劃著大人世界的複雜與虛假,也同步帶出許多人面對自己的文化與土地時同樣不太真誠。當歌者帶著狠勁唱出「maya」(意為不要)開頭的歌詞並搭配吆喝,濃厚的不滿讓人難以忽略: 

Maya maya saminanguaqan 不要假裝關心我

Maya samitjengelayan 別假了 

Aiyanga a u vingarunga 浪費了我的心思

Asu tjengelayan matu Sinipanaq na vitjuqan 你對我的愛像流星稍縱即逝【5】

後來,筆者在「海邊的孩子」舞台聽到AZ李孝祖演唱之意境與曲風類似,曲風、情緒更為濃重的〈Amigo朋友〉、〈鎖鏈Lonayi〉。仍記得歌者提到:你有光環時,許多人約你吃飯、看電影還跟你借錢,〈Amigo朋友〉就是在嘻哈舞曲的旋律中以嘶吼的狠勁,「誰跟你amigo?」等反問,致敬很會挑時機借錢的「朋友」。 


阿米斯音樂節(阿米斯音樂節提供/攝影山大王)

此次舞炯恩帶來的新歌〈Qaqetitan平民之戀〉與〈Island Boy島嶼男孩〉中,後者透過Island(愛人)boy的反覆吟詠與雙關,將對愛的渴望與情意以歌聲、旋律大方傳送,相較於傳統歌謠中的愛情敘事有些進化與突破,也讓人想起隔日下午,泰雅、魯凱族音樂人梁文音懷舊深情的〈魯凱的姑娘〉:「魯凱的姑娘 我就是喜歡妳/穿著傳統的服裝 跳著傳統的舞步/魯凱的姑娘」【6】以及Fali Band追風少女在「海邊的孩子」帶來的告白歌曲〈maolahay kako tisowanan我愛你〉。 

在現代舞台上長出自己的花:為土地、祖靈及原民音樂.文化獻唱

晚上卑南族歌王陳建年的演出,蔚為音樂節最特別的環節之一。除因「井圓」歌手過去少有專場,也因突然天降大雨,多數觀眾反而愈加沉浸其中,讓人意識到台灣原住民音樂不僅饒富文化底蘊,也為參與的人們帶來淨化與祝福。 

陳建年的演出作品,仍延續過往開闊活潑的自然情懷及醇厚文化涵養,無論從卑南族問候語出發的〈Yi Na Ba Yu Ddia朋友你好嗎〉、展演思鄉情懷的〈故鄉Puyuma〉,或傳達對蘭嶼情感的〈蘭嶼情歌〉及經典的〈海洋〉,都讓人備感歌者與文化、土地深厚與永恆的連結。當歌者唱完〈故鄉Puyuma〉,唱起阿美都蘭與卑南古謠組曲時天空下起大雨,這場大雨,竟讓人感覺像是都蘭土地的回應,回應歌者所言,「為土地及祖靈而唱」,也宛如小犬颱風帶來蘭嶼災情的淚水。 

隔日午後大太陽下,舒米恩及米大吟唱隊在現代舞台登場。〈十年〉、〈誰家的花開了〉回首辦音樂節多年來,夢想「在自己的土地上長出自己的花」的美妙心境,但過程也像〈十年〉歌中的愛情承諾蘊含重量:「幸福誰也找不到/因為它得從付出裡努力得到」。很快地,舒米恩也演唱改編自阿美族歌手盧靜子〈春宵舞曲〉的新歌〈Makero Kita 我們來跳舞〉,展演對前輩Ina及其音樂作品的珍重反饋,並宣傳TTICC延續整個秋天的「2023台東原住民音樂人特展」,傳達出這些老歌若無人翻唱,勢必遭到遺忘的現實及省思。 

整體而言,這一屆阿米斯音樂節給人更加成熟與從容之感;挺過風雨,「越過第五道浪」之後,筆者也看到不少朋友第二、第三甚至第四次參加,顯見這個在都蘭土地上長大的音樂節,慢慢找到部落與外地人口建立良性互動的模式,是從文化認同與參與出發,進而深入到對原民音樂及樂舞文化的探索、理解與欣賞。 


 註解:

1. Pacifalan意為帆船出入海口,相傳是都蘭祖先登陸地,也是部落海祭祭場。相關土地故事參見〈守護都蘭鼻〉等報導。

2. 今年音樂節招募到約180名志工,也是以類似部落年齡階層的邏輯來編組。

3. 詼諧的稱呼包括:「最近蠻耐的,有缺」、「魯凱阿音」、「阿美小洛」、「泰雅阿蘭」、「最美『鋁銘熏』一粒KL」、「東聿牛」與「卑南一二三」等等。

4. 此為2023臺北市原住民族文化節主題曲。

5. 舞炯恩詞曲,摘自〈Mapulav 我們酒醉了〉,《Apaz根》(2020)音樂專輯。

6. lavakaw柯昭群詞曲,摘自梁文音,《漫情歌》(2014)音樂專輯。

《阿米斯音樂節》

演出|Suming舒米恩和都蘭部落族人
時間|2023/10/8-9 11:00 - 21:00
地點|Pacifaran 台東都蘭鼻(都蘭・傳統領域)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而到了下半場,樂團與指揮之間合作得愈發有默契,指揮對於樂團的掌控得宜,樂曲風格分明,將這些歌劇的序曲演奏得十分精彩,細緻又脫俗。可以聽見飽滿豐沛的情感從樂團中宣洩而出,甚或是從團員演奏的表情中,都可以感受到大家與指揮一同盡心也盡興地融入在音樂之中。
1月
17
2025
今晚的土撥鼠室內樂群全員齊聚於舞台上,以他們多年深耕於台灣舞台的經驗,將不同的室內樂形式:四手聯彈、三重奏、四重奏……等等的多樣性呈現,為台灣觀眾量身訂製了這樣一場在聽覺上有著多重享受的「伊比利花園之夜」。
1月
13
2025
今晚所演唱浦契尼的《光榮彌撒》,在指揮吳曜宇細膩的音樂處理下,精彩地詮釋了這部美好的作品。就像是吳曜宇偕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用他們青春洋溢的音樂向那曾經青春的浦契尼致意。
1月
07
2025
透過對女性作曲家作品的演繹,《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帶領樂迷重新認識長久以來被爵士樂圈忽略的創作,藉此啟發更多人留意音樂裡的「女性」,為臺灣爵士演出帶來更多元的策展視角,以及鼓勵創作的可能性。
1月
03
2025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