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澀的沁涼夜《Cool Night Band》
4月
11
2018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50次瀏覽
馮祥瑀(專案評論人)

相比過去十年,國內爵士樂團的數量正在緩緩地增加當中。儘管很多樂團的演出次數並不多,技術並不精良。但數量增加這件事情確實是一個好的現象。像是Cool Night Band這樣的新秀,既能夠詮釋經典的標準曲目又有自己的創作,是難得的。今晚的演出是Cool Night Band公開演出的前幾場,他們在舞台上的表現相當青澀,以下我可以提供一些我的見解,或許能幫助Cool Night Band無論在演奏或是舞台表現上更加成熟。

今晚首先帶來的第一首曲目是爵士樂經典曲目〈On Green Dolphin Street〉,從這首曲目中可以看到幾個問題。首先,樂團在演奏完主題旋律後準備進入即興樂段時出現了一個停拍,而樂團並未對這個停拍有更多的詮釋,這樣的做法實際上並不是相當好的處理方式。一個好的樂團對於這種過渡小節的處理通常會有所銜接,而非全團的人都停住。倘若樂團想要在最後一小節的第一拍停住時,接著展開即興樂段的第一個樂手,必須接續在最後一小節第一拍開始展開即興,而非到了下一小節的第一拍才開始即興。而上述做法不僅可以將音樂段落的銜接處理得更加順暢,也能增加音樂的趣味性。而這樣的銜接處理方式更熟悉了之後,接續即興的樂手更可以提早更多拍開始自己的即興,並在曲式以及段落的銜接上做更多的變化。爵士音樂本身是一種很強調變化的音樂,演奏者必須去注意到如何將音樂演奏的有趣,而如何即興得讓聽眾感到耳目一新、拍手叫好,則有賴音樂家琢磨自己的技巧。

說到即興或是變化的技巧,其基本功就是對於段落曲式的掌握。一個好的音樂家對於曲式的掌握必須從耳朵來辨認,從自己對於和聲的辨認能力出發,並在和聲段落轉換時作出相應的變化。這種變化相當程度地仰賴音樂家對於曲式段落的熟悉。而在今晚的演出中,鋼琴手有一兩次在自己的即興中找不到和聲段落,導致她的即興中斷。這時卻也不見其他樂手插進來填補這樣聲音上的空缺,就讓那個段落空著,直到下一個即興樂手的段落開始。當節奏組樂手們發現即興樂手找不到段落時,甚至因此而停下來時,其他樂手應該要有一個人跳出來繼續即興,並維持音樂的進行與流動。或是以各種明示或是暗示的演奏方式來告訴即興者目前的段落位置。然而,Cool Night Band在這樣的狀況發生時並沒有做出相應的處理。

另一個即興或是變化的處理方式則在於,樂手們對於即興樂句的處理。樂手們並沒有去注意到當自己在演奏時其他樂手們在做什麼。鼓手常常一首歌從頭到尾只打一個節奏,缺乏變化,貝斯手伴奏時沒有注意到即興樂手的選音,即興樂手沒有在聽上一個即興的人在演奏什麼,更沒有去銜接上一個樂手的即興。整體來說,Cool Night Band的即興聽起來一個混水摸魚的辦公室職員。而對於聽眾來說,我們知道有人在那演奏些什麼,同時也知道,他們其實沒有準備一起表達些什麼,忽略了所謂的Call and Respones在爵士樂中的重要性。音樂彷彿只是一些剛好湊在一起的聲音。

再仔細聽,我發現各個樂手的韻律感(swing feel)其實是不同的,鋼琴手與貝斯手的韻律感相較其他樂手來說比較生硬些,但兩個人之間的韻律感又是相當不同。鼓手跟貝斯手的節奏感也不同,鼓手有時會有些趕拍,兩個人的演奏時常沒有鎖在一起,使得節奏組的聲音聽起來有些鬆散。而負責演奏主題(Head)的薩克斯風手的節奏感時常飄忽不動,雖然不是忽快忽慢的,但也並沒有相當穩定。而歌手的需要加強,在演唱時很常與樂團的韻律感相差甚遠。另外,在Cool Night Band今晚帶來的創作曲〈不是大叔的大叔〉中,歌詞的聲韻與節奏並沒有太精緻的編排與處理,歌詞與旋律的安排上來說有些突兀。最後,今晚的所有曲目聽下來,也期待就不同曲目速度上可以有更多變化以及編排。

就上述幾點來說,我期待Cool Night Band日後能夠帶來更加精湛的演出。對於音樂處理的技術更加進階時,也能去注意到各聲部在演奏中的交互關係,繼續在這個舞台上帶來更加令人驚豔的演出。演奏爵士樂需要非常多時間去琢磨自己,希望Cool Night Band能夠繼續保持自己對於音樂的喜愛與熱誠,在台北組成像這樣的樂團還能找到表演場地相當不容易,不要放棄這樣美好的技藝,繼續帶給聽眾你們最愛的音樂。

《Cool Night Band》

演出|酷耶樂團(Cool Night Band)
時間|2018/03/29 21:00
地點|Blue Note Taipei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麥考伊.泰納快速切換和弦的手法,對於林奕銘領軍的樂團並不構成障礙,在爬過困難的山頭之後,團員們像是海闊天空般地自由,他們的演奏展現了輕鬆快意的氣氛。
1月
24
2025
若忽略掉擁有高度庶民美學的民戲,打造一個觀眾無法接近的舞台,又如何讓演員真正在觀眾流動性高的場域中,展現表演魅力?而在春美歌劇團一齣賞金極高的演出中,看見的是演員為觀眾創造效果,為自己創造表演空間。
1月
23
2025
在臺灣自由爵士場景尚未完全成熟的時代,原田依幸四重奏為本地樂迷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自由爵士並非是無序的狂熱,而是經年累月琢磨出來的創作,同時也是一套高度風格化,有完整價值體系的藝術語言。
1月
19
2025
而到了下半場,樂團與指揮之間合作得愈發有默契,指揮對於樂團的掌控得宜,樂曲風格分明,將這些歌劇的序曲演奏得十分精彩,細緻又脫俗。可以聽見飽滿豐沛的情感從樂團中宣洩而出,甚或是從團員演奏的表情中,都可以感受到大家與指揮一同盡心也盡興地融入在音樂之中。
1月
17
2025
今晚的土撥鼠室內樂群全員齊聚於舞台上,以他們多年深耕於台灣舞台的經驗,將不同的室內樂形式:四手聯彈、三重奏、四重奏……等等的多樣性呈現,為台灣觀眾量身訂製了這樣一場在聽覺上有著多重享受的「伊比利花園之夜」。
1月
13
2025
今晚所演唱浦契尼的《光榮彌撒》,在指揮吳曜宇細膩的音樂處理下,精彩地詮釋了這部美好的作品。就像是吳曜宇偕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用他們青春洋溢的音樂向那曾經青春的浦契尼致意。
1月
07
2025
透過對女性作曲家作品的演繹,《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帶領樂迷重新認識長久以來被爵士樂圈忽略的創作,藉此啟發更多人留意音樂裡的「女性」,為臺灣爵士演出帶來更多元的策展視角,以及鼓勵創作的可能性。
1月
03
2025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