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博物館還是部隊鍋?《是的,關於從前從前...我們清醒了,現在!》
1月
06
2020
是的,關於從前從前⋯我們清醒了,現在!(可揚與他的快樂夥伴提供/攝影林哲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06次瀏覽

陳孝齊(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碩士)


製作策略及結構分析

此作品是藉由集體編創的排演發展內容,片段式地呈現出演出者的學藝歷程、舞蹈身體經驗,以其多元性的個體生命史小敘事,企圖擴大討論整個臺灣青年世代的體感生成,同時也試圖提出「任何身體運用皆為舞蹈」的編舞概念。演出內容中,拼湊了諸如:習舞健身、校園規訓、時裝走秀、兒時遊戲、社運抗議現場、地方生活狀態…⋯等等的身體使用作為子題,也結合了戲劇扮演、演說、互動遊戲的方法,來引導觀演上的沉浸形式與自由探索。上述形式特點的編導手法,奠基在企圖融合視覺展覽形式的觀演概念上,這是筆者認為值得稱許的實驗精神,但同時也是作品完整度仍待加強的一大主因之一。


當導演、編舞、策展三位一體

在宣傳DM的創作介紹上,雖將展演定調為「如同博物館的展示空間中⋯⋯」,但實際上,展示空間區位的定置與處理仍嫌粗略。主要是使用各色電火布貼出框線,定置了展品(演出者)說明卡、小道具,作為佈署演出者開始與結束的基準位置。這一展成方式可以說,只是利用說明牌象徵標示出「此為展覽、此為展品」,而並未真正的去處理到,異質身體在展示空間中的獨特性、複雜性及有機性。或說處理「博物館」這個空間感知的概念,只成為了表演裡幾分鐘的戲劇場景,其他多數的段落,又藉由拼貼不同、斷裂的時空設定組合而成,讓展品(演出者)看起來更近似歌隊或象徵性的群眾代表,觀者對其個別性的敘事難以深入與脈絡化。


是的,關於從前從前⋯我們清醒了,現在!(可揚與他的快樂夥伴提供/攝影林哲民)

筆者認為,若欲以展品稱呼演出者,涵蓋進身體即為現成物(ready-mades)的想法,則需要更強調演出者各別真實身體、生命差異與當下現場狀態,並降低角色扮演的成份,將身體、行動的物質性狀態,其轉喻意涵作出更清楚的表達,或跳脫視覺展示的慣用框架,乾脆讓「說明卡」與「作品區位」的處置更朝向空間表演化、劇場化,而不框架自身。另外,在定調「創作者」、「展品」及「演出片段」的概念上,可能也需要再去釐清具體差異與強調的意義何在?


自由邊界

在該作品其中一個場景所談及的自由,是筆者特別印象深刻的:演出者們將群眾在進出口處聚集,以緊張的氣氛操演了社運抗議「勾手靜坐呼口號」的情境。從多數觀眾的友善配合裡可以看見,在人的身體處於游移與散亂狀態時,人們便很容易被煽動或擺佈,也容易隨便嬉戲的就參與呼喊口號。也可以觀察到一現象,在集體性的動作中、表演化的情境裡,跟隨指令唱和會是我們的身體習慣,彷彿喊的是什麼也不重要,喊了就是一種自由。筆者從這樣的景象中,反思自由之於身體的關係認為:自由若作為對身體的「解放」企圖,除了是透過「開放身體的限制」,更是要透過對「身體侷限的超越」才能被體認。前者的概念,是一種上對於下的控制之解除,後者則是下對於上的框架之突破。

該作品作為於當今社會倡議「人人皆可動、人人皆自由」觀念的行動,或許可以從此次表演實踐中,更看見自由背後的身體慣性與空間政治性的影響,並以此為框架於未來更加突破。

《是的,關於從前從前...我們清醒了,現在!》

演出|可揚與他的快樂夥伴
時間|2019/12/20 19:30
地點|濕地venue B1沼澤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次北藝大的詮釋,不僅忠實再現碧娜・鮑許的編舞語言,亦展現了臺灣舞者的生命力。泥土、汗水與舞者的呼吸,使得這場重現充滿了屬於這片土地的獨特感性。
1月
28
2025
編舞家賀連華以《孤挺花》代表臺灣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將母親—賀莊枝女士作為核心人物靈感,描述在平凡之下卻能擁有無止盡的愛,厚實且堅強的付出,看見母親與女兒間的情懷,無私的將愛奉獻於家庭。
1月
28
2025
北藝大舞蹈學院所演繹的《春之祭》展現了少男少女的稚嫩,和對傳統毫不質疑的信念,強而有力又精準扎實的肢體展現,替時代劃出一道嶄新的樣貌、讓經典保存得更加璀璨與深刻。
1月
28
2025
此刻舞者的肢體語彙不再是技巧的展現,而是自我與文化之間的對話,流暢又矛盾的動作軌跡,引出舞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臨的身分困惑與內心掙扎。觀者也深切的感受到舞作對臺灣舞蹈教育的反思,究竟是在塑造一種融合的美學,還是在培養無根的雜糅?
1月
20
2025
編舞者賀連華將佛朗明哥的激昂與臺灣女性文化的溫柔堅韌巧妙融合,從中闡述了親情愛的真諦和情感交織的過程,這樣的雙重結構不僅是對佛朗明哥精神的致敬,也在舞台上展開了一段關於母親、女性與愛的故事。
1月
19
2025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