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兒童喜劇《Bad Eggs 壞蛋》
1月
13
2015
壞蛋(玉米雞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94次瀏覽
陳似鳳(美國新罕布夏州立大學戲劇及舞蹈學系助理教授暨專任舞台及服裝設計)

玉米雞劇團《Bad Eggs壞蛋》改編自羅爾德.達爾(Roald Dahl)的《The Twits》,有別於一般童書的開朗風格,達爾的作品以黑色詼諧取勝,不吝於描寫人性的負面特質。面對以唱跳教學為主流的台灣兒童劇場,編導涂也斐創新改編的《Bad Eggs壞蛋》以默劇詮釋黑色喜劇,可謂挑戰台灣觀眾對另類風格兒童劇的接受度。

原著的主角是一對心腸惡毒並彼此憎恨的夫妻,達爾生動描寫兩人互相陷害的把戲。他們圈養從馬戲團偷出的猴子,虐待逼迫牠們表演獲利,最後兩人惡有惡報化為一潭水作結。《Bad Eggs壞蛋》將主角改為兩位蛋中蹦出的兄弟,個性乖戾並以取笑彼此為樂。編導將原作惡作劇的橋段僅以肢體動作呈現,結局則改為兩人變回蛋的原貌。此設定帶入東方輪迴重生的哲學,強調成為好蛋(人)或壞蛋(人)的關鍵掌握在自己手中,並留下寓意深遠的討論空間供父母和孩子繼續發揮想像力。

開場兩段由英國演員艾登.拉菲爾與台灣演員王崇智詮釋的壞蛋兄弟互動,導演意圖以純粹肢體動作來說故事的企圖心顯而易見。可惜的是兩位演員表演經驗落差明顯,默契仍待磨合,使演出節奏不夠明快、略感冗長;直至以艾登主導的攬鏡對照段落,兩者間的互動能量才被激發。下半場動物演員發揮排練成果,以流暢的節奏帶入喜劇動作,與台下的即興互動亦取悅各年齡層的觀眾群。不同於一般藉由風格化童音展現擬人角色的兒童劇表演方式,飾演猴子的三名演員自始至終身段維持動物體態。劇中雙猴奪車的片段成功將京劇《三岔口》的東方默劇演譯巧妙融入動物行為表現,不僅生動描繪猴子們的個性,也增添不少故事趣味。

本劇在視覺方面以服裝設計最為突出,大膽纖細的風格輔助故事呈現功不可沒。不論是高蹺鞋及直紋喇叭褲強調高瘦錯覺、或以胖襖格紋雕塑矮胖大肚,服裝造型將主角兄弟身形的對比誇張化,成功增幅兩人互動之趣味性。而在動物角色中,卡通化紅屁股的設計,讓猴子演員的動作更具喜感;雪紡綢小禮服加上精緻誇大的妝髮,與劇中最美麗的漂漂鳥演出相得益彰。服裝設計賦予觀眾視覺驚艷,無形中也維持小觀眾們對故事的專注力。相較之下舞台及燈光設計則略顯失色。舞台以皮紙材質建構壞蛋的洞穴居所,創意十足卻未能將材質的可能性發揮到極致,實為可惜。紙質多變可塑性高,若擇一特質加強發揮,相信視覺上會有更豐富的表現。以活動衣架車製作門、鏡與柵欄,同樣創意佳但表現不足。道具設計若能投入更多心思修飾細節,貫徹設計風格,有效運用錯覺效果,可更加成功塑造視覺整體感,使其巧思達到表現故事的主要目標。

《Bad Eggs壞蛋》的企圖心值得讚許,導演對喜劇呈現的拿捏已具有商演水準,但該劇部分表演及技術表現未能與其並駕齊驅,以致無法完全發揮劇本本身的潛力。玉米雞劇團的成員有如小型聯合國,每齣演出製作都帶有實驗的精神及豐富的熱情,並持續不懈傳達將藝術的種子植入觀眾心中的理念。創作者不應為預算所縛畫地自限,希望未來能見到玉米雞繼續實踐劇團精神,激發更多表演及設計創意,製作更加成熟的演出。

《Bad Eggs 壞蛋》

演出|玉米雞劇團
時間|2014/12/21 14:30
地點|國立交通大學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們似乎看見一種政府社區大學和民間的力量集結凝聚的可能性,這似乎就是社區劇場未來發展的一條重要的坦途和路徑
11月
03
2025
此一化身拆解了傳說、創作與現實的穩定性,從而重構了馬來亞、馬來西亞與馬來世界交錯的歷史。只是,從臺灣向南看,我們該如何感受與同理「南洋」的歷史叢結?呈現這些叢結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歷史批評?
10月
31
2025
為了活下,舞台上的「我們」不斷溝通、搶奪、逃離、追尋;而當重組一再失敗後,我們將發現自己依舊是重組之前的我們。實際上,在單純為了活下去之前,「我們」並未真正存在,只是被欲望與想像拼湊出的幻形。
10月
31
2025
雖然在整體情節敘事上有其一貫性,但在部分情節設定、音樂在劇場中如何被演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深化討論,仍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10月
29
2025
當京劇演員的身段與唱腔、現代戲劇的心理暗示,與流行音樂的抒情歌詞並置於同一平面時,情感傳遞有時會互相干擾,產生抽離與突兀感。
10月
28
2025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
交織性不斷出現在這作品中,口語和手語,舞蹈和敘事,互為翻譯,由此織就為新的劇場文體,成為既是人魚,也是周佩,也是巴奈的故事。
10月
21
2025
對於前者,劇作將重心放在各角色之間漂泊處境的共通性,以此理解老兵的「移民」處境,這部分是成功的。然而,老兵所經歷的,不僅是空間上返鄉無門的地理流離,更是曾經信仰的民族精神與政治理想在歷史洪流中早已式微與斷裂。
10月
1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