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不見爆炸聲響《小七爆炸事件》一二聯演
3月
01
2012
小七爆炸事件(1911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19次瀏覽
黃佳文

戲散的夜,行走在街道感覺氣溫漸涼,路過燈光熾眼的「小七」,不免猶疑是否要停下腳步、選種口味、掏錢付帳,啜飲咖啡的甘苦,思索著習以為常的生活在變與不變之間。

「Always open」這樣的歡迎詞我們並不陌生,也不知曾幾何時我們習慣稱呼7-ELEVEN為「小七」,更莫名地在生活中賴以維生。攸關常人衣食的生活所需,「小七」總秉持顧客至上的態度為民服務,舉凡飲料、麵包、現沖咖啡、便當微波加熱、繳費、網拍取貨甚至是看戲買票在在皆是善舉;但在牯嶺街小劇場裡服務的「小七」,卻簡陋得買不到一支熱狗,店裡的過期品似乎比新鮮貨來得多,這一家滯銷的「小七」也因過期無法保存,逐漸走味、變調而消聲匿跡。

《小七爆炸事件》一二聯演,這部戲的劇名既聳動又能撼動人心,我們總期待「小七」爆炸的那一刻會是如何驚悚,卻原來是喑啞的火藥,硝味瀰漫,一點一點燻人窒息。

劇場裡,許多中空的商品貨架排列其間,舞臺設計成一個其實與真實世界「小七」有著很大差別的擺設,或許是因空間限制,或許這不是他們考量的重點,但在在讓人疑惑人物進進出出,隨手取貨拆封即吃,而且連結帳都省略,店長時常說「全部我請客」,這是怎樣的一間「小七」?

編導陳大任擬了一個很有吸引力的劇名,也企圖在劇中呈現人來人往的「小七」裡,有著賴以支持的人物故事。全劇歧出了好多條發展線,每一個故事各自表述,直到「爆炸」前一刻才會聚,縱使浮誇,但應縝密思量這是一個在「小七」發生的故事,而往來頻繁的人在這空間裡又有什麼樣的交集與情緒?編導的表現使得這間陽春的「小七」恍若人情味濃厚的柑仔店。或許,這正是編導所要表現的,而且劇中不斷提及店長阿嬤所經營的雜貨店,但他想要表達什麼?表達的成效如何?顯然沒能妥善完成。

《小七爆炸事件》這樣的題名別具趣味,若能重新梳理劇中每一條故事支線,突出所欲表述的主軸,或許可以不讓故事零散分歧,並且貼近現實中的「小七」,強化空間意涵,則可望引起觀眾更深層的共鳴。畢竟,身為顧客的我們早已被「小七」所奴化、宅化,生活在處處是「小七」的城鎮中已習以為常,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對於「小七」的概念不是嗎?

全劇的風格明朗輕快,且能結合時事境遇,開了潑水事件應曉薇、哈佛小子林書豪的玩笑;善於人際互動的APP預測了故事可能的走向,也在劇中與演員對話,是充滿奇思妙想的創舉。觀察這些人物行動,不難發現常人如何深感手機、筆電、DV的便利,也深受這些資訊產品的制約,如同劇中關不掉的APP虛擬人物,我們無法擺脫,因為我們已經沉溺其中。

就演員的表現而言,女性人物的詮釋優於男性,肢體動作的展現和聲音情緒的表達普遍突出,但整體來看,演員們的表現尚未達到「收放自如」,很明顯地能看出是在「演」戲,有時「放」得過頭了,使得角色有形而無神,甚至角色的性格被詮釋得彼此相似而不獨出。

當然,不應嚴苛地看待這群支撐全場的演員,他們所擁有的優勢在於「年輕有為」,因為年輕,所以肢體展現可以誇張而熱情奔放,表情達意配合肢體動作處處顯得可愛。從演員的舉手投足間,不難觀察出他們對於戲劇的熱情,再多琢磨對於劇中人物的氣質,日後必能在劇場上有一番作為。

1911劇團自二○○九年成立,演員多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學生,學生最富裕的資本正是他們的年輕有為,往後歷經了時光的淬鍊,想必他們對於人物性格與形象的掌握會有更細膩的體會,屆時浮上舞臺的劇藝,可不是「小七」歌舞般的真摯,而是更深微的意蘊內涵。

戲散的夜,行走在街道感覺氣溫漸涼,路過燈光熾眼的「小七」,不加思索地走進溫暖,挑選了幾種口味的關東煮物,掏錢付帳,依舊思索著習以為常的生活是否會因《小七爆炸事件》而變化,但可以明確得知的是,我並未聽從劇中店長的話,把所有的醬料全部帶走,因為,我衷於原味。

《小七爆炸事件》

演出|1911劇團
時間|2012/02/26 19:30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多語交織的日常音景中,理應有著不同語言各自獨特的抑揚頓挫、節奏起伏,呈現豐富而繁雜的聲音想像;可惜高度仰賴聲音敘事的《乘著未知漂流去》,最終也如其語言策略般趨向穩定單一,陷入固定頻率的迴圈。
7月
03
2025
這個提問,既讓華英真正地踏上了娜拉的離家之路,重新組織了讓妍青得以登台的新家庭;卻也讓這部作品從自歷史與性別結合起來的雙重議題中,找到快速又簡便的脫身之道
7月
03
2025
這齣戲,潛在著對戰爭的譴責,因為潛在,所以深刻地內化了戰爭難民的人道關切;然則,進一步呢?如何探究戰爭何以發生?並從民眾的觀點出發,追問戰爭難民流離失所以後,將何去何從?
7月
01
2025
果陀劇場《三個傻瓜》改編自2009年印度寶萊塢經典《三個傻瓜》(3 Idiots),不僅具歷史意義,也面臨極高的轉譯門檻。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透過文化在地化的重組,讓這部挑戰傳統教育體制故事與臺灣當代觀眾產生情感連結,無疑是一大挑戰。
7月
01
2025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