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彼此的真實《魚貓》
10月
03
2016
魚貓(曉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04次瀏覽
高竹嵐(A劇團音樂總監)

在一個身心障礙者劇場裡面,我們究竟在追求什麼?

曉劇場的《魚貓》,漂亮地回應了這個問題。本製作為文化部「無障礙閱讀推廣計畫」系列,以黃春明老師的兩部作品《魚》與《殺死一隻老貓》為藍本,呈現對原鄉、對土地的觀照。劇組包含聽障與視障演員,全程搭配手語與字幕。個人觀看的是台北場,現場有許多身心障礙的觀眾;在語音、手語與字幕的交互搭配下,曉劇場呈現了一個所有障別都能一同參與的劇場體驗。

但絕非只是這樣。如果只是這樣,那本劇就只是齣一般的劇碼,然後以結合手語等元素的方式,讓身障人士「也」能看得懂的劇。如果只是這樣,那與一齣劇搭配一個現場手語翻譯,本質上無異,頂多只能說是導演調度得宜,讓這位翻譯巧妙地融入整個戲劇中,而非是一個獨立於外的存在。

不,這齣劇在追求的,遠非只是一個「翻譯」。

《魚貓》絕非身障劇場的先例,國內外都有相當多的嘗試。在國內,文化部「無障礙閱讀推廣計畫」從102年便開始了。在國外,就連百老匯都有融合手語的音樂劇Spring Awakening(Deaf West製作)。

這諸多製作,都不僅僅是在追求一個「翻譯」。以Spring Awakening為例,它並不單單是把手語融入音樂劇中,而是讓手語這種「語言」,成為音樂與戲劇本身的一環。其中最有名的或許是第二男主角和其父親爭執的片段,一反平常用有聲語言,輔以手語翻譯的「常規」,導演選擇用純粹手語的方式演出這個片段,然後用字幕去「翻譯」手語,製造出一個無聲的、死寂的、高壓的數分鐘片段,將角色被壓迫的心理發揮地淋漓盡致。

目標,絕非是讓身心障礙者「也」能欣賞的劇場。

而是我們「共同」的劇場:奠基於我們共同的生命歷程,以我們共有的方式呈現。

於是當你看見曾珮與楊朵兩位非聾啞演員,以正常有聲語言表演的同時打著手語,並且你看見他們的手語「本身」就有情緒,你看見了他們的這層企圖:手語不是一個外來的元素,而是戲劇本身。

於是當你看見導演鍾伯淵,以一種共有的態度,結合不同障別的表演模式,以及現場錄影錄音、操偶等種種元素,製造出一個多面向的戲劇觀點時,你看見了他們的這層企圖:各種障礙也都不是外來的元素,而是戲劇本身,正如同它們就是這些演員的生命本身。

再意識到這個製作前後也就幾個月的時間,「包含學手語」,更是令人起敬。

這不是一齣用「正常人」的語言演,然後「翻譯」成手語的戲。

這是一齣用「我們彼此的語言」,呈現「我們彼此的故事」的劇;一齣奠基在我們彼此的生命體驗、正視彼此的真實之下,去呈現我們共同的原鄉情懷的劇。

當我在散場時,看著觀眾們,不論障別與否、年齡高低,以不同的方式在討論他們的看戲體驗,我相信,我們一起找到了,我們共同的原鄉。

《魚貓》

演出|曉劇場
時間|2016/09/08 19:30
地點|台北中正紀念堂中正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雖是人偶,沒辦法從臉部與唇語判斷音調情緒,但負責手語演出的演員,把語氣和情緒表現得好好,讓人彷彿聽得見他的哀傷、無奈與興奮。(徐芳薇)
9月
13
2016
在當今世界,詮釋《馬克白》的作品難以計數,王墨林執導的《祭典・馬克白》倒是給出一個意外:無政府主義的訴求,在劇中脫自白大鉉之口。對於這個宣告,有關注他劇場實踐的人並不生疏,特別是他近年來關切日治時期的台灣思潮
11月
28
2025
《我,有一個問題?》的創作便是依循在這種心理機制下,試圖讓每個行動能夠在已知的日常與未知的奇異間,為觀眾創造一個不以結論為導向、保持可能性與可感知的世界。
11月
27
2025
儘管切入的方式不一樣,薛美華和鄭嘉音不約而同地從自身狀態出發,透過藝術創作,直視不再美麗的身體與生命狀態,在時序與創作上都經過時間淘洗,進入(創作者)的中老年,展現了長久與物件工作的從容與餘裕。她們享受時間、面對材質、創造空間、看見自身的狀態,然後融合彼此成物。
11月
26
2025
加冕禮成,除了至上的冠冕,馬克白又以垂落的破鑼為假面,不露真容地竊佔所有明日。但白大鉉告訴我們不必絕望——表演雖一度弄假成真,但舞台與演出早已設下時限,冠冕由塑膠所製、銅鑼既不能重圓,權力者當然不能永恆在位。
11月
19
2025
全劇的短景皆以相對輕薄的篇幅展演,可見演員不斷於不同角色之間轉換的功力,篇幅的短促卻使人難以得到深刻的印象,同時也較難深入理解角色內心,以寫實表演為基底的處理手法,似乎難以讓這些現象的荒謬性成為真正的奇觀。
11月
17
2025
《寶島一村》不僅是一部關於眷村的戲,更是一場關於「如何再現歷史」的劇場體驗。它讓觀眾在回味與疑惑之間,重新經驗歷史作為一種活的行動——可被身體感知、也可被再度想像。
11月
14
2025
《了解了》有以表演者本身精湛實力收服觀眾的讚嘆,也有在觀眾佈下的陷阱裡努力存活下來後的拍手叫好,段子《ABC》結束得無厘傻氣,觀眾仍報以客氣禮貌的笑聲作為回應。
11月
12
2025
然而刺激越是強烈,亞洲就越是被概念化與抽象化。以小吃攤為中心的雙層設計,更強化了「亞洲作為他者」的舞台效果。當兩位食客上前,他們碰到的不是在乙支路三街或者西面經營布帳馬車的某位南韓大叔,而是旅外已久、表演資歷深厚的Jaha Koo。
11月
0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