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延不止的硫磺火湖《懶惰》
5月
07
2012
懶惰(陳冠宇 攝,禾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96次瀏覽
張輯米

禾劇場從《忿怒》、《饕餮》,以至於今晚的《懶惰》,讓我們得以觀看黃碧雲書中的〈七宗罪〉。在〈七宗罪〉中,現代人間根本就是無出口的煉獄,而且是死第二次的硫磺火湖。從她書中熟悉的現代生活就會發現,這些我們以為平常到沒什麼的行為,竟然是一項項的罪名,並且彼此殺戮著。

在〈七宗罪〉當中,《懶惰》最可怕的不是我們以為地那樣軟趴趴、無精打采,而是每個角色都勤奮地,異常勤奮地。

「你不是不知道,你不是不會痛,你不是不會笑、不會感覺、不會宣泄。你不是不會,也不是沒有,只是放棄了。放棄了自身和其他所有,沒有死成也不像活著,只是存在。」---節自 演員話語 by 王肇陽

現代人誰不努力工作呢?從全家便利商店工讀生到電話業務小姐,到每秒鐘幾百萬上下的公司經理。每個人都在他那小小的一塊角落認真地工作,Work hard。這是安全的,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擔心未來,也沒有未來可以擔心。自己的人生就和其他人一樣就好,一步一步地,只要「認真努力」就可以從每個月一萬元的薪水,到一頓晚餐一萬元。多麼省事?只要再一件就有58折,多麼划算?只要一隻iPhone就可以打電動、上網、耗時間,多麼方便?

劇中的三個角色分別代表了懶惰的不同面向、階層。像是一個縮影的現代社會,而且彼此交織。曾是個深愛妻子的丈夫,卻因為妻子不堪病痛折磨,也磨光了他的人性。無邪天真的小秘書取代了妻子的家庭感,一起吃飯,一起吃飯,一起吃飯。為了讓自己獲得救贖,和小秘書的每一餐飯都是一筆鉅款。

最後卻讓那個無邪天真的小秘書,成為了一切皆無感,一切都無所謂的雌性生物。她像是屍體一般地活著,時無間、空也無間,只有當那個迷戀她的工讀生問她「妳愛我嗎?」時,時空才會靜止分別,讓自己回到她愛的經理。最後,與經理沉迷於家庭、與秘書沉迷於愛情不同的,工讀生沉迷於肉體的交合。他們像是進入黑洞一般,螺旋狀地轉進去,沈迷進去。

小秘書的身體就是他的夢想,為了得到她不會說出口的「我愛你」,可以把所有補習的錢,換來一次道士的迷戀作法。可以去偷竊公司的幾百萬,只為了訂下一間高級總統套房,揮霍得像是暴發戶,他覺得這樣她就會愛他,即使他明明知道答案依舊是沉默。工讀生以為自己是高尚地要求愛情,其實卻只要小秘書的肉體永遠不離開。為此,他放棄學業,放棄道德。

最後,經理,這個階級的頂端與最低端的工讀生對話。因重傷躺在病床上,像屍體般的工讀生身體,旁邊也伴隨了如屍體般的小秘書靈魂。接著,工讀生「死了也無所謂」地從醫院窗戶跳下,放棄生命,放棄自己的肉體。獲得最終的救贖,於是無敵。亦即至死也不會有出口。

這次演出的演員表現都相當不錯,彭子玲在角色變態羽化前後的角色刻劃都相當細膩,王肇陽外在的懶惰身體,與其內在的瘋狂精神,也都具有極大的反差。唯黃民安需超齡飾演難度相當高的中年經理,角色雖到位,卻還是摻雜了年輕的氣味。

另一演出的問題,是整部戲調性卡在風格化與寫實的尷尬之間,一如劇中大量使用虛物表演,而這虛物卻沒有進一步的變化,僅僅只是和實物相同,這樣的處理似乎有些便宜。而後面三位歌隊的角色,碎語也過多,造成部份重要劇情推進的干擾。

但是張又升所營造的音場,讓黑箱劇場一如無間地獄,更是切中整部戲的精髓。並與導演擅長的台詞音律交疊,讓整部戲的聽覺刺激達到完美。特別在最後要告尾聲前,所有的聲響、噪音統統消失,包括劇場的冷氣,產生了絕對的靜默。使觀眾看見這一群身在地獄般的魍魎們在最後一個身影,然後成為不死的永恆。就像一個物體在入黑洞前,就會永遠停留在洞口一般,實際上則早已灰飛煙滅。

也許是劇中角色環境使然,《懶惰》的角色除了經理之外,都是比較熟悉的一般市民。因此對於這次禾劇場的演出,相較於《忿怒》、《饕餮》特別有感覺,甚至裡面的對話都是有些朋友會說的、自己會說的。以至於在看戲的過程中,一直想到過去的那些「懶惰」。而這些來自於角色的悲哀,也轉而成為了自我的悲哀。我們是工讀生,也是小秘書。

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曾這樣被傷害,也這樣傷害人。綿延不止。

《懶惰》

演出|禾劇場
時間|2012/05/04 19:30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除了視與聽的巧妙設計,全劇最獨到的,還是身體姿態與節奏的處理。導演的刀法凌厲,在調度節奏時往往打斷現實的流暢,瞬間加快、放慢、或暫停,但在演員的執行下又無絲毫突兀造作之感,成功創造了意在言外的疏離效果,讓觀眾看清尋常動作背後的拉扯關係。(鴻鴻)
5月
08
2012
台詞裡堆滿型式重複、節奏相同的句子,演員的身體動作如吃喝拉撒的擬真訓練有素,導演讓演員聲音取代音響,將後場的唱歌、旁白與前場台詞混雜在一起,創造了介於觀看者和表演者之間的特殊視角。(施宇恆)
5月
07
2012
我們似乎看見一種政府社區大學和民間的力量集結凝聚的可能性,這似乎就是社區劇場未來發展的一條重要的坦途和路徑
11月
03
2025
此一化身拆解了傳說、創作與現實的穩定性,從而重構了馬來亞、馬來西亞與馬來世界交錯的歷史。只是,從臺灣向南看,我們該如何感受與同理「南洋」的歷史叢結?呈現這些叢結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歷史批評?
10月
31
2025
為了活下,舞台上的「我們」不斷溝通、搶奪、逃離、追尋;而當重組一再失敗後,我們將發現自己依舊是重組之前的我們。實際上,在單純為了活下去之前,「我們」並未真正存在,只是被欲望與想像拼湊出的幻形。
10月
31
2025
雖然在整體情節敘事上有其一貫性,但在部分情節設定、音樂在劇場中如何被演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深化討論,仍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10月
29
2025
當京劇演員的身段與唱腔、現代戲劇的心理暗示,與流行音樂的抒情歌詞並置於同一平面時,情感傳遞有時會互相干擾,產生抽離與突兀感。
10月
28
2025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