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欲望的平靜與壓迫《民宅劇場–現正販賣中》
3月
25
2017
民宅劇場—現正販售中(WeArt藝術平台工作室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78次瀏覽
戴君安(2017年度駐站評論人)

就在驚聞美國後現代舞大師崔莎‧布朗(Trisha Brown)辭世之際,來看民宅內的演出更加有感。布朗的實驗作品《屋頂》(Roof Piece) (1971)發表至今雖已近半個世紀,現在看來仍是奇作,震撼威力依舊如昔。近年看過幾場在頂樓或民宅發表的作品,有時甚有窒息感,有時則感覺平淡無奇。這回看的《民宅劇場–現正販賣中》可說在平靜與壓迫間擺盪,有時淡然,有時枯索。

入場時,先到製作人董桂汝自家的大樓屋頂上。在這裡,安平區部分聚落的景象在柔亮的日照中灑落眼前,在這裡完成起頭的楔子後,再下樓走入室內,接續進行其他段落的鋪陳。

屋頂上的QR code小姐將隱身在購物發票上的秘密攤開,很難想像一個小甜點也能揭發偷情的可能性。有點神祕又有點刺激才是發票主人的真正意圖嗎?QR code小姐沒有明言,觀者也只能臆測,但是事實似乎就是如此了。這一段擬物化的過程,由張婷詠演來既清新又曖昧。圍觀的群眾看著她像是看到危險的女人,在鮮紅的高跟鞋和甜美的聲音陪襯下,她宛如矛盾的化身。顯然她是不正常消費的條碼,載負不可言喻的內涵,只有消費者和受贈者才知道的隱私。雖然她的肢體動作不大,但是在眼眉流轉與手腳輕移間,隱約透露的訊息充滿挑逗,勾住圍觀群眾的好奇心,亟欲探究她要帶領大家前進的方向,於是跟著她下樓來到民宅的室內。

從頂樓下至屋內,在廚房一角,李佩璇播放著音樂,準備烘焙杯子蛋糕的材料。好似美食節目的主持人般,她一邊抓料一邊教學。同時,在那小小的角落,她也延展四肢、轉動身體、踢腿拉腰,烤箱傳出的香味伴著她的舞蹈身體,飄散瀰漫整個室內空間。嗅覺與動覺、聽覺同時並存的演出難得出現在南臺灣,此刻上演的究竟是點心的肉桂與香草氣息融合恬靜樂音的肢體劇場,抑或是隨興的日常搬演,似乎是任君選擇的開放題。想像中,眼前所見應是位愛舞愛吃的浪漫女子,不愛澎湃豪邁的大餐,偏好精緻玲瓏的甜點(這可是多數舞蹈人即使口慾滿溢也不敢多看一眼的惡劣誘惑)。在這民宅裡,她賣的應不是現烤的杯子蛋糕,而是真實的自己。杯子蛋糕沒有印記,但也可能有其專屬的QR code。

楊智博扮演的推銷特務一口氣說出許多人熟悉的保險術語,流暢的語調帶著令人喘不過氣的逼進氣勢,顛覆先前堆積的輕鬆調性。幸好,就在他端出先前烘烤的杯子蛋糕給觀者分享時,氣氛很快便獲得緩和,這大概是在民宅看演出才能得到的加碼福利吧。但是,從保險員詭譎的笑臉上看來,杯子蛋糕可能傳遞著隱藏的訊息,它似乎像個陷阱,也像是某部分人的生活縮影。就像嘴裡嚐到的甜頭可能成為影響健康的負擔,價值不匪的保單也可能成為無用的壁紙。在保險業務人員如連環珠般的言語掃射下,多少人簽下無可救贖的契約,隱身在保單的QR code是幸福還是不幸的符徵?每位加保的人是否都要賭一把才會知道結局?如此納悶、無解的情緒蔓延於現場,也延續到下一個段落。

在楊智博離去後,八娜娜的自我窺視畫面傳送至電視螢幕,屋內的空氣從先前的輕鬆換成上一段的壓迫後,現在則陷入陰寒。看著八娜娜身穿一襲紅衣,手持行動電話自拍,緩慢的在室內移動,我幾度暗自思忖,這樣的死寂到底還要持續多久?當手機的鏡頭轉向群眾,類似被偷拍的不安頓時浮現。觀者無聲的自語又再起,自拍或許是其個人選擇,不自主的看人自拍,是否也可以選擇?被拍又是何種選擇?無論是否願意被拍,走入民宅是個人的選擇,既然選擇走入似乎就該接受民宅內的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景。這一段的QR code不知在何處,或許它不存在於任何段落,也或許它無所不在。

話說回來,QR code儼然是啟動一切事件的肇始者,也是圓滿所有事件的終結者,它在我眼中成了勾勒今日文本的主體。另一方面,許雁婷的聲音創作融入地幾乎令人遺忘它的存在,理所當然的活在民宅現場。這場演出可說為舞蹈與民宅劇場的未來想像潑灑了一些色彩,但再回頭想想,我們還要如何實驗才能再有1970年代的《屋頂》般,至今仍令人驚艷、驚嘆?這應是個難以找到QR code的問題。

《民宅劇場–現正販賣中》

演出|WeArt表演藝術平台
時間|2017/03/19 14:30
地點|台南市安平區育平八街32號6樓之25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雖然處在日常空間中的客廳,其實某種程度上這個空間已經劇場化了,觀演之間界線分明,不如說是借用這個日常空間來談論「販賣」這件事。(羅倩)
3月
27
2017
要強調的是,《排彎動物園》不是蛇舞,而是以「彎」為方法,在蕭邦音樂與排灣原住民歌謠之間,彎進彎出,相當結實有力,交織成一齣值得探問的實驗舞劇,但是否如節目單所說的,是在「傳統與當代之間尋找平衡與新秩序」?
7月
01
2025
《親密近地》的編舞家奧萊・康詹拉與艸雨田製作團隊,成功將抽象的文化政治,轉化為極富張力的舞台視覺與身體語彙。
6月
26
2025
三人關係的穩定與不穩定的運作,是本作最具潛力的創作方向。相較於語言與符號的置入,這些從身體協作中生成的摩擦與裂縫,更能直接回應「三」所代表的符號,《三》最終不是在告訴「三是什麼」,而是在引導觀眾一起去思考「三可以是什麼」
6月
26
2025
比較可惜的是,《界》過於偏重高敏感人士「日常行為」模式的複刻,而限制了動作在劇場中可能的想像,在作品的敘事上,也少了「如何接納自己的特質」的描繪。
6月
25
2025
透過這種多重交織的敘事疊合,賴有豐試圖以自身的創作不僅只是回應土地給予自己的創作發想,更蘊含著帶領觀者進一步去探索更多關於這片島嶼上,不同地區的人們其所面對的議題以及當地的人們如何看待這些事物。
6月
16
2025
相較於傳統以旋轉、跳躍等作為芭蕾舞劇的高潮劇情橋段,阿喀郎.汗的編舞創意像是將舞者推入萬丈深淵,更考驗著舞者的舞蹈硬底與增進其芭蕾舞者其他少使用的肌肉核心的生成
6月
12
2025
從改編的手法來看,如果說《閉俗Pí-Sú》是屬於海棉吸水式的放大版,《搏筊》則大致保留原作的內容、並在作品的前後增加段落,屬於加載型的擴充版。
6月
06
2025
舞動的身體與河水的影像交疊形塑為流動地景,是一幕幕內心情感的獨白,又像是一場儀式性的淨化歷程,形成多變的符號意象,將觀眾帶入一場關於失語、記憶與存在的經驗世界。
6月
0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