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忘初衷的愛樂者們《絲竹樂宴》
9月
14
2018
絲竹樂宴(國際愛樂國樂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34次瀏覽
蔡佩娟(表演藝術人士)

因為擁有共同的目標齊聚一堂,而存在心中不滅的念想是促使樂團成立並定期舉辦音樂會的主因,國際愛樂國樂團的演出不僅只是場音樂會,更是一群人的堅持與浪漫。若非堅持,自1991年就停辦的國際商專,又怎能持續直到今日;若非浪漫,畢業已久且各有事業的校友們,又怎會放下手邊的工作,並放棄悠閒的休憩時光,選擇參加每週固定的團練?究竟是音樂太過吸引人,讓人不能自拔,還是活在現實的我們需要名為音樂的嗎啡,既止痛,讓我們看見世界的不同,又體現最單純的真善美。

音樂是聽覺與視覺的綜合體,看到節目單的介紹,觀眾便對樂曲有了初步的認識,而後在欣賞音樂的同時自行想像畫面,且由音樂帶領畫面的產生。然而此次透過導聆陳昭瑋幽默風趣的介紹下,使觀眾對樂曲的認識不再只是片面,而多了點生氣,並間接與觀眾互動,活絡氣氛,讓換場時不至於感到尷尬及無趣。

上半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樂曲是《港都素描》,描繪高雄港由日出至日落的景色。一開始樂團十分寧靜,各聲部輪流演奏主旋律,而不時穿插樂曲之中的鳥鳴聲猶如喚醒晨光般,輕巧的和著旋律,此段主題旋律運用了台灣民謠「雙雁影」的音調,原曲調為當時的「流行小曲」,歌詞以秋天淒涼的景物比喻內心的寂寞和孤單,然此處,作曲者陳能濟卻轉化成對港都的讚美,讓樂曲又是另一番景色,十分抒情動人。

《牧民新歌》是作曲家簡廣易於1966年以內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調為素材創作的樂曲,曲風清新,並有著個性強烈的民族音樂風格。此曲既表現高亢明亮的梆笛性格,卻又兼具南方曲笛溫潤優美的特點,在指揮彭苙榳的帶領下,樂團與笛子協奏者表現相得益彰,且笛子協奏者劉進聰台風十分穩健,不論是樂曲的細節部分,或是與樂團搭配的部分,都能讓觀眾聽見演出者的專注與用心。

終曲的《瑤族舞曲》是對國際愛樂國樂團的初始成員別具意義的一首樂曲,因此曲獲得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合奏冠軍,雖然國際商專今已不在,然而曾經存在的,並不會因此消失,且因為保持初衷,所以國際愛樂國樂團才會成立,也才會有今日的這場音樂會。《瑤族舞曲》一曲描述了瑤族人民因歡慶祭典的到來而載歌載舞的場面。樂曲為典型的三段體形式,第一段主題由高胡緩緩奏出悠靜的主旋律,然後各個樂器輪流的加入,豐富了主旋律;第二段主題旋律由笛、笙擔綱主角,既表現柔情,也具輕快俏皮的另一面貌;最後一段即主題再現,將氣氛推至高潮後結束。

欣賞完國際愛樂國樂團的演出,筆者不禁反思,的確樂團的技巧與水平無法與職業國樂團相比,然而,我卻從他們的演奏中聽見了感動。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該領域的佼佼者,但不代表我們不能以我們的方式努力,只要擁有一群有相同信念的夥伴,就能一起向前邁進,完成共同的夢想。

《絲竹樂宴》

演出|國際愛樂國樂團
時間|2018/08/12 19:30
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善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導聆人蔡永凱,充滿教師風範的敘述,口條清晰又易懂的解說中,觀眾們能夠輕鬆進入十九世紀音樂的氛圍中。接著女高音林芳瑜更是充分呼應主題地,演唱了近代到現代的英文藝術歌曲。
11月
04
2025
再次返觀《無界的疆域》的命題,或許桑布伊做的不是界的「消弭」,而是界的「擴張」。用一種毫無保留的擁抱,將所有可觀照的他者儘可能地吸納於自身。當界被拉伸、被延展至非我的邊際之外,便成就了「無界」。
10月
24
2025
本場音樂會不僅有黃好吟親自擔任主奏,並從她與林東河曾經教導的學生中,邀請六位傑出青年演奏家分別演繹作品,深具傳承與發揚的意義。
10月
23
2025
今晚以英國作曲家之宗教作品為主題,呈現出橫跨巴洛克、浪漫到現代的時空背景;再加上細讀節目單中的歌詞和作曲家們的創作理念,深刻感受整場演出在探討人們對於信仰、生命與靈性奧秘的追求
10月
03
2025
這樣的曲目安排實在令人拍案叫絕,從十九世紀的瑪麗布蘭開始,「Diva」一詞到了二十世紀的女高音瑪麗亞.卡拉絲(Maria Callas),利用托斯卡一角,成功形塑了至今我們所認為的「歌劇女神」(Diva)形象。
9月
22
2025
長笛演奏家洪健鈞以此畫為靈感,舉辦了《忘憂宮巡禮》長笛協奏曲音樂會,並使畫中場景,化為真實的聲音體驗,而此場音樂會策劃其獨特之處在於
9月
22
2025
在本文論及的演出中,白濟豪和《無言書》都呈現強烈的儀式性格,而黃葻和金亀伊織更注重在肌理的質感和身體線條的雕塑。相對的,Junkyard Shaman與曾薇熹的音樂之於作品,皆扮演著啟動儀式、調度乩身的腳色。而林子寧和李紀辰則是在具體的描繪對象底下,依附著黃葻的身體敘事開展。
9月
08
2025
在整場演出聲樂家幾乎是無間斷地接續出場,從他們的如同真光般的歌聲、樸質無華的音樂詮釋、充滿戲感與韻律的肢體呈現,和充滿情緒地交替的轉場,使得這整場音樂會的聲聲與步步,都真摯地走在馬勒的音樂哲思之中。
8月
27
2025
如此龐大的合唱團陣容,即便面對音樂中四聲部繁複的花腔樂句,台北愛樂暨節慶合唱團的歌手們,依舊整齊精確地完美詮釋出韓德爾的音樂中的華彩段落。更不用說那些韓德爾使用垂直和聲的配置段落,合唱團唱來如夏夜風中的梔子花香濃而不俗,巨大中依然能窺見韓德爾音樂中的細節。
8月
1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