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劇場的密室,體現人性的張力《莊子兵法》
10月
26
2018
莊子兵法(故事工廠提供/攝影柯曉東)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13次瀏覽
黃星達(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博士生)

用問答來記憶人生,用問答來回應人生,用問答來定義人生,用問答來思考人生,用問答來體會人生,用問答來建構人生…。

《莊子兵法》設定六位參賽者參與密室逃脫遊戲,在回答主辦單位的考題過程中,重新回顧且再感受一次關於自己人生中的關鍵記憶。引介了任何人之間,最多僅隔著六個人的六度分隔理論,巧妙安排了六個劇中角色。每一個角色在人生的提問中,以莊子思想的脈絡解題,因著劇中安排的密室逃脫名稱,整齣戲意欲傳達的思想便在莊子式的思考中展開,並永不結束的進行。

劇中,國文老師面對自己女兒生病的無能為力,作家面對自己婚姻失敗的無能為力,殺人犯面對自己兄長拖累負債的無能為力,直播主面對自己未婚懷孕的無能為力,富二代面對自己失去親情的無能為力,失業主管面對自己權勢失去的無能為力,帶著不同的目的集結在密室遊戲是他們的共通點,也是他們共同經歷的人生,在每個劇中人因為每一個提問而與其他角色或自己的人生拉扯時,更讓觀者也共同經歷他們道出的情感與痛苦,因為劇中角色表演力道與故事本身張力的傳達,劇場獨特的渲染力直接穿透密室,超越鏡框式舞台遞給每一位觀者,與其說是表演的張力,更應說是人性的張力,在每個人面對人生關鍵的轉折、痛苦、無奈或徬徨等感受時,不正是如同密室中的每一個角色?

六個劇中角色,或可連結《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中的六個角色,一樣被困住、在尋找、想超脫,然而無能為力的無奈,卻在以莊子思想命題的《莊子兵法》中找到答案的可能曙光。無為,不見得是無所作為,而是一種心中的描述狀態,每一個省思,都是百轉千迴的放下,每一次領會,都是峰迴路轉的頓悟,人生的桎梏與自己心性心態有關,然而應該如何自處,也許更是每個人終其一生在探求的答案,在表演藝術的洗禮後,心會在渾沌之後清明,或更加渾沌,不論何種的純粹,都離尋找答案的可能更近一步。當人性在劇場中被體現的淋漓盡致時,張力自然呈現,這種張力已經不僅是表演藝術的張力,而是自己對於自己人生反思的巨大張力,一種超越藝術評斷的真切張力。

演出在演員謝幕後仍未停止,隨著角色再現,六個劇中人展演在客觀判斷上美好的樣子,劇中所談到的遺憾在最後做了美好樣子的呈現,留給觀者自由詮釋劇中人的現狀或想像,然而筆者更認為這巧妙的安排彌補觀眾心中的缺憾,當演員精湛演出導致過於接近真實的傳遞角色展現時,布萊希特式的疏離效果即完全不適用對應之,因為過度移情的觀看之後,反撲而來的情緒後座力幾乎溢滿觀者心中,最後的溫暖再現,不管是想像或是真實,都像一扇將密室打開的門一般,開啟密閉的空間,讓情緒找到出口,也讓劇中人的糾結跟觀者一起,有機會定義新(心)的出口。

不論是不是一場夢境,人性都被真實的彰顯,超越密室或劇場,讓觀者同情共感...。

《莊子兵法》

演出|故事工廠
時間|2018/10/19 19:30
地點|臺中市中山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莊子兵法》賦予莊子文字所缺乏的情感(affect)與身體性(embodiment),在認知與情感上調和,這是能緊抓住觀眾注意力的緣由。(杜秀娟)
1月
25
2019
劇中人的口吻相當寫實,一人一腔,形色分明,彼此對答拋接俐落乾淨,少有拖沓冗詞。劇中人同時各有一段獨白,這些獨白進一步深化人物造像,挖掘內心,碰觸陰影,以獨白寫作來說,成績斐然,開展了通俗劇情少有力道。(紀慧玲)
1月
24
2018
不僅挑戰演出與觀賞的疆界,更進一步藉由劇情強化疆界,把舞台前緣設定為「巨大的防彈單向鏡」,翻轉「鏡框式舞台」為「鏡式舞台」,呼應「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蔡佩倫)
1月
22
2018
戲裡的六個人都有各自的包袱,各自的渴望,就好像真實人生的我們,有人渴望財富、有人渴望權力、有人渴望幸福…太多的渴望讓我們無止盡的追逐,追逐大家都渴望的,即使揹上再多包袱仍然奮力拚搏。(蔡佩娟)
10月
11
2017
以黑色幽默來笑看這人世間悲歡離合,每每當戲劇氛圍已拴緊到要崩牙的地步時,卻透過一句再合理不過的台詞,再度旋開了緊咬著不肯鬆口的頑固螺紋,讓緊繃的情緒霎時得到解脫。(羅揚)
9月
22
2017
或許,正如導演徐堰鈴說的,「這齣劇用幽默與溫柔,道出台灣原民日常生活困境」,而劇中吐露的一段心聲幾乎可視為劇作要旨,「原住民的問題,你不用笑話的方式講,平地人不會聽」,這就不難理解整齣戲劇運用華語干預、擬仿的方式,形成某種型態的殖民學舌(colonial mimicry),用來迫使主流社會正視弱勢族裔的手段。
4月
25
2024
整體而論,《台北大空襲》的表演與音樂,導演的場面調度與節奏掌握,都有不錯的表現,作品的娛樂性,在觀眾的熱烈反應中得到印證,也再次確認音樂劇在本地表演藝術領域中的優勢與潛力。只是,如果創作者的目的是邀請觀眾,重回歷史現場,親身感受個人在空襲期間的生存困境與意識掙扎,我以為還有努力空間。
4月
22
2024
「眷村」在導演手中,不僅僅呈現了往往被理解為封閉的一面,這個看似封閉的限制卻反向成為導演手中創造劇場經驗的元素,有效地將現實轉為美學,成為當晚演出最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頗有前衛劇場的能量,也是近些年看到劇場創作者中,最紮實且絲毫無法遮掩對劇場形式的才華與熱愛的新銳導演。
4月
22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