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為餌,回歸敘事《莊子兵法》
1月
24
2018
莊子兵法(故事工廠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17次瀏覽
紀慧玲(2017年度駐站評論人)

故事工廠編導黃致凱身為李國修手把手弟子之一,在同為屏風表演班幹部林佳鋒領銜組建為新團隊後,故事工廠自2014年起的創作路徑,隱然也繼承了屏風李國修敘事風格:多線編織、冷熱調劑、人物紛沓、百工擬態。但不可諱言,故事工廠在朝向商業劇場品牌口碑的企圖上,更加嫻熟地運用商業模式,諸如引入影視明星增加形象效應、取用愛情題材或狀況劇締造情節、置入喜鬧成分博取觀眾好感等等,除創團作《白日夢騎士》向劇場理想致意外,《3個諸葛亮》、《男言之隱》皆靠向通俗情節,並以緊湊場景架構在場性的舞台魅力;票房滿載的同時,劇作命題較少碰觸真實人間關懷——而這卻是師輩李國修一以貫之的戲劇主張之一。

新作《莊子兵法》,有了不一樣的風景與重量。在借用密室逃脫手法構築全劇結構之下,這齣類推理劇有著沈重的人生摹寫,因事業不遂自職場退場的中年經理人、含金帶銀卻是私生子身分的公子哥、靠網紅維生不敢撫養親子的靚女子、被兄長負債拖累跑路的藍領男、女兒罹癌身心交瘁的國文老師母親,以及靈感枯竭並因太太外遇陷入人生困境的小說家,這六個劇中角色同時交織映照現今社會殘酷的遊民、併購、貧窮、長照,以及愛與孤寂的終極處境。依稀有著密室電影黑色驚悚形象,《莊子兵法》也不迴避黑暗暴力,死亡瞬在眼前。血腥雖也是商業常用賣點之一,但劇中人的死並不輕如鴻毛,隨著女兒腳步逝去的母親、含著怨懟意外身亡的商場達人,死亡讓這場密室遊戲有如人世考驗,也讓故事工廠的故事第一次吞咽著人生難嚥的苦水,讓人酸澀低迴。

黃致凱的人物造像手法的確有李國修況味,盡可能抓取社會樣態,以階級身分區別。此次別勝一籌的是,改變了類型化想當然爾的形象,劇中六個角色人物身分及其身家背景,更加深刻地連結了你我日常,環繞著名、利、親情、愛情,層層鋪疊,巧妙連綴,彼此糾結,最終浮現一幕幕人生苦態。雖說劇名與戲中解題深奧地觸及莊子哲學與文言文,如此「用力」的嵌入,但觀眾其實不必完全理解,劇作家「自言自語」解題只是用來說愛就要放手、原諒,愛人要先愛自己、無無用之人亦無須與人競逐——等等嘴上易懂但通過劇情推衍的確可以映照的人生哲理。令人驚喜的是,劇中人的口吻相當寫實,六個演員:劉亮佐、竇智孔、劉珊珊、李劭婕、郭耀仁、林東緒,一人一腔,形色分明,彼此對答拋接俐落乾淨,少有拖沓冗詞,為營造戲劇衝突雖刻意為之仍令人讚賞。劇中人同時各有一段獨白,這些獨白更進一步深化人物造像,挖掘內心,碰觸陰影,以獨白寫作來說,成績斐然,開展了通俗劇情少有力道。

《莊子兵法》只有單一場景,劇本加上舞台設計運用了場上道具,作為人物身世的借物,帶出人物故事,既豐富了景觀,也藉由道具布置出的高低大小空間,配合肢體表演,創造了戲劇行動。其中一幕,凌空降下多具假人,看似與台中歌劇院《女武神》手法雷同,但效果確實不俗,眾人心底糾結宛若幽靈迸現,如影隨形,無從逃避。雖說此幕也極盡情緒歇斯底里狀態,尖吼、奔踏,意態煽動,但隨之沈靜下來就是死亡與離去一幕,連續重擊讓此劇有了悲劇力量,或洗條,或淨化,總之,絕不是宣傳標榜「黑色人性喜劇」。

故事工廠朝著商業劇場目標前進,異業結合、文創商品、聯合製作、經紀代理,作品類型迄今也嘗試音樂劇、密室推理、相聲劇、兒童劇,並積極開發新人、表演場地。被滿座觀眾包覆的城市舞台,觀眾專注的呼息從悄然無聲的空氣裡隱微傳出,無人騷動,似乎被戲深深吸引著。這批觀眾是林佳鋒口裡「廣大的大眾」,是「非重度劇場愛好人士」,觀察觀眾的神情,比起潮劇、潮團的粉絲觀眾,來得「理性」許多。所以,誰才是迷眾?誰又不是迷眾?就算《莊子兵法》把觀眾騙進了劇場,沒給太多甜頭,還說了太多道理,但商業取向敢劃破人生美好假相,直指真實,「白日夢」並不枉做。或許這是一次驚喜,唯一證明的正是,通俗取向並非不可取,言之有物,故事有節,即使刻意,亦有可觀。

《莊子兵法》

演出|故事工廠
時間|2018/01/12 19:30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莊子兵法》賦予莊子文字所缺乏的情感(affect)與身體性(embodiment),在認知與情感上調和,這是能緊抓住觀眾注意力的緣由。(杜秀娟)
1月
25
2019
六個劇中角色,或可連結《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中的六個角色,一樣被困住、在尋找、想超脫,然而無能為力的無奈,卻在以莊子思想命題的《莊子兵法》中找到答案的可能曙光。(黃星達)
10月
26
2018
不僅挑戰演出與觀賞的疆界,更進一步藉由劇情強化疆界,把舞台前緣設定為「巨大的防彈單向鏡」,翻轉「鏡框式舞台」為「鏡式舞台」,呼應「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蔡佩倫)
1月
22
2018
戲裡的六個人都有各自的包袱,各自的渴望,就好像真實人生的我們,有人渴望財富、有人渴望權力、有人渴望幸福…太多的渴望讓我們無止盡的追逐,追逐大家都渴望的,即使揹上再多包袱仍然奮力拚搏。(蔡佩娟)
10月
11
2017
以黑色幽默來笑看這人世間悲歡離合,每每當戲劇氛圍已拴緊到要崩牙的地步時,卻透過一句再合理不過的台詞,再度旋開了緊咬著不肯鬆口的頑固螺紋,讓緊繃的情緒霎時得到解脫。(羅揚)
9月
22
2017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