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柔並濟的音樂信念《不妥協破力-DUO BUD》
11月
16
2018
不妥協破力-DUO BUD(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77次瀏覽
蔡佩娟(表演藝術人士)

為慶祝衛武營落成,自十月開幕季起,館方便陸續邀約各國的表演藝術團體來台,其專業且國際級的表演場所,不僅讓國外藝術家們驚豔其規模以及設備,更讓引頸期盼的南台灣民眾感受一股全新的藝術能量。

《不妥協破力-DUO BUD》為不妥協系列的第二場表演,由杖鼓演奏家金素羅、伽倻琴演奏家林智慧(編按:作曲家梁美智)及臺灣的傳統樂器室內樂團「三個人樂團」合作演出。DUO BUD樂團成立於2015年,不到三年卻已累積多場世界巡演的經歷,樂團演奏雖以韓國傳統樂器為主,但藉由跨界合作與創新的作曲手法,讓人對DUO BUD樂團豐富的樂器聲響印象深刻,並對兩人搭配的樂器組合感到新奇。

伽倻琴雖與中國樂器古箏相似,然伽倻琴一來不配戴甲片而直接彈奏,二來定弦為七聲音階,和古箏的傳統五聲音階有著本質上的差別,因此造就兩者在聲響上的截然不同。另外,不論是國樂或是西樂,打擊的動作通常是上下敲擊,然而韓國傳統樂器杖鼓卻是左右擊奏,當演奏者快速輪奏,殘影般的現象不禁讓人嘖嘖稱奇。

此場演出曲目一共十二首,前九首為DUO BUD樂團以韓國傳統樂器詮釋不同風格的樂曲,有極富禪風的樂曲《那就隨它去吧》,亦有如動畫配樂般優美抒情的《雲朵》;後三首為DUO BUD樂團與三個人樂團的共同演出,演奏韓國傳統古曲《伽倻琴散調竝奏》,以及兩首各自創作的《黑天》與《闇黑的沉默》。

第四首《不願夢醒》是一首表現豐富且具變化的樂曲,兩位演奏家不僅各自展現其精湛的技巧,也考驗兩者相互配合的默契。伽倻琴演奏者林智慧在演奏快速音群時左手快速的按壓琴弦,動作俐落、音準精確,演奏的音色也隨著樂曲而跟著變化,當樂曲速度逐漸加快,兩者之間的緊張氣氛也隨之濃厚,然而,筆者觀察到即使樂曲氛圍緊湊,但兩位演奏者的肢體動作卻很是放鬆,其演奏情緒是既專注卻也享受其中。

《黑天》為三個人的作品,從旋律得知樂曲以臺灣民謠《天黑黑》為動機發展,但在原有的曲調中,又加入爵士、流行音樂等元素,並混合編制,與DUO BUD樂團進行一曲音樂上的較量與拉扯,樂曲由寧靜進行至百花齊放,卻又不忘展現其各自樂器的特色。三個人的作品以多元、跨界為主,不僅將多首民謠加入流行音樂的元素,更是創作多首風格迥異的樂曲,近幾年足跡走遍台灣各地,也受訪至日本、上海、德里等地演出,三個人的音樂不只促進臺灣與國際間的交流,也用音樂闡述生活中的美好以及對未來的想像。

藉由會後座談會,五位演奏家講到此次合作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有對「態度」的反思,不是只在正式演出時認真面對,而是在每次彩排、排練時就對「演奏」認真看待;然而,讓筆者感悟的還是杖鼓演奏家金素羅說的一段話,她認為台灣的演奏家對於演奏太小心翼翼,力求演出完美,但卻失去玩樂的精神,可透過此次合作,看見三個人逐漸解開桎梏,敢在演奏中一起放聲吶喊,讓她很是開心。

聽完此場音樂會,筆者心中滿是感動,五人的音樂不只讓人聽見他們對音樂的堅持,也讓人感受到他們對細節的要求、不妥協,能成就一場音樂會,決不是認真練完琴、排練順利就好,而是透過每一次的練習,反覆不停的修改與調整,最終才能呈現精彩的表演。

《不妥協破力-DUO BUD》

演出|DUO BUD樂團、三個人樂團
時間|2018/11/03 14: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