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音斑斕,奏響青春《箏漾年華》
1月
02
2019
箏漾年華(谷方當代箏界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41次瀏覽
蔡佩娟(表演藝術人士)

若說國樂團的起源是仿西樂交響化,那箏樂團的萌發,就是因市場供過於求的情況而產生的演奏形式,畢竟每個國樂團僅需一名古箏演奏家,然而每年畢業的古箏學生卻不下二、三十位,於是在各地老師的各自帶領下,由北至南紛紛成立大小不一的箏樂團,以箏重奏、合奏的姿態展現古箏的另一種演奏風貌。

谷方當代箏界由臺南藝術大學教授黃俊錫創立,今年為成團第十一年,在黃俊錫的帶領下,每年固定舉辦主題式音樂會,並多次委託創作或移編日本箏曲。

〈無字天書〉為此次演出的委託創作,以古箏結合戲劇演出的方式呈現。當演奏者就定位時,舞台前方分別擺放了“Work”、“Home”以及“???”的三個箱子,而說書人王為走至舞台中央,向觀眾提出「人生」的大哉問:命運是否在出生時就已注定?而在這社會中,我們又如何定義「成功』?此曲甚是有趣的是,古箏演奏者邊彈邊吟唱,且加入戲劇的橋段,例如將一疊紙鈔遞給說書人,又或是起身舞動著紅色扇子,每樣物品都有其象徵意涵,不論是時間的流逝,抑或是被社會化的面孔(說書人戴上白色面具)。

因作曲者黃好吟當日親臨現場,筆者有幸小聊關於創作理念的部分,黃好吟表示宇宙宏觀,人類生活在四維空間,其眼界無法跳脫眼前的貪、嗔、癡,於是生出許多煩惱。然而,若能提升至五維、六維的時空,當人類可以看見未來發生的事情時,或許就會在最源頭時選擇另一條路,從而避開痛苦。但黃好吟也表示事事順利的人生太過無趣,人生本就有起有落,於是創作此曲,鼓勵大家勇渡低潮、開創高潮。

聽完整場演出後,筆者觀察到谷方當代箏界的演出不若一般傳統箏樂合奏的習慣,原演奏者應由始至終演奏同一聲部且坐在同一區域,但谷方當代箏界卻打破以往窠臼,透過聲部間互相交換的方式,讓聲響平均的交錯於表演廳。此種演奏方式有利於聲音的平均分佈,但對演奏者卻是一種挑戰,在演奏過程時不僅需堅守自己的聲部,在交錯聲部時,更是需要改變自己的演奏力度,並發揮不同聲部的音響效果,而讓整體樂曲聲響平衡的傳達給觀眾。

從曲目的安排上可見谷方當代箏界對於推廣新作不遺餘力,此場音樂會共八首樂曲,卻發表了五首首演作品,且結合舞蹈、戲劇等跨界的元素,讓觀眾在欣賞箏樂合奏的同時,也多了不同的視聽感受。

相較於國樂合奏的豐富及完整性,古箏合奏仍在發展中,面臨的挑戰不僅是樂器自身的侷限,也有作曲家如何配置聲部,以及演奏者拿到曲譜後該如何詮釋樂曲,在筆者看來,谷方當代箏界以其自身專業為先天優勢,又讓團員多方涉獵不同風格的樂曲,或許古箏合奏仍需一段時間發展,但相信在谷方當代箏界的持續耕耘下,終會日漸成熟。

《箏漾年華》

演出|谷方當代箏界
時間|2018/11/25 15:00
地點|高雄市音樂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