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根脈,群族呼聲《流浪10.相聚在路上─2012流浪之歌音樂節》
10月
12
2012
流浪之歌音樂節(大大樹音樂圖像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11次瀏覽
梁啟慧

世界上任何藝術的形成都常與旅行、流浪、交流等發生關係。這種關係是一種思想上的衝撞,進而產生出美麗的火花。這次大大樹音樂圖像所主辦的「流浪之歌音樂節」就是秉持著流浪相聚在路上的一個概念,讓不同地區、不同國度的音樂家們有個交流、學習、演出的平台。已經辦了十屆的「流浪者之歌音樂節」今年特地邀請了一位被喻為「沖繩音樂最後的『大物』」三弦大師平安隆再次來到台灣,為此次的音樂節增添了許多色彩。除了當晚精彩的沖繩音樂外,下半場邀請了另外一組相當具另類特色的台灣原住民團體:巴奈與Message狼煙樂團,他們是一個由著名女歌手巴奈和許多來自不同部落及不同族的原住民組合樂團。

平安隆這次來台灣特地帶來了一位沖繩太鼓演奏家宮永英一。宮永先生將太鼓以搖滾的方式呈現。除了曲風外,更將鼓組設置為爵士鼓的方式,將一顆中型太鼓平放前置當成tom-tom來使用,另一顆後置當成snare小鼓演奏,再一顆大鼓直立放置於地上有如爵士大鼓般,以踏板擊之。這樣的太鼓使用及演奏,已經不是一般人所認知的廟會演出形式,完全打破了既定印象,搖滾了台下所有的觀眾。

三味線在沖繩音樂的演奏表現上,除了基本的大四、大五、大七度的伴奏之外,偶爾也會夾雜一些裝飾音讓節奏有向前行進的Groove感覺。唱腔上有許多變化,前面幾首曲子由平安隆領唱,幾句之後女聲附合。曲子當中亦有男女混聲的演唱方式,頗為活潑。中間接著幾首曲子的演唱除了前述的幾種混合唱腔外,女聲歌唱者更加入了簡單的舞步和手勢加強了音樂的意象,如果此時的演唱是穿著琉球傳統服飾,相信一定更能讓聽眾們入戲。

特別值得一提的其中一首曲子是《祭祖之歌》,平安隆說:「在琉球、台灣或是世界,祭祖的心都是一樣的。」他更笑稱這首歌叫“Heaven New Year”。這首祭祖歌的節奏較為強烈,夾雜許多男聲吶喊及男女混聲的卡農輪唱,每句重音似乎都打中了後代子孫對於祖先的感念之心。

前半場音樂會到了後面除了歌曲愈甚活潑激昂之外,還帶來了「帶動唱」,當平安隆唱:「咿呀蕯薩鄉」,觀眾就要附和:「啊咿呀」,就這樣來來回回的台上台下互動唱幾乎將整個上半場音樂會帶至高潮。

平安隆在節目當中也介紹到琉球早期是一個自主國家,許多人的祖先是從中國大陸來到沖繩的,平安隆先生的祖先來自山西,在琉球已經五代了。一直到日本佔領琉球後,琉球從此成為日本領土的一部份,雖然如此,許多琉球人並不認同自己是日本人這件事。但是平安隆很驕傲的說:「雖然琉球人變成日本人,但是琉球人還是保有自己的音樂、自己的樂器,今天他帶來的就是琉球傳統音樂以創新的方式呈現給大家。」

音樂會最後一首曲子更顯現了平安隆與宮永英一的幽默感,他笑稱:「這是一首Okinawa Hip Hop」,他指出Hip Hop音樂中運用了大量的“Yo Yo Yo”,但是琉球人在許多傳統曲目的傳唱中就已經運用了Yo這個字。最後這首曲子乾脆就被這兩位音樂家改成Hip Hop加搖滾的方式被演奏出來,到最後平安隆再次的加入了「咿呀蕯薩-啊咿呀」的帶動唱與台下互動。在曲子結束前也安排了一大段即興solo給太鼓好好的發揮了一下,宮永英一整個卯足了勁把太鼓當爵士鼓打,觀眾全部High翻天,將音樂會結束在最高潮!

音樂會的下半場邀請到巴奈與Message狼煙樂團,這個樂團是原住民女歌手巴奈與先生那布及各部落朋友在台東都蘭合組的,以部落狼煙為團名意象,抗議漢人制定的法律剝奪原住民千年以來的狩獵權,是一個以推動原民權益為宗旨的創作團體。這群台東在地的音樂人包括:潘清添(都蘭頭目)、巴奈、那布、龍哥、達卡鬧、志雲、拉瓦告、玉琴、思瑜、佶佬等人,以純粹的聲音、多種的語言唱出原住民靈魂的歌謠。

音樂會一開始他們就以傳統卑南民謠揭開序幕,特地請來部落的一位老人加入演唱,頗有傳承的意味。接下來的演出,魯凱族的佶佬以鼻笛演出他們部落的「召喚」音樂,之後與排灣族的歌手達卡鬧一同帶來大武山的吟唱並以鼻笛伴奏之。

一首令人動容,名叫《沒關係》的曲子是巴奈於八八風災之後寫給自己孩子的,安慰他們雖然颱風吹壞了家園部落,只要人平安,一切都沒關係可以重來。歌詞當中也提到,如果是政府為了某些人的利益而使得家園部落變色,作為一個母親,她該如何毫無情緒的告訴孩子們沒關係呢?深切的道出了原住民因為政府的政策及財團利益等,無奈的被迫遷徙家園,離開祖靈,這真的不能沒關係!

一首名為《大海》的曲子,改編自歌仔戲抒情調,思瑜以河洛語演唱,巴奈加入原民語虛詞襯入合唱頗有台灣多元種族一家親的意味,是首很有意思的歌曲。

最能傳達「message」理念的歌之一,是由巴奈和那布改編自布農族古調的《也許有一天》。巴奈唱著:

也許有一天 你也會想要看見媽媽說的那兒時像天堂一樣的想像

也許有一天 你也會想要改變 用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價值

也許有一天 你也想要了解 古老的歌在哪裡誕生

在巴奈溫柔但堅定的歌聲中,那布用他來自山谷中的聲音有力地念著布農語:

(原詞應該為:)

雖然不曾 隨父兄出征 幸好還有 回到老家 拿回泥土 還我土地 重建家園 就是我啊

但是在這場音樂會當中,那布強而有力的念誦,竟被他改成「自我介紹」,頓時台下一陣哄堂大笑。

來自台東的傳奇歌手「龍哥」郭明龍應該是音樂會的高潮點,阿美族的他使用了龍哥式的藍調吉他演奏了《不要勉強》,期許大家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例如:人吃多了就會變胖、拉肚子等;喝多了就會出車禍、撞死人等。他更幽了自己一默的說「像我就是很有車禍經驗的人」。

最後一首關鍵歌曲是《People》。這首歌以英文歌詞為主,只有一句中文;但這句不但是這首歌的核心,甚至是他們最主要的message:「沒有補助」!

他們所要說的是,長期以來,「沒有補助,沒有豐年祭」;沒有補助,似乎人們無法往前進。這種福利殖民以及對國家的依賴,正是幾十年來束縛原住民的困境。那布說,「在現代政府政策和資本主義的架構下,當水和空氣都被私有化時,當原住民必須仰賴國家補助時,我們沒有辦法表達出自己的色彩,沒有辦法展現很自由的靈魂、跳舞或唱歌」,這正是他們的英文歌詞所書寫的。

對巴奈來說,這個依賴與自主的永恆拉扯是她最核心的關懷。唯有盡量擺脫對政府的依賴,才能掌握自身的獨立。Message狼煙樂團有許多不同族的原民朋友組成,他們想傳達的就是整體原住民的處境,也具體表現在他們對音樂的態度上。

《流浪10.相聚在路上─2012流浪之歌音樂節》

演出|平安隆與宮永英一、巴奈 & Message狼煙樂團
時間|2012/10/06 19:30
地點|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單就《空城故事(第一篇)》與《亞穩態》、《晶影(二)》的創作手法,使筆者感受作曲家盧長劍的特別之處——如果多數作曲家的創作如同畫家一般,以音符做為顏料,將繆思在畫布上從無到有地呈現、發展,最後產出的畫面讓觀眾感知,以進入創作者想表達的世界;那盧長劍則更像是一位攝影藝術家,以音符代替相紙與藥水,選用一個特定的視角取景,呈現一個實際的場景或是已存在的現象。
4月
22
2024
所以,我們該如何評價他現今的演奏詮釋?筆者私以為,歷時性地看,從他十餘年前以大賽出道至今,他其實恰好形成了漸進式的變化:從一個圓融和諧、路徑一致的俄國學派鋼琴家,成為面向廣大聽眾、挖掘自身吸引力的「明星獨奏家」。
4月
22
2024
演奏者精心設計了樂曲的開頭,結尾自然也不會遜色;飛快的思緒在〈快速舞蹈〉( “Sebes” )層層堆砌,達到終點時,所有人的急促呼吸終於得到了舒緩,果斷而清晰的結尾彷彿軟木塞自香檳瓶噴飛的瞬間,清新、輕盈的氣息隨之呼出,像是三人同時舉杯相碰:「成功了!」
4月
18
2024
這個新的感知形式,從被動接收到主動組裝的變化,其實也是數位藝術的主要特徵之一。數位媒介向來有利於重複、剪貼、混音等行為(技術上或比喻上皆然),讓音樂作品變成了短暫(transitory)且循環(circulatory)的存在,形成一種不斷變動的感知經驗。有些學者也稱此為「機械複製」(mechanical reproduction)到「數位再製」(digital re-production)時代的藝術演進,是數位技術之於欣賞者/參與者的賦權。
4月
12
2024
雖然缺乏視覺與肢體「實質的互動」,憑著聲音的方向、特質給予訊號的方式並非所有人能馬上理解。但妥善規劃層次分佈,凸顯夥伴作為主體的演奏技巧,不受他人影響成為團隊中穩定的存在,正是鋼琴家仔細聆聽音樂本身,以及信賴合作者所做的抉擇。
4月
08
2024
如同本劇的英文標題《Or/And》,演出從第一景作曲家即自問出「或」與「和」的難題,隨著劇情推演,也道出我們時常用「或」來區分身份,但選擇這樣認同的人,其實同時也兼具著其他的身份或是立場,但「和」反而能將各種身份連結,這或許才是人生的普遍現象。劇情以排灣族的祭典、休士頓的示威遊行來說明作曲家的發現、用與女兒的對話來凸顯自己在說明時的矛盾。
4月
08
2024
第四樂章的開頭,在三個樂章的主題動機反覆出現後,低音弦樂示範了理想的弱音演奏,小聲卻毫不壓抑,可以明顯感受到樂器演奏的音色,皆由團員的身體核心出發,並能游刃有餘地控制變化音樂的方向感,而轉而進入歡樂頌主題的齊奏。
4月
04
2024
然而《給女兒的話》創作者卻是從親子關係、身分認同、社會正義議題進入,個人的思維與情感導致思維逆反理性邏輯運算法則,並且藉此找出一切掙扎衝突的解方——主角身為一位母親,擁有臺灣的血統,也長期居住生活在美國波士頓,最後捨棄兼顧的or、選擇堅持自己的and立場。
4月
02
2024
常見的音像藝術(Audio-Visual Art)展演形式,在於聽覺與視覺的交互作用,展演過程透過科技訊號的資料轉換、以及具即時運算特性讓視聽合一,多數的作品中,這兩者是無法被個別分割的創作共同體,聲音與影像彼此參照交互轉換的連動,得以構成音像雕塑的整體。
4月
0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