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個人《年夜飯》
1月
13
2020
年夜飯(台南人劇團提供/攝影陳又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39次瀏覽
李嘉峻(台灣大學數學系學生)

「是什麼讓我們成為一個人?」《年夜飯》是一齣只有三個演員,然後以三段相同背景但不同角度的「重複敘事」拼湊而成的故事,講述人在家庭中面對的最深的羈絆與拉扯。

故事發生在除夕夜,母親在廚房準備飯菜,二十五歲的兒子難得回家過年,三十三歲的女兒也回娘家過除夕。三人點香、拜地基主,三炷香在現場燃起孤煙,觀眾彷彿回到老家拜拜的場景。這是《年夜飯》的一大特色,以近距離的舞台、逼真的角色,搭配現場烹調的食物、香煙等多重感官刺激,讓人如同親臨現場,營造一種「在家又不在家」的感受。

第一段由母親主述,在做菜過程中回憶她從前的風光、在歌舞廳上的光彩歲月,對比如今嫁入夫家後失去自由的生活而黯然。第二段則由女兒訴說她不孕的痛苦,對比周遭朋友及母親都能一胎接一胎的生,以明語、象徵或夢境等種種方式將無人能解的絕望表露無遺。最後,則是兒子親訴自己什麼都不會,他甚至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己是同性戀;當他憶起小時虐待他的父親還要求他成為「像樣的男人」時甚至失序崩潰。這齣戲的結尾並沒有太歡欣鼓舞的畫面,只是菜煮好了,端上桌,最後開動。

《年夜飯》運用大量的對比手法,凸顯生活中面臨的種種兩難。每個人的生命中似乎都有其命題,象徵一生要去面對的困阨。母親耽溺於過去的美好而無力面對殘破的現實,女兒身為「女人」卻不孕,兒子外表風光,擁有高學歷卻對自我迷惘。在這之中,家庭的羈絆又牽連著彼此,所有人都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的人」──失敗的母親、失敗的女人、失敗的兒子等等。三段敘事,三種視角,示盡家人之間有著最親密的關係卻往往蘊藏巨大的鴻溝,難以理解彼此之苦,讓人不禁想到卡夫卡曾言:「我們就像被遺棄的孩子,迷失在森林裡。當你站在我面前,看著我時,你知道我心裡的悲傷嗎,你知道你自己心裡的悲傷嗎?」

除了對比之外,戲中另一重要的表現手法為「重複」。重複的故事、重複的台詞、重複的回憶,營造出熟悉和陌生並存的時空背景,架人物的情感與掙扎於舞台的漩渦中流轉,令人一而再的體驗。每一次的重複,都是銘刻在生命深處的困惑再次湧現,母親在戲裡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不是我們可以解釋的」,或許就是因為她不曉得如何解釋自己的人生如何走到這般田地;女兒則常說「我要到外面呼吸」,或許是想表達其內心被長期壓抑的苦痛和挫折弄得喘不過氣;兒子則不斷央求母親教他「剁雞」,不禁令人聯想他對於自我性向之迷惘。

最後一個重要的意象即是「象徵」的運用。除了前述的「剁雞」之外,女兒主述的橋段的最後一道菜名是「蝦仁烘蛋」,巧妙地將「把蛋(卵)悶熟」的過程與情節呼應;或是家中缺席的父親被家人稱為「老鬼」,暗喻父親的影響,如陰魂不散地籠罩每個人。象徵手法的運用,搭配其他舞台手法(如燈光的配置)和敘事技巧,將故事的渲染與聯想又擴大了一個層次。

總地來說,這齣戲營造了一種「虛中帶實、實中帶虛」的感受。「年夜飯」的場景體現了我們最熟悉的生命景況,卻在不斷重複述說之下被解構。不知為何每年都得回家、不知如何面對家人和自我,一遍又一遍重複的苦痛經驗、反思、內省、碰撞,再到幽微的轉化過程,難道這是「成人」的必經之路?

在這樣黯淡不安的氛圍下,其實依然有微光照耀。如同最後三人在餐桌前,母親問兒子「你這樣說出來有感覺好一點嗎?」生命旅途蜿蜒曲折,人生答案依舊如謎,至少我們能作為觀者為他人的言說注入意義與陪伴。同時,也如兒子所說,一次又一次的反抗,等到某一天或許就累積了足夠的改變能量,就像當場上一段又一段故事被重複訴說時,桌上的年夜菜餚卻已一點一點的邁向團圓。

余德慧在《生命史學》一書中言道:「我們的生命感並不是直直的一條線投向未來,而是彎彎曲曲的縈繞,每個時刻都是由生命的過去返回現在的心頭,而成就此時的生命感。」《年夜飯》一戲正是以如此動人的方式,將家庭裡最富張力的情感糾葛呈現給我們。

《年夜飯》

演出|台南人劇團
時間|2020/01/09 19:30
地點|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緊鑼密鼓的「真相」和能量上的「暴衝」理所當然地帶領觀眾到了戲劇高潮,但這樣的加速實在倉促,不論是在文本或是表演的處理上,完全是可以再收斂和更為細緻的。(林柏華)
1月
17
2020
或許,正如導演徐堰鈴說的,「這齣劇用幽默與溫柔,道出台灣原民日常生活困境」,而劇中吐露的一段心聲幾乎可視為劇作要旨,「原住民的問題,你不用笑話的方式講,平地人不會聽」,這就不難理解整齣戲劇運用華語干預、擬仿的方式,形成某種型態的殖民學舌(colonial mimicry),用來迫使主流社會正視弱勢族裔的手段。
4月
25
2024
整體而論,《台北大空襲》的表演與音樂,導演的場面調度與節奏掌握,都有不錯的表現,作品的娛樂性,在觀眾的熱烈反應中得到印證,也再次確認音樂劇在本地表演藝術領域中的優勢與潛力。只是,如果創作者的目的是邀請觀眾,重回歷史現場,親身感受個人在空襲期間的生存困境與意識掙扎,我以為還有努力空間。
4月
22
2024
「眷村」在導演手中,不僅僅呈現了往往被理解為封閉的一面,這個看似封閉的限制卻反向成為導演手中創造劇場經驗的元素,有效地將現實轉為美學,成為當晚演出最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頗有前衛劇場的能量,也是近些年看到劇場創作者中,最紮實且絲毫無法遮掩對劇場形式的才華與熱愛的新銳導演。
4月
22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