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縷哀鳴《穿裘皮的維納斯》
4月
06
2020
穿裘皮的維納斯(Invoc.計畫提供/攝影劉瑜楷)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84次瀏覽
張敦智(2020年度駐站評論人)

2016年,「#Me too」標籤開始在網路上被使用,直到2017年10月15日,因為女演員艾莉莎‧米蘭諾(Alyssa Milano)的呼籲開始大為流傳,兩日內使用數高達五十萬次,目的在鼓勵女性發聲,並使社會意識到性騷擾、性侵害事件的普遍與嚴重性。2017年二月,《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由游擊文化出版;同年四月二十七日,作者林奕含自殺。不久後,另一股女性權益的災難,從2018下半年開始在南韓的網路上醞釀、擴張,達到巨大規模後,最終於2020年三月曝光,是為「N號房」事件。而《穿裘皮的維納斯》被寫成舞台劇本那年,一切都還沒發生,時間仍停留在2010年。儘管如此,劇本中的議題看起來仍與眼下時空如此貼近,其揭露及試圖破壞的幽微權力關係,在當代生活仍比比皆是,宛如刀割。

儘管如此,演出於剝皮寮演藝廳的《穿裘皮的維納斯》(以下簡稱《穿》),並不那麼好進入──背後原因同時由劇本難度、導演、表演、空間等因素共同累積。首先必須指出,在表現女性力量的劇本中,最古典者非《酒神的女信徒》(以下簡稱《酒》)莫屬。相較之下,若說《酒》要求的是演員內在能量的爆發力,則《穿》在不遑多讓的前提下,若表現至欲絲絲入扣,則有更多細節需要雕刻。因為《酒》的故事,是一名男性窺看、闖入女性與酒神的狂歡場域,因此受到懲罰的過程。無論場景、氛圍,都有清楚「由A至B」的俐落區隔。但《穿裘皮的維納斯》,則是在相同空間裡,透過劇情翻轉,讓原本由男性Thomas(邱逢樟飾)掌控的空間,漸漸轉化為由Vanda(顏千惠飾)宰制。如何在多次試戲的來回間,清楚且脈絡化地推進此過程,是全體創作團隊的考驗。

然而從一開始,這種權力傾軋的面向就沒有很立體被創造出來。歷經整天甄選,沒有看見任何心儀女演員的Thomas陷入膠著與封閉。他試著外出抽煙,但門卻鎖住了,他無能為力,只能默默承受。這裡出現第一個疑點:這個空間的調性是什麼?屬於誰?為什麼身兼導演、編劇的Thomas,想出去抽根煙,連拿一道鎖上的門都沒辦法?就此,戲未正式開演,Thomas的地位就已經被擺到空間的存有之下。這顯然不是創作者本意,因為往後的戲裡,空間並沒有被視為獨立的存在使用,甚至沒也不是輔助主戲的元素之一。當Vanda來勢洶洶地破門而入,手中並不握有絕對權力的Thomas自然難以把她趕走,只能任其我行我素地提出試戲要求,並在每個強人所難的條件中屈服。按劇本而言,這原先將會是場充滿角力的過程,但演出卻在開場時便清楚寫下結局:所有觀眾都清楚,Thomas會是落敗那方。

在此條件下,顏千惠則似乎有意額外塑造出Vanda的角色線條。起初試戲,她有明顯的角色切換過程,從原先活潑、大辣辣的樣子,突然變得端莊、矜持、肅穆。這種形象劇變,深得Thomas的心,也反應Thomas內心理想的女性形象:冰冷、了無生氣、看似富有教養、且一板一眼,沒有任何侵略性。然而每當回到現實,兩人論戲,Vanda又變回那個不拘小節的自己,重新招Thomas厭惡與不耐。隨著出戲、入戲過程不斷反覆,這種切換在Vanda身上開始變得沒那麼明顯,現實中的她與表演時的她開始漸漸同樣充滿生氣,並且已經能在現實中斷然拒絕Thomas不合理的情慾與要求。她提到關鍵字:「酒神的女信徒」,台詞間雖語帶嘲諷,實際上卻用另一種方式,變相致敬狂歡的女信徒,以權力懲罰著Thomas。這種將原有的界線隨著劇情推演,漸漸消弭,讓戲裡、戲外的Vanda融為一體,最終宰制整個空間的過程,若確實經設計而來,則屬為戲加分的巧思。可惜,雖然有此端倪,但男女雙方演員能量皆並未釋放,讓慾望較勁的過程始始終帶著淡淡的謙讓。

空間利用上,整齣戲的導演手法,充滿以黑盒子劇場為投射對象的痕跡。擺上書桌跟躺椅後,場地搖身一變,想說服觀眾此處即甄選現場,但沒有翼幕遮擋,少了幻覺建立,裸露的牆面、堆積物、落地窗、樓梯等現場元素一覽無遺,卻幾乎被導演徹底忽視。或者可以說,若不是靠台詞提點戲劇發生的地點,則幾乎可以對戲中場景做任何解釋:Thomas家中客廳、租借的排練場、片場……。如此一來,戲之於觀眾,一共出現兩種隔閡感:第一、劇情的隔閡,由於權力傾軋的張力並未突顯,因此難以投入,遑論將劇情進一步延伸至現實,做更深層的反思;第二,空間的隔閡,坐在挑高兩層的觀眾席裡,望著空蕩蕩的舞台,大多數地方卻始終沒有被使用到,僅有開場與結束前男女二人分別到樓梯上站了一下,比起為了讓戲推進而須如此調度,更接近要消除自己沒有多加利用場地的不安。其餘平面的畫面建構,也未見能為劇情推波助瀾者。

於是,理當能激起共鳴與反思的劇目,就在層層細節裡,與現實現行漸遠。不因外國翻譯劇本在文化脈絡上與在地難以銜接,也不是因為文字拗口,翻譯品質欠佳;而是演員能量還未推送至能服務戲劇主旨的地步,以及導演在各種調度層面,無法展現出其想製作此劇的思考與態度。在性別事件風浪不斷的近五年,團隊挑選此劇本演出,原本應有很好的表現與批判空間。但文本背後隱藏的韌性,卻從各個層面被淡化了,成為僅管無比幸福、多元性別的婚姻平權在許多地方能夠落實,但古早形式的性別暴力仍暗自橫行的世界裡,一縷輕盈、絕望的哀鳴。

《穿裘皮的維納斯》

演出|Invoc.計畫
時間|2020/03/28 14:30
地點|剝皮寮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穿裘皮的維納斯》劇中,角色身上那一脈相承的文化傳統,是如此牢不可破,從維納斯、阿芙蘿黛蒂到汪妲(角色與演員),她們的個性與面貌,成為西方社會性別關係、藝術投射等各種象徵。而這在盡可能忠實地轉譯企圖下,卻也失去了任何鬆動的可能。(白斐嵐)
4月
06
2020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