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瘋狂的視角讀懂:文明與暴力《泰特斯瘋狂場景》
5月
20
2021
泰特斯瘋狂場景(台南人劇團提供/攝影陳又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35次瀏覽
尹良豪(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跨領域碩士班研究生)

台南人劇團(簡稱「台南人」)應該是最常搬演莎士比亞劇本的臺灣劇團。此次台南人的駐團導演蔡志擎最新力作《泰特斯瘋狂場景》(簡稱《泰特斯》)就是重新改編莎翁早期作品中最為血腥的劇本《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Titus Andronicus)。

編劇除了運用解構主義來改編,亦使用「肢體暴力」與「宴飲文化」去詮釋、闡述人類的「文明」與「暴力」。全劇不乏血腥、暴力、權力(利)、鬥爭、啖人、噬肉、割舌、強姦、斷肢,並挖掘人類動物原始的慾望與特性。試想,以上如此真實的畫面,如何在劇場的舞臺上呈現?

本劇的改寫重點除了深掘劇中重要角色的報復心態,也加入當代的視角重新詮釋暴力與文明。隨著一開場的新聞報導場景,帶入泰特斯戰勝哥特後,帶回異族皇后塔摩拉作為俘虜,與當場血祭他的長子一幕,瞬時,彷彿臺下的觀眾都成了羅馬的公民,一同目睹了殘酷的暴政,身為觀眾的我,被映入眼簾的屠殺畫面所震懾。

本劇中只要行使暴力或殺害,便會以血桶表示——潑灑血水或直接倒淋亦區分了傷害的等級,而直接肢體暴力上的篇幅也占上一大半,由此可知,改編後的劇本,導演似乎欲將原只能透過語言文本傳遞的角色情緒,以直接的肢體與暴力方式加以呈現。但個人認為,本劇泰特斯之女被塔摩拉兩位兒子性侵的場景,相較上述卻似乎過於寫實,寫實到過於疏離;此部分的處理方式與其他暴力肢體的場面有著明顯的差異,若是為了選擇放大「性侵」的議題而刻意做的呈現方式,建議製作方須再思量並平衡本劇在(性)暴力、血腥畫面處理的一致性。

《泰特斯》在呈現手法上除了運用直接性的攻擊暴力,亦植入「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爲天」的宴飲文化。最後一幕中,泰特斯歷經了喪子、女兒遭割舌斷肢與性侵,而自己對國家的信任與忠心亦被玩弄,以致喪失理智,親手烹煮、殘害了塔摩拉兩個兒子,並端上餐桌以人肉宴客——個人認為,此部分的改編將角色之間的仇恨程度發揮至另個層面,將看似「文明」的待客之道,包裝成間接性的暴力攻擊,同時反諷著人類文明的理性,暗喻人們行使暴力如同家常便飯,點出人類失去人性時,如牲畜般的原始特性,令人不勝唏噓。

改編後的《泰特斯》中,不難發現:野蠻/文明、自然/文化、理性/暴戾等二元對立的闡述設定以及他們的源頭。從編劇以「瘋狂」作為改編的命題,以及各種處理上的設計,便能聯想該劇選擇在這社會種種亂象的時代下重新搬演,應是編劇意圖透過劇場讓觀眾自覺到:每天觀看暴力的發生,坐視暴力在身邊孳生甚至餵養的真實情況。此作改編時加入「新聞報導」場景,隱喻著現代社會受媒體與政治的操弄,也值得反思。

試問,人民若能培養自我省思的能力,分辨網路、新聞報導、政治發表的真實性,是否就不會在無形中被淪為被利用行使(肢體、言語)暴力的棋子,以致暴力在這社會上無限輪迴?

《泰特斯瘋狂場景》

演出|台南人劇團
時間|2021/04/17 19:30
地點|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南海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台南人劇團《泰特斯瘋狂場景》(後簡稱《泰特斯》)是以莎士比亞復仇劇《Titus Andronicus》改編而來的演出⋯⋯《泰特斯》在導演手法上做出了許多理想的選擇,但在回答「這齣劇與當代觀眾的關係是什麼?」的大哉問上,還有一些空間需要被填補。(劉惠澤)
4月
29
2021
這場畢業製作最珍貴的饋贈,不在於它駛出了多遠,而在於它讓我們聽見:在那個被貴族遺棄的孤島上,卡利班敲打鐵鏈的聲響,正與觀眾席中此起彼伏的呼吸,漸漸匯成同一片潮汐。
5月
18
2025
身首分離所象徵的流離,一旦作為一種被指認為「異人」的悲劇性後果,而本身具有流動性的內在特徵時,尋找親人的強烈慾望與回歸身體的形式表現,似有被解消掉能動性的擔憂。
5月
16
2025
劇場不再是召喚國族記憶的祭壇,在這裡,鬼魂不求平反、死亡不能被意義化。這正是《落頭氏》的批判力道——不是出自特定政治議程的批判,而是持續召喚那個尚未到來的、幽靈般的政治。
5月
16
2025
《赤子》雖亦遵循如此英雄敘事結構,但編劇施如芳似乎更企圖開拓布袋戲新的故事乘載,將「臺灣第一才子」呂赫若為故事原型,以虛載實,叩問歷史與當下時代處境。
5月
12
2025
把觀眾逆轉為道具或活道具?若是如此,大概是此劇《妬娘道成寺》的絕妙之處,值得註記,甚至在整場戲裏,眼睛是對鏡子的辯證與置換,因為觀眾的眼睛就像是會到處移動的鏡子
5月
09
2025
當方爺爺的愛情被獻給了當代同志情慾的謳歌,身體化作了抗爭運動緬懷的聖體,他個人所剩下的只有那兩不歸屬的灰男孩童話,同時也是《灰男孩》難以處理而輕巧帶過的美國。
5月
09
2025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